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5种不同成分的锌铝药芯钎焊丝钎焊铝/铜接头,研究钎料成分对接头剪切强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成分的锌铝药芯钎焊丝,采用火焰钎焊的铝/铜接头抗剪强度比炉中钎焊高,Zn80Al20药芯钎焊丝钎焊的铝/铜接头强度最高;随钎料中Al含量降低,铝/铜接头的耐蚀性变差,Zn72Al28药芯钎焊丝钎焊的铝/铜接头耐腐蚀性最好.相同条件下,火焰钎焊铝/铜接头的耐蚀性明显好于炉中钎焊的接头;Zn80Al20药芯钎焊丝钎焊的铝/铜接头钎缝组织呈块状.锌铝药芯钎焊丝中适中的Zn,Al含量有利于使铝/铜接头铜侧界面得到固溶体组织,并避免铝侧母材的过度熔蚀.  相似文献   

2.
采用(Ag72Cu28)%Ti4急冷钎料钎焊Si3N4陶瓷,研究联接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工艺参数对Si3N4陶瓷的接头界面结构以及强度的影响,并与同成分的常规钎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钎焊时施加的压力对钎焊接头强度均有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反应层结构和厚度来体现;Si3N4/(Ag72Cu28)96Ti4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TiN/Ti—Si化合物/Ag-Cu共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Ag72Cu28)96Ti4急冷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比常规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提高37%.  相似文献   

3.
选用CuMnNi钎料,对40Cr钢与YG8硬质合金进行真空钎焊试验,研究钎焊温度和Ni中间层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并用三点弯曲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通过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组织及能谱分析钎料中各元素在母材中的扩散情况,并结合钎料在40Cr钢和YG8硬质合金上铺展的润湿角的比较,探讨了该钎料与母材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采用0.2 mm Ni中间层在1020℃下钎焊,钎料与母材、中间层结合较好,无裂纹等缺陷,强度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在直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GTAW)电弧钎焊过程中电弧加热的非稳态条件下温度场对钎料铺展润湿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的钎工艺参数对特定温度(锌层熔点及钎料熔点)场影响.从而得出钎焊工艺不同对镀锌层破坏以及钎料润湿铺展的影响,对实际的电弧钎焊工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在直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GTAW)电弧钎焊过程中电弧加热的非稳态条件下温度场对钎料铺展润湿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的钎工艺参数对特定温度(锌层熔点及钎料熔点)场影响。从而得出钎焊工艺不同对镀锌层破坏以及钎料湿铺展的影响,对实际的电弧钎焊工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直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GTAW)电弧钎焊在移动热源情况下镀锌钢板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的钎焊工艺参数对特定温度(锌层熔点及钎料熔点)场的影响以及在GTAW电弧加热的非稳态条件下温度场对钎料铺展润湿的影响.从而得出钎焊工艺不同对镀锌层破坏以及钎料润湿铺展的影响,这对确定实际的电弧钎焊工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单独使用Bni-2钎料真空钎焊不锈钢时存在界面化合物多和母材晶界渗入脆化等缺陷,采用在Bni-2钎料中加入高熔点BNi5钎料的方法对316L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主要研究了6种不同比例复合钎料的高温熔化特征、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和钎缝成分分布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钎料加热时出现两个熔化区分别是Bni-2钎料熔化区和Bni-5钎料熔化区,当复合钎料的质量比例为60%Bni-2 40%Bni-5时,钎缝内部为固溶体组织和断续的化合物组织,并且此时钎缝附近母材和钎料成分相互作用减弱,晶界渗透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直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GTAW)电弧钎焊在移动热源情况下镀锌钢板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的钎焊工艺参数对特定温度(锌层熔点及钎料熔点)场的影响以及在GTAW电弧加热的非稳态条件下温度场对钎料铺展润湿的影响。从而得出钎焊工艺不同对镀锌层破坏以及钎料润湿铺展的影响,这对确定实际的电弧钎焊工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Al2O3陶瓷/Kovar钎焊时出现的裂纹问题,本试验采用Ti-Cu-Ni活性钎料钎焊Al2O3陶瓷/Kovar(可伐合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并对所含成分进行分析,得出裂纹处的成分组成.分析结果表明Al2O3/Ti-Cu-Ni/Kovar钎焊接头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Kovar中的Fe元素与钎料中的Ti元素相互反应,在界面形成了FexTiy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产生裂纹,并提出了减少裂纹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Al2O3陶瓷/Kovar钎焊时出现的裂纹问题,本试验采用Ti—Cu—Ni活性钎料钎焊Al2O3陶瓷/Kovar(可伐合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并对所含成分进行分析,得出裂纹处的成分组成。分析结果表明:Al2O3/Ti—Cu—Ni/Kovar钎焊接头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Kovar中的Fe元素与钎料中的Ti元素相互反应,在界面形成了FexTiy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产生裂纹,并提出了减少裂纹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立志 《船电技术》2012,32(8):24-26
在某船运行过程中出现电机电压不稳,经检查,发现是电机励磁绕组线圈的并头焊接出现脱焊现象。在电机不能拆出船体进行维修的情况下,火焰气焊、中频感应钎焊和电阻钎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均因焊接设备体积大不能运进船体而不能实现线圈并头的补焊。根据现场情况,采用Sn基钎料和特制的铬铁加热,达到了Sn基钎料的钎焊温度,实现了线圈并头的焊接。  相似文献   

12.
阐述古青铜文物修复常用的Sn-Pb、Sn-Pb-Sb和Sn-Pb-Ag三种钎料和上海博物馆研制的新型钎剂匹配,进行的铺展性试验和强度试验,考察该三种钎料的钎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n-Pb钎料的铺展性最优,Sn-Pb-Ag次之;Sn-Pb-Ag钎料的接头强度比其他两种钎料都高。综合研究表明,古青铜文物修复使用Sn-Pb-Ag钎料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限元法模拟镀锌钢板脉冲GTAW电弧钎焊温度场.研究了改变钎焊参数对692K(镀锌层熔化温度)和1 323K(钎料熔化温度)的两条温度线的宽度变化的影响,经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结果相接近.本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1]方法可以用于优化钎焊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有限元法模拟镀锌钢板脉冲GTAW电弧钎焊温度场,研究了改变钎焊参数对692 K(镀锌层熔化温度)和1 323 K(钎料熔化温度)的两条温度线的宽度变化的影响.经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1]可以用于优化钎焊工艺.  相似文献   

15.
采用AgCu32Pd10钎料对不锈钢1Cr18Ni9Ti和B30异种合金进行真空钎焊连接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钎缝间隙真空钎焊接头的金相组织和焊缝元素分布。结果表明,钎缝间隙对钎焊接头的组织有较大影响,当钎缝间隙增大时,钎焊接头组织变得复杂,钎焊接头界面结构为1Cr18Ni9Ti/含Fe和Pd的Cu-Ni固溶体+Ag-Cu固溶体+含Pd的Cu-Ag固溶体/B30。  相似文献   

16.
在Mo-Re合金成功连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钎焊保温时间对Mo-Re/Ni-Cr-Si-B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保温时间的接头显微组织、物相及元素分布变化,揭示钎焊保温时间对Mo-Re/Ni-Cr-Si-B接头界面形成机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焊保温时间20 min,获得的钎焊接头组织主要由柱状晶σ(Mo_2Re_3)相、Ni(Mo,Re)固溶体、Γ_1相,以及少量NiSi_2、CrB、MoNi化合物等相组成.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钎缝中Ni(Mo,Re)固溶体有向钎缝中心扩展的趋势,而Γ_1相及NiSi_2、CrB和MoNi等相减少.保温时间为45 min时,钎缝由单一的Ni(Mo,Re)固溶体组成,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元素分布也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7.
氟化物钎剂钎焊含Mg铝合金时的失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用氟化物钎剂钎焊含Mg铝合金时钎剂的失效机理。Mg和钎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产生了高熔点的KMgF3,MgG2等产物,另一方面使行剂的有效成分减少,结果使钎剂的熔点升高,流动性下降,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钎剂部分甚至全部失败。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有限元法模拟镀锌钢板脉冲GTAW电弧钎焊温度场,研究了改变钎焊参数对692K(镀锌层熔化温度)和1323K(钎料熔化温度)的两条温度线的宽度变化的影响。经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优化钎焊工艺。  相似文献   

19.
采用TIG电弧钎焊试验方法,研究了在TIG电弧加热条件下,焊接参数变化对Al-Si钎料在Q235钢板上润湿、铺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弧时间和电流的增加,或弧长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皆有利于AlSi5钎料在Q235钢板上的润湿和铺展;另外添加合适钎剂对提高AlSi5钎料铺展性能有利;同时表明交流电源时,由于正负极在不断变化,可导致Q235钢板上的氧化膜破坏,使钎料得到良好铺展.  相似文献   

20.
陶瓷-金属活性金属钎焊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的陶瓷-金属连接技术中,活性金属钎焊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反应浸润、活性钎料、界面反应、连接强度和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