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原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作用下劈裂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劈裂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以及油石比对混合料劈裂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破坏劲度模量均呈减小趋势,最初的几次冻融循环混合料性能衰减较快,经历9~15次冻融循环后性能衰减趋于平缓;冻融作用后混合料的破坏拉伸应变反而增大;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油石比的增大,冻融循环作用对劈裂性能的影响减小.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寒冷地区对于AC-13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为5.5%或适当增加油石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劈裂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沥青类型及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浸水残留稳定度与冻融劈裂强度与油石比的线性拟合函数关系,以及水稳性指标与油石比的二次函数关系,最后指出改性沥青和沥青用量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多因素下AC-13和AC-20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级配组成是决定AC-13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而油石比变化影响则较小;空隙率和砂当量是影响AC-20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的关键因素;冻融劈裂强度与马歇尔性能指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后,给出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对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长期老化前后的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并与新沥青混合料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和劈裂劲度模量都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逐渐减小,而最大弯拉应变总体却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和劈裂劲度模量都小于新沥青混合料,而最大弯拉应变大于新沥青混合料,说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强的低温抗变形能力;老化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大于新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以20%作为目标空隙率设计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5.1%为最佳油石比。通过车辙试验探讨温拌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冻融循环试验探讨其水稳定性。从结果上看:温拌沥青混合料在170℃的温度下有12269的动稳定度,相比于原样沥青混合料在170°温度下的动稳定度约上升了10.5%,即温拌剂的加入可以使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增强;在原样混合料中,170℃温度下的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为92.3%,在加入0.5%的表面活性温拌剂之后,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减小为90.6%, 0.6%和0.7%掺量下的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分别为90.4%和88.3%,即温拌剂的加入可以使水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通过低温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劈裂抗拉强度、劈裂劲度模量、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等低温抗裂性指标的影响,并与新拌沥青混合料和旧沥青混合料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新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指标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逐渐减小。长期老化后,破坏拉伸应变的大小顺序是: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表明热再生使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对比分析不同成型方式对AC-20 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3种不同类型的AC-20混合料级配类型,分别采用马歇尔法和旋转压实法制备AC-20混合料试样,测试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分析压实方式对AC-20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压实次数增加,AC-20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相同压实次数下,使用旋转压实法制备的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略小于使用马歇尔法制备的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经压实125次制备的试样的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破坏应变以及冻融劈裂强度比,相较压实次数75次的试样分别提升了20%、18%、4%、3%和2%;相同压实次数下,旋转压实法制备的试样的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破坏应变以及冻融劈裂强度比,相对于压实次数75次的试样分别提升了13%、15%、10%、5%和2%。  相似文献   

8.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室内试验并以AC13为例,对空隙率与沥青饱和度和吸水率、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模量、劈裂强度,抗剪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及疲劳寿命间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隙率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其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增大,沥青饱和度降低,吸水率增大;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模量、劈裂强度、抗剪强度)降低;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降低,冻融劈裂强度比减小,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降低;随着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寿命减少.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北方冰冻地区沥青路面冻融病害,以模拟冻融循环环境为基础,对采用不同油石比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力学性能的衰变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基质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0.3%范围内的7个油石比为变量,选取三种抗车辙剂,分别进行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小梁弯曲、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油石比的变化对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很大,且Domix、PR PLAST. S、LT三种抗车辙剂呈现同样的影响规律。过低和过高的油石比均会使混合料高温、低温、抗水损害性能降低。适量多的沥青会使抗车辙剂更好地溶胀起到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同时吸收沥青后的抗车辙剂变软会起到加筋和嵌挤填充的作用,提高混合料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空隙率是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指标之一,其大小及分布对沥青混合科的路用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对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做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资料的分析和现有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总结,结合实际路面沥青混凝土水损害的情况,运用黏附性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并不是很准确,由于水分不能渗入试件,所以结果使沥青混合料试件抗水损坏性能偏高,所以提出震动饱水冻融劈裂试验来反映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将更为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SEAM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SEAM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掺量的SEAM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及不同SEAM与沥青比例条件下的混合料车辙试验、低温和常温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磨耗飞散试验,得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超过一定掺量条件下,SEAM能改善沥青及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对其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改变不明显,说明SEAM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强,是高温稳定性好的沥青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14.
李霖  王书杰  陈果 《交通标准化》2014,(15):146-150
对低标号沥青、70号普通道路石油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低标号沥青混合料均满足高温动稳定度、水稳定性、冻融劈裂以及低温抗裂性能的规范要求,其中低标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还与SBS改性沥青较为接近.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低标号沥青的适用区域和层位,为低标号沥青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融雪剂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选取了NaCl和CaCl2两种氯盐融雪剂,分别配制了浓度均为0.3g/mL的溶液及二者按质量比1∶1混合的溶液,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C试件进行了冻融处理,然后,分别进行了高温车辙、低温弯曲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融雪剂和水的冻融作用下,随着空隙率的增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均明显下降,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总体上,按路用性能衰减程度排列,融雪剂大小依次为:NaCl、混合剂、CaCl2和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并减少氯盐融雪剂的使用量,多研究并开发和应用环保型融雪剂.  相似文献   

16.
以常用的AC—16沥青混凝土为基础,采用粉煤灰完全替代不同掺量的石灰岩矿粉,对混合料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矿粉相比,以粉煤灰为填料的沥青混合料(AC—16)的水稳性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级配集料和沥青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对于评价沥青稳定基层水稳定性的适用性,研究了沥青和集料级配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级配集料和沥青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对于评价沥青稳定基层水稳定性的适用性,研究了沥青和集料级配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