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涡轮叶栅叶型损失随进气角的变化及设计冲角的合理选择问题。说明了正、反问题的概念差别,提出了正问题计算的改进公式,讨论了反问题的处理方法,推荐了选择设计冲角的综合曲线,强调了正确的叶栅损失模型对反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一系列平面叶栅试验的结果,总结出可转进口导叶、变尾缘进口导叶和有缝隙变尾缘进口导叶滞后角按卡特公式计算时必须进行的修正和适用的范围;以及变尾缘叶栅稠度选取的原则和其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力面轮廓度误差分布是影响叶栅总压损失的关键因素,随着吸力面轮廓度峰值误差位置向下游移动,总压损失系数逐渐降低;压力面和吸力面误差分布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系数的影响趋势相反。对较低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吸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均起主导作用;对较高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压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影响明显。激波位置和激波强度、激波后扩张通道的流道型线综合决定了叶片表面和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态,使得近吸力面侧流动损失增大,近压力面侧流动损失减小,其综合效果决定了叶栅损失、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的变化。[结论]结果对指导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加工和超差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尾流模型解决了超空泡平板翼栅非线性势流问题。物理平面上的复势可当作复速度平面上的一个虚拟流动的复势来进行处理。该虚拟流动的边界条件可通过复速度在物理平面上的边界条件来建立,然后求解这一边值问题,得出了计算升力、阻力及自由流线形状的公式,并对几种极限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设计阶段,早期预报其振支性能对舰船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报船后伴流场扣空泡螺旋浆诱导之脉动压力的一个实用方法,即应用准定常升为线理论与二元空泡叶栅理论相结合来计算叶在船后各角位置上的空泡面积,然后再计算脉动压力,在升力线准定常计算中引入了升力面及粘性修正血子。空泡叶栅计算表明比线生化民水翼理论更接近值,它考虑了叶片之间的干扰作用。采用重叠船模的Hess-Smith方法计算出船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升燃气轮机的工作性能,开展变几何涡轮蛤壳状导叶的气动性能研究工作.[方法]以某典型变几何涡轮导叶为原型,构建导叶压力侧固定且吸力侧旋转的涡轮蛤壳状导叶模型.基于剪切应力传输(SST)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涡轮蛤壳状导叶和普通变几何涡轮导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当导叶旋转角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燃气涡轮空心导叶的三维温度场进行了理论推导、提供比较完整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对一台船用燃气轮机的空心导叶温度场进行了各种方案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船用柴油机的工作特点使得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口气流出现周期性脉动特征,在脉冲来流和激波作用下涡轮的流场呈现复杂的非定常性。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涡轮内激波的发展过程以及脉冲振幅和频率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振幅增大时,涡轮转静交界面附近的流动损失经历了尾迹、附面层、激波依次占主导的变化过程;当脉冲系数增大为0.7时,涡轮效率相比均匀来流降低了13.2%;在脉冲频率增大到15Hz时,叶轮叶片50%叶高处的时均载荷分布趋近于均匀来流,涡轮效率下降了7.4%。可见,脉冲振幅和频率的增大加剧了流动损失,进而导致涡轮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高亚声速和跨声速下,轴流涡轮静叶喉部出现跨声速气流,三维研究时间周期长且获取特性参数慢,为此,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涡轮特性预估方法体系。[方法]整合已有的损失模型及采用一维编程的方式预估涡轮特性,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一维特性评估得到的级等熵滞止温比与三维的相对误差为11.53%,级滞止膨胀比的相对误差为11.77%,反动度的相对误差为14.23%。基于此,准确判断了静叶是否存在跨声速现象,且单级涡轮采用动叶出口温度的绝热指数所获得的特性预估较为准确。[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实现跨声速的涡轮特性快速预估,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排烟烟流影响下的海洋平台气流场形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洋平台的气流场特性与平台露天作业和直升机起降作业区域安全密切相关。随着现代海洋平台向深水化、大型化发展,海洋平台的气流场及烟流特性应受到充分重视。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海洋平台周边空气来流和排烟烟流进行多风向角仿真计算,初步考虑烟流随定常空气来流的扩散作用,以45°风向角间隔确定工况展开仿真计算。获得定常来流条件下的海洋平台周边气流场及烟流扩散形态,以及各工况下排烟烟流随来流变化的仿真形态,分析烟流分布的定性特征,初步形成海洋平台气流场形态仿真的可行性流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力涡轮整体三维流场分析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燃气轮机四级动力涡轮采用NUMECA商业软件进行了三维黏性流场计算分析。并根据燃气轮机性能试验,提取动力涡轮特性参数,将计算得到的动力涡轮总体参数与试验得到的涡轮总体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导叶采用了"后部加载"叶型及凹壁扩张与凸壁扩张相结合的子午型面技术,使其具有优良的气动性能。为分析叶冠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结合NUMECA软件特点,提出分块生成网格的方法,进行了单级涡轮带冠流场计算,并结合ASME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该涡轮导叶的"后部加载"特性尚不是太明显,其"后部加载"特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为此,对涡轮第二级导叶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效率绝对值提高约0.5%,说明该涡轮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余地。  相似文献   

12.
程用胜  刘桦  邓康耀 《船舶力学》2008,12(6):845-857
提出了一种带推力矢量喷管导弹水下发射的三维流体动力数值模拟方法.三维气流场计算基于贴体坐标下欧拉方程,采用NND方法进行数值离散.三维水流场则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Hess-Smith面无法.运用混合的欧拉一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气、水界面的变化.水流场和气流场的耦合计算通过水气界面处压力和法向速度连续的匹配条件来实现.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燃气泡的三维特征和喷管摆角对流体动力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矩阵式高温涡轮叶片热流耦合计算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燃气轮机复杂矩阵式高温涡轮冷却叶片进行了热流耦合计算及验证。根据原机设计图纸,应用Pro/Engineer对高压涡轮动叶建立真实、无简化的三维模型,采用ANSYS ICEM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热流耦合计算软件为ANSYS CFX 11.0。为了准确计算燃气对金属叶身的换热及冷却空气出口气膜对叶片尾缘的影响,计算采用了热流耦合的方法。涡轮进口主流燃气的温度在1200℃以上,冷却空气温度为450~550℃。在冷却叶片温度场计算中分别采用κ-ε湍流模型、SST湍流模型,对比了采用不同湍流模型时叶片温度场的差别,并根据整机实测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高压涡轮动叶温度场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涡轮叶片设计的依据之一,并为强度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轴流式压气机的前几级中,叶片较长,这些级如果选用等环量流型,则其 M_(?)值可能太大,而且动叶根部所需的叶栅稠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这一部位的叶列通道还可能出现会使气流膨胀的收敛的形状。如果选用等反动度流型,这时虽能控制住 M_(?)及 M_(?)值,但却会使 M_(?)值超过许用值,而且动叶顶部的叶栅稠度常常难以满足需要。此外,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的气动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带有κ-ε湍流模式的流线迭代法计算敞水螺旋桨和回转体后螺旋桨的性能,计算中采用涡轮机械中分析螺旋桨叶剖面出口流动方向和大小的方法,从速度和能量的角度来考虑螺旋桨对流体的作用,因此流体通过螺旋桨后能量的改变是预测螺旋桨性能的关犍。它要求计算螺旋桨叶剖面的出流角,出流角由可测量的理想出流角和实际流体引起的偏差角组合而成。一待出流角确定后即可得到流体经过螺旋桨后能量的改变,利用流线迭代法可算出螺旋桨与回转体组合体周围的流场,随之可确定螺旋桨的各性能参数。本方法对B470—12和B3—50系列螺旋柴的敞水性能进行了计算,还对一个数学回转体的自航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同试验吻合良好。与巳有的回转体后螺旋桨性能的预测方法比较,本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在回转体尾部流场和螺旋桨性能之间进行迭代计算,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16.
半潜船在风浪中航行产生的横摇运动,对船舶的安全造成影响。确定半潜船的横摇角对其运输的重大件捆扎系固意义重大。本文在确定不同风速下半潜船横摇角的大小时运用了不同的理论方法。对低风速小倾角横摇,采用了线性理论来计算,对高风速大倾角横摇,采用非线性方法,通过绘制不同风速下波能谱计算图谱,来求得不同风速对应的横摇角。本文的计算结果,为现实半潜船运输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轴流风机出口流量过小,风机效率过低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和Fluent软件,建立轴流风机内部流场数值仿真模型,实验测试与仿真计算值误差为4.3%,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原风机结构的轴流风扇及导叶设计不合理,气流迹线杂乱,沿程损失大,影响了风机性能.通过优化轴流风扇结构参数,将直导叶变为弯曲导叶,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导叶进行了匹配优化设计,优化后的风机气流迹线平稳,出口流量由0.167 7 kg/s增加至0.192 8 kg/s,效率由33.2%提高至51.7%.最后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计算了轴流风扇在旋转工作时的应力及位移值,结果表明,风扇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罗林军 《世界海运》2004,27(4):43-44
针对船舶涡轮增压柴油机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出现增压压力不足,燃烧过量空气系数过小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增压器喷嘴叶栅数来提高增压器的压比和空气量的新方法,以改善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与柴油机低负荷工况运行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前言为了改进、提高现有舰船燃气轮机、蒸气轮机、柴油机、核动力以及有关的复合动力装置的性能和工作效率以及发展新的机型和装置,需要对各种型式的管道、叶栅、蜗壳、扩压器以及炉膛、汽泡、燃烧室、气缸、压气机和涡轮叶列等部件或模型中的流场进行详细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抽气式涡轮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用Gambit软件建立了涡轮帆的模型,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描述了涡轮帆的动力学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抽气式涡轮帆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升阻力系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计算了特定情况下椭圆筒不同偏转角时的升阻力系数,并模拟了不同旋转角下吸气强度以及旋转角为0°时分流板位置对涡轮帆升阻力系数的影响,为涡轮帆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