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珉  王伊  沈辉 《隧道建设》2022,42(8):1365-1374
针对施工中结泥饼事件成因机制复杂、预判难度大的问题,从数据建模和知识推理2种角度综合判断盾构结泥饼事件概率。从数据建模角度,采用无阈值递归图转换和极限学习机自编码器技术建立基于施工多维时序数据的结泥饼异常诊断子模型;从知识推理角度,提取土压平衡盾构结泥饼事件规则,形成事件诊断知识库,建立基于历史施工经验的结泥饼事件诊断子模型。基于2个子模型输出结果,采用综合概率法,建立数据和知识双驱动的结泥饼事件预警模型。实际工程应用表明: 数据和知识双驱动的预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结泥饼事件,且预警效果优于单一形式的子模型,较子模型的误报率更低,预警时间早于人工发现的结泥饼事件,为工程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跑道间距对独立平行进近时的飞行安全有较大影响,研究独立平行进近时碰撞风险随跑道间距变化的规律可以评估在不同跑道间距下实施该运行模式的飞行安全.针对现有方法在碰撞风险计算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碰撞盒理论的二维位置误差模型,对飞机进近阶段的位置误差进行二维正态拟合,得出用于计算碰撞风险的二维位置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碰撞风险与跑道间距的关系曲线.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分别运用一维位置误差模型、CRM模型、二维位置误差模型对跑道间距1035 m时的碰撞风险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显示,二维位置误差模型计算所得的碰撞风险更加接近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安全目标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汽车行业价值链的基础上,从制造商、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3个角度讨论了汽车行业RFID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维、应用领域维和视图模型维的汽车行业RFID应用模式,并分别对各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利用上述应用模式在重庆某整车生产厂进行了实践,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多维因素对出租车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影响机制与局部关联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研究多维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异质性。首先,利用出租车GPS数据在分析夜间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夜间场景下的研究区域及时段划分;其次,从建成环境、人口分布、路网结构3个维度提出夜间出行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指标量化。在交通小区尺度下分时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局视角探讨不同时段下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效应;通过构造距离负指数衰减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量化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动的过程。最后,借助M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直接效应大多在0.05水平下显著,而溢出效应差异明显;美食与停车设施密度影响最为显著,两者的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即美食设施呈现出虹吸现象,停车设施具有诱发作用;停车和美食设施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变化均具有非线性衰减特征,分别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过程和负向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并在地理距离分别为1 500 m和1 000 m时,空间溢出效应达到最强;M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模式表明关键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空间作用的异质特征显著。研究结论从夜间设施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空间差异等方面为夜间交通需求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夜间商业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智能IC卡安全模型分析及在高速公路路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IC卡在高速公路路网中应用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本文首先提出IC卡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安全模型,该模型是基于IC卡的应用而由发卡方、软件制造方、读卡器、卡片和信息控制方等组成,各个组成方之向的关联引发了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模型中IC卡面临的这样的咸胁与攻击,最后结合联网收费的具体应用针对相应的攻击给出了解决方法与策略,这些方法包括加密算法,密钥管理,身份认证和签名,读卡器与IC卡之间的安全机制,密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阐述在高速公路路网中要建成基于IC卡应用的安全环境所应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仿真模型的计算效率,基于环模型理论系统研究了轮胎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技术、参数确定方法和轮胎包容特性分析技术.从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利用有限元方法基于轮胎REF模型建模,在对轮胎胎侧弹性进行非线性模型修正后,得到的轮胎低速滚动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轮胎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车辆一地面系统虚拟试验提供了一种实时高精度的轮胎面内特性仿真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
紧急避障工况下的驾驶人操作具有响应快且动作幅值较大的特点,传统预瞄驾驶人模型已不能适应紧急避障工况的需求,故考虑实际避撞场景开发相应的驾驶人模型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此种状况,基于驾驶模拟器,结合紧急避撞工况实际驾驶人操纵数据,提出了一种融合预瞄与势场栅格法的紧急避撞驾驶人模型。首先针对紧急避撞工况下车辆运动特点,建立车辆横、纵向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给出其状态空间方程描述;其次,离线仿真分析紧急避撞系统特征,并结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建立最优曲率预瞄+跟踪误差反馈驾驶人模型;再者,基于紧急避撞工况下真实驾驶人经验转向行为数据,开发基于势场栅格法的驾驶人模型,为进一步提高驾驶人模型对避障行驶工况的适应性,将基于势场栅格法的驾驶人模型与最优曲率预瞄+跟踪误差反馈驾驶人模型进行融合,并基于Sigmoid函数实现两者输出的权重分配;最后,针对所提出的融合预瞄与势场栅格法的驾驶人模型,开展基于避撞台架的驾驶人在环仿真试验以及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紧急避撞工况下,对比最优曲率预瞄+跟踪误差反馈驾驶人模型,融合预瞄与势场栅格法的驾驶人模型输出的转向动作与实际驾驶人行为较为接近,可在保证避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避障路径跟踪精度与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铁路工务检测数据的内容和应用现状,针对工务检测数据多样性、海量性、内在联系性等特点,提出了从时间维、空间维、类别维3个方面进行整合分析的方法.基于数据库技术和Web服务的数据资源平台的构建思路,对于实现工务检测数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准确把握工务设备劣化状态和趋势,确保列车平稳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环保局发布了新一代移动源排放测算模型MOVES2010,该模型代表着排放模型开发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向。文中分析了MOVES的开发背景和系统组成,阐述了模型的基本计算原理和主体框架,从模型结构、输入输出、计算原理和结果等角度对MOVES和目前广泛使用的排放模型MOBILE6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以深圳市拟建山谷沟壑处景观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仿真节段模型进行气动性能研究。首先研究节段桁架模型在对称边界条件下的合理性,得出可以利用节段模型来代替三维整桥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比较三维整桥模拟与国内现行规范中桁架桥气动参数选取方法,做出检验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桁架桥结构截面的外轮廓和实面积比作为控制条件建立二维等效模型,采用4种二维圆管桁主梁CFD计算简化模型,并计算了在-5°、-3°、0°、3°、5°攻角情况下的桁架桥梁静力三分力系数。同时基于非定常时程曲线,对4种二维等效模型附近的空间流场结构、涡振性能差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国际航空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为工具,对2001—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340篇航空安全领域的文章在时空分布、核心作者、共被引网络和关键词聚类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国际航空安全领域发文数...  相似文献   

12.
航空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话题,推进持续安全战略是建设民航强国的第一要务。以我国52家民航运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构建了内部控制、安全文化与航空安全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内部控制和安全文化对航空安全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和安全文化均对航空安全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的数量;安全文化对航空安全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安全文化能较好的解释内部控制的变化,安全文化在内部控制对航空安全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打好安全规范、内部控制和安全文化3张组合牌,将是民航企业提升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民航安全的发展历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民航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15年末,中国的民航安全水平从“六五”(1981~1985年)期间的运输航空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5.42,发展到“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的0.0(5年内未发生运输航空重大事故);按照近10年(2006~2015年)统计,中国民航运输航空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18,而同期世界平均值为0.24,是中国的13倍多.剖析了中国民航在安全理念、科学技术、安全管理和政府监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展望和分析了中国民航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空域资源日趋紧张、国产大飞机新机型应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通航发展,以及安全管理效能低下等在中国民航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民航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评估民用机场安全文化水平,是保障我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民用机场安全文化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参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及民航规章,结合事故案例及民用机场特点,选取民用机场安全文化评估指标,构建机场安全文化评估指标体系.实地调研机场各部门业务人员,综合机场监察员及安全文化专家的意见,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借助 Super Decisions 软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通过简单改进传统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我国北方中型机场为实例进行安全文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该机场安全文化评估总得分为77.7086∈[70-85),安全文化发展成熟等级为主动级,安全文化水平整体良好.研究表明,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评估模型对民用机场安全文化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民航安全信息,关键词有着体现文本概要的功能,在信息提取与调用等方面对民航安全工作者有所帮助.在研究当前关键词提取技术后,结合民航领域词特征,提出了一种以朴素贝叶斯模型为基础的关键词提取模型.模型中所选取的特征项为词语的词长、词性、以及包含词语位置与段落跨度的词频与逆向文档频率乘积(TF-IDF)值,特征项代表了每个候选词的基本属性.利用该模型对已人工标注好关键词的民航安全信息进行训练以获取各个特征项的概率,利用特征项概率计算每个备选词的关键词评分,将评分前3位的词汇输出为关键词.实验表明,针对民航安全信息的关键词提取,所提方法与传统的TF-IDF算法、KEA算法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8%和11.9%,民航词汇识别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2.3%.结果证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大幅提升关键词提取的准确率与民航词汇识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安全信息工作管理制度,提高民航业安全信息工作的质量,将平衡计分卡方法(BSC)进行变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平衡计分卡4个层面的逻辑关系由传统的递进关系,变为并列递进关系,构建民航安全信息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主观权重,然后用变精度粗糙集求取客观权重,最后将主、客观权重通过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进行优化,并且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从新的角度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一级指标"安全信息的质量"最优权重为0.407,占总权重的40.66%,是评价安全信息工作优良的决定性指标;而其二级指标"安全信息的规范程度"的ρi值最大,反应了该指标信度效度最大,达到0.288,占总权重的11.97%,在安全信息工作绩效管理中最重要.该指标体系可以实际应用于安全信息工作绩效管理过程,有助于提升安全信息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安民航安全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安全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未来与发展。综合阐述了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安全预警技术建模的方法学问题。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讨论了安全预警的技术方法,重点分析提出了基于系统稳定性、相关性、一致性等累计风险模型与事故特征匹配追踪两大类模型。介绍稳态概率计算方法、累计风险计算方法、风险曲线识别方法。介绍了基于中心距、能量一致性的累计风险模型与应用情况,最后介绍一类全新的模式匹配识别模型:事故特征匹配追踪模型。总结提出了从微观定义安全、宏观预警安全、智能完善安全、数据保障安全一个比较完整的安全预警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栗中华  陈艳 《交通与计算机》2011,(6):124-126,138
民航飞机在运营与维护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文中研究将RFID技术应用在飞机的安全保护用品的管理上,设计新的物品管理程序,以消除人为差错,提高飞行安全;对于飞机高价值的待修件用RFID技术设计管理流程,可以实时管理和监控库存,保障飞机正常运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安全是决定交通运输系统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冠疫情对全球航空运输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全球航空运输安全形势严峻, 疫情危机下运行安全与运行新模式, 受到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分析航空运输安全形势的基础上, 围绕航空安全的研究前沿, 综述了飞行疲劳检测、安全数据分析、单一飞行员驾驶(SPO)安全性等3个研究热点, 根据现有安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跨指标疲劳快速测量技术、基于安全Ⅱ与多源多维数据融合的数据分析技术、SPO系统可靠性与验证性研究是航空安全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进入一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扩大化,在机电工程中应用逐步深化。机电工程项目实践期间,电气自动化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常见的是系统的远程控制与管理工作,有效提升项目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针对电气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分析探讨,以期能够给产业发展带来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