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yo  Takagi  宋文伟 《西铁科技》2005,(4):44-46
本文介绍了自世界上首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干线之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景。文章还总结了铁路私有化和运输市场竞争的状况,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研究。作者对磁悬浮是否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傅小日 《铁道车辆》1999,37(A00):4-7
回顾了我国双层客车的发展经历了,展望了今后双层客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荣华 《铁道车辆》2000,38(3):8-12
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铁路货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的发展情况,展望了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产地铁车辆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产地铁车辆的发展过程,以及各种号的地铁车辆的研制背景,结构特点,提出了今后地铁车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明坤 《铁道车辆》2002,40(12):21-22
简述了沥青罐车近年来的发展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简述了沥青,粘油两用罐车的设计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金属橡胶液体复合弹簧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橡胶减振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金属橡胶液体复合弹簧的发展与应用,着重介绍了铁路车辆用的金属橡胶液体复合弹簧的性能,最后简述了这种弹簧今后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电子技术与轨道衡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轨道衡技术的提高。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今后轨道衡技术的发展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了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以及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发展、优点及应用概况,并由此提出了纤维增强混凝土今后的发展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国内几种无绝缘轨道电路设备情况,比较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无绝缘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探讨TDCS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回顾了TDCS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今后其他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供参考的建议,探讨了TDCS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四大干线提速前后的列车重量,速度,密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铁路京广,京沪,京哈,陇海四大干线提速前后的列车重量,速度,密度的变化状况,据此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了5个主要阶段的技术特点,指出了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的起源,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电气化铁路供电制式的演变,今后10年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动向及9个主要国家的电气化铁路情况对比。  相似文献   

14.
货车轮轴检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刚  乌小辉 《铁道车辆》2004,42(2):39-41
介绍了铁路货车轮轴检修信息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客运管理现代化之一的列车到发微机通告系统的构成,基本功能,技术条件以及实用效果,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浅谈GI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GIS的定义与特点等方面描述了GIS的基本概念,回顾GIS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对GIS技术的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也提出了GIS应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金良 《科技交流》2004,34(3):78-80
简要介绍了CAD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当今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CAD技术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今后的CAD应用及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铁道车辆的高速化与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车辆轻量化的必要性,日本试制轻量化车辆的发展近况,特别是采用新材料试制轻量化车辆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近年来我所承担的机车车辆试验,并从试验内容、试验性质加以分析总结,论述试验和产品开发的关系,指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地下铁道和隧道建设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俄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隧道工程技术上的优劣,指出了今后科研工作发展的方向,也谈到了科研体制改革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