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状况和停车潜在需求对区域共享泊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历史停车数据得到当日潜在停车需求,以区域共享停车场和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潜在需求的区域多停车场泊位动态预约与分配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平台收益和用户成本两者综合收益最高为目标,在分配开始前,处理提前预约停车用户数据时考虑潜在停车需求,提前拒绝一部分周转率较差和车位利用率较低的停车预约用户,在开始分配阶段,同时考虑提前预约用户和临时预约用户,根据实时路网交通流状况进行车位滚动时域分配。通过模型评价和算例分析发现,当停车需求较大时,在实时分配预约停车用户过程中考虑潜在需求能够提高后续泊位分配收益。相比单一停车场的共享泊位分配研究,考虑潜在需求并根据路网交通状况和停车用户信息进行区域共享泊位滚动时域动态分配会使停车场收益平均提高10%,停车位利用率和拒绝率分别提高20%和降低8.5%。在考虑潜在需求的情况下,拒绝的停车用户数量和停车时长均显著影响系统收益。模型可为共享停车平台在局部存在多共享停车场和多目的地时的停车分配与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在预约需求下,考虑预约时刻、时长及延时需求的共享停车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以平台收益和停车步行距离为优化目标,将需求分为基本及延时两种情况,确定停车预约请求的分配策略. 根据模型结构,设计随机解集生成方法,利用蒙特卡洛法确定模型的最优解. 以医院停车场及周边停车场为案例,测试模型. 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服务于共享停车泊位的分配,实现平台收益与满足需求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多居住区共享停车场同时存在临时共享停车需求和提前预约共享停车需求的动态泊位分配问题,本文提出将未来几个时段的共享停车供需同时考虑到当前时段泊位分配中的单时段泊位分配方法,并将本时段泊位匹配结果延伸到后续时段,从而提出共享泊位动态分配流程。对临时停车需求,以用户成本最小为目标确立优先泊位匹配的原则;对预约停车需求,以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确立在当前时段结束时统一分配泊位的原则。定义4个指标评价模型效果。 选择来源于成都市某共享停车APP的3个居住小区一天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及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时共享停车需求和提前预约共享停车需求所占比例在0.4~0.6时,泊位分配后总目标表现最好;将未来几个时段的供需同时考虑到当前时段中,泊位分配效果更好,且考虑的未来时段越多,泊位分配后总目标越好;在泊位分配时,为了较好地保证临时停车需求能够优先分配到泊位,往往会造成总目标变差。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引入排队论中的多级库存管理模式,将多个停车场的停车泊位共享过程转化为竞价有效权在不同停车场间的周转传递过程,本文提出基于Jackson网络的泊位共享竞价有效权分配算法,通过将竞价有效权在各区域停车场的路由选择决策表征为初步判定与二次调整两个阶段,推导其分配过程中有效泊位数稳态分布解及其约束条件,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探究外部停车需求演化下各子区域停车场的最优分配结果。研究表明:基于Jackson网络的竞价有效权分配算法能使不同子区域停车场在联动运营共享停车政策时,根据外部停车需求与自有共享泊位计算最优的竞价有效权分配数。若各子区域共享泊位配置充足,竞价有效权将按照需求优先级分配予中心区域的停车场,使整体泊位占有率维持在[0.65, 0.80]区间;随着泊位不断消耗,当各子区域停车场有效泊位数低于设定阈值时,竞价有效权在路由选择决策下将得到应急补充,使停车场的泊位占有率维持在[0.90, 1.00]的高位区间,实现在避免共享泊位出现过饱和状态的同时,减少停车场因空置多余泊位所支付的额外成本。  相似文献   

5.
����FIPA������ͣ�����񻷾��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驾驶员提供优质的停车服务、保证停车场的良性供需平衡,本文提出了一个由汽车、停车场和停车信息服务中心组成的智能停车服务环境。基于分布控制的思想,城市被分为若干停车区域,每个区域的停车信息服务中心都是基于FIPA规范和多Agent系统架构实现,并采用了移动Agent、消息队列、Agent容器和Agent执行环境对FIPA规范进行了扩展,充分利用了FIPA良好的交互性和移动Agent的灵活性;无需驾驶员和停车场的干预,多Agent可自动完成停车场查询、停车价格协商、停车位预定、路径导航等功能。此外,还将以时间为驱动的竞价机制引入到系统中,指导分别代表汽车和停车场的Agent进行停车价格的协商。协商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延长协商的规定时间会增加协商次数,降低协商算法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4PL公司的卡车运输作业指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生投标的迭代下降组合拍卖机制设计。根据获胜者确定问题,构造出一个限制对偶规划,其最优解提供近似单条线路运输作业的价格信息。投标者(3PL企业)根据这些价格信息,在近视最佳反应投标策略下能够确定新的有利可图的线路组合,并以此进行下一轮的投标。数值试验显示,基于内生投标的迭代拍卖机制与基于外生投标的迭代拍卖机制相比具有更高的指派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4PL公司的卡车运输作业指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生投标的迭代下降组合拍卖机制设计。根据获胜者确定问题,构造出一个限制对偶规划,其最优解提供近似单条线路运输作业的价格信息。投标者(3PL企业)根据这些价格信息,在近视最佳反应投标策略下能够确定新的有利可图的线路组合,并以此进行下一轮的投标。数值试验显示,基于内生投标的迭代拍卖机制与基于外生投标的迭代拍卖机制相比具有更高的指派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动态频谱分配问题,引入双边市场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合竞价置换的双向动态频谱分配算法(SBPA,set bid permutation algorithm)。该算法考虑认知用户的个体理性,将拍卖参与双方之间的博弈抽象为认知用户之间的博弈。在频谱拍卖过程中,每个认知用户独立竞价,代理商划分认知用户集合并根据认知用户的集合竞价、拍卖双方的真实出价以及拍卖双方的赢家对频谱进行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地提高拍卖成交率和拍卖收益,并具有较优的β-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停车预约动态收费发展迅速,但是现有文献缺乏对动态停车预约收费条件下的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的研究。本文基于宁波市动态定价停车预约意愿问卷数据,综合考察了驾驶人的个人属性、出行特性、停车特征和建成环境,建立了预约、不预约、转移到其他停车场、转移到其他交通方式4种行为选择的巢式Logit模型,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行目的、出发时刻、出行距离、停车时长、排队时间、预约费用、目的地停车场数量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是否有轨道站点影响显著,高收入、通勤、高峰小时出行和长时间停车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预约停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考虑出发地和目的地建成环境的巢式Logit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行行为选择预测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共享停车作为一种缓解停车矛盾和挖掘停车资源的新思路,其理念与运营策略亟待完善. 共享停车运营平台整合停车资源并从中获利,但需要承担车位租赁成本. 为充分发挥共享停车模式对停车资源调整的灵活性优势,在综合考虑租用车位成本,提供停车服务收入和拒绝用户潜在损失的基础上,以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对闲置车位租用与停车请求分配统一决策的整数规划模型,并应用相应指标进行评价. 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运营商的利润与车位周转率,为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的决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共享停车容量优化分配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根据停车管理平台总收益与步行费用最小确定共享停车用地的最优停车容量,下层建立共享停车、普通停车与乘坐公交出行的多用户均衡分配模型,用于描述共享停车用户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共享停车选择概率实现上、下层模型之间的联系;设计了相继平均算法求解下层模型,并内嵌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而求解上层模型. 对常州市金坛区CBD区域的部分路网进行模拟测试. 研究表明:在不同共享停车容量分配下,停车管理平台收益随着容量的增加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而用户的出行费用随着共享停车容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合理地分配共享停车容量可以实现停车管理平台收益与共享停车需求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考虑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不同价值偏好,以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 资商为视角,构建三方博弈决策分析模型,揭示充电、换电模式下电价与投资均衡的机理。通过 引入投资商的投资建设水平,构建由充电汽车制造商、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三方组成 的3级斯坦科尔伯格模型,得到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投资策略。对影响电动汽 车市场需求、充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最优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换电汽车 制造商与投资商合作与否对换电站的投资建设水平及充电与换电模式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 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的合作能降低竞争对手(充电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不合作时的 投资建设水平会受到换电模式的利润分成比例影响,出现投资过低或投资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停车收费是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政策,不同停车收费标准对居民出行方式改变程度也不相同. 本文结合南京市停车特征调查数据,基于非集计模型理论,建立包括停车费率以及公交票价等多因素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利用弹性分析方法,研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随停车费率变化的趋势,分析出行方式选择对于停车费率以及公交票价变化的敏感性. 研究得出不同费率标准下,小汽车及公交车出行比例的改变程度,确定停车收费价格的敏感区间,并分别得到停车费率和公交票价变化对出行方式改变的弹性. 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城市合理制定停车收费价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全程私家车和停车换乘两种出行方式的出行效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停车换乘设施布局的离散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的优化目标为总的社会福利最大,而以弹性需求下的停车-换乘组合用户平衡作为下层规划,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算例分析表明,不同的布局方案会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和交通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停车换乘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和算法能够更好地优化停车换乘设施布局,使其能更有效得解决道路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实际运作中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交通基础设施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项目模式,提出了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定性分析方面, 从所有权转移、经营权控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程度三方面,充分分析和反映各类PPP模式的 交易合作特征,建立起体现PPP模式交易合作特征的三维框架体系,根据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特 点识别出选择PPP模式的三条路径以及每条路径的适用条件,得到PPP模式的备选集。在定量分 析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项目运营目标的实现和项目外延目标的实现 三方面来构建PPP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分析识别出三条PPP模式的选择路径并且得 到PPP模式备选集,通过定量分析推导适合项目的最优PPP模式,这适用于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 目,最终得到适合某特定类型项目的最优PPP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公共停车场项目合理的成本效益,应用全寿命周期理论,系统梳理了其成本效益组成结构及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同PPP模式下不同建筑形式的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停车楼和机械式停车场)固定成本模型、年运营收入与费用模型和基于动态投资回收期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探讨用地、停车收费及金融政策对不同PPP模式、不同建筑形式公共停车场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影响,并以居住类公共停车场为例开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内部收益率和收费价格一定时,对于机械式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TBT(Transfer-Build-Transfer)模式动态投资回收期最短,其次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和BOO (Build-Own-Operate)模式;对于停车楼,BOT模式动态投资回收期最短,其次为TBT模式和BOO模式;当附属商业面积比例为20%时,不同建筑形式的居住类公共停车场动态投资回收期均小于15年,满足社会资本目标;土地价格一定时,增加附属商业面积比例可以使动态投资回收期缩短0.4~10年;转让停车场规模为小型或中型时,转让车位价格小于21.21万元,社会资本均可在15年内收回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以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为背景,应用条件风险价值函数刻画个体共享泊位的风险感知特征,提出基于风险感知收益最优的泊位定价方法,探究共享停车供需关系对最优租赁价格的影响规律,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灵敏度分析各关键参数对共享停车政策效能的正负导向效用.研究表明:基于风险感知收益最优的泊位定价方法能根据外部停车需求约束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博弈论中不完全信息的贝叶斯均衡分析了常相对风险投标人在第一价格密封招标中的投标策略 ,得到了在独立的私人价值下对称的投标人和非对称的投标人在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追求时的投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