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为研究地铁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了径向机构的导向原理,建立了传统、自导向、迫导向3种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模型对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车轮损伤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车辆径向机构加强了车辆部件间的连接,优化了车辆稳定性及横向平稳性的指标;迫导向车辆在曲线运行时具有较大优势,且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自导向车辆;3种车辆模型运行于相同线路时,迫导向车辆车轮损伤值最小,在曲线半径为300 m时仅为传统地铁车辆车轮损伤的21%,自导向车辆与传统车辆的车轮损伤较大,且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自导向车辆车轮损伤小于传统车辆。地铁车辆安装迫导向机构可以有效地减小轮轨间作用力,减缓车轮损伤。  相似文献   

2.
磁浮车辆系统耦合振动直接影响车辆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针对磁浮车辆通过轨道道岔所产生的振动问题,以试验手段研究车辆与道岔耦合振动传递关系。运用锤击法测量轨道道岔模态参数,结合磁浮车辆动态在线振动频率特征分析得出,在初始条件下,车辆驶入轨道道岔,激发道岔的固有频率,导致车辆与道岔发生耦合共振。改善道岔刚度后,其共振现象消失,车辆可平稳通过轨道道岔。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停放、检修、运用以及维护的重要场地,优化车辆基地的设计不仅可以保障地铁车辆的正常运营,而且可以提高车辆检修设施在线网中的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文章通过对西安地铁3号线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的介绍,总结其设计特点,为今后新建、改建车辆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车辆运动仿真程序,就车辆技术参数、运行条件等对车辆横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导致车辆横移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抑制车辆横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借鉴轨道交通车辆差速控制技术,在跨坐式单轨车辆走行系统上增设差速机构,可使左、右走行轮以不同转速通过曲线,从而达到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降低走行轮磨损的目的。建立了带差速机构的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与常规单轨车辆相比,带差速机构跨坐式单轨车辆在曲线工况下走行轮的纵向力、回正力矩降幅明显,车辆动力学性能更优,车辆走行轮磨损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车辆撞击跨线桥桥墩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探究不同车辆载重和撞击角度对撞击力的影响,运用LS-DYNA对车辆撞击桥墩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采用标准车辆模型和圆端形桥墩模型,基于3种车速赋予车辆不同载重,计算得到撞击力随车辆载重和撞击角度的变化情况,并探求不同车辆载重下撞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辆载重和撞击角度对撞击力的峰值和持续时间有一定影响,并且车辆对桥墩的撞击力超出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列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车钩偏角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前后两节车辆之间的连挂关系,导出车钩偏角随轨道曲线半径、车辆长度和车钩长度的关系,通过求解3节车辆的中间车辆车体的通用载荷方程,导出车辆前后心盘所受的横向载荷.运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节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前中后不同车辆长度下中间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列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轨道曲线半径与不同长度的车辆连挂方式对心盘处的横向力影响较大;重车条件下,车辆的连挂方式主要影响车辆对轨道的作用力;空车条件下,车辆的连挂方式会影响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车辆的内部、外部、车辆底架设备布置等方面对金普线城际车辆总体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并结合现有车辆设计经验及计算方法对车辆限界、载客量和重量分配等进行校核计算,最后从车辆安全性设计以及远期扩编需求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充分证明金普线城际车辆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解决夜间车辆检测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夜间车辆检测算法。该算法将车辆检测的问题转变成一个有序状态转换的模型,即检测所选择区域内的车辆到达、车辆移动和车辆离开。先计算所选区域内的明亮像素点的数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将结果输入到所提出的状态机来检测车辆,最后输出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简单且易于实现,对检测夜间道路车辆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运输部签订一揽子低地板轻轨车辆协议,协议包括50辆低地板轻轨车辆,车辆维修设备以及至2017年的车辆维修,还包括将来100辆车辆的意向。低地板轻轨车辆长33m,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组装,德国提供动力系统和转向架,第1列列车将于2012年交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