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正加快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报告简析了我国智能汽车产业政策、市场及上游产业链领域的现状及趋势,为我国智能汽车行业企业的发展布局,以及各地方政府招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市场上频频闪现。互联网巨头公司们如谷歌、亚马逊、百度和阿里等,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传统汽车公司也在发力研发各种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网联汽车、云汽车、辅助驾驶汽车、智能电动汽车、智能乘用车和智能卡车等。这些新概念汽车陆续在推向市场。与此相关的各种车联网、远程服务、智能交通等新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围绕着智能汽车等新概念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汽车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专用汽车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其产品未来走势如何?智能化专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信息     
<正>国内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行业正再次迎来革命.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在改变汽车产品以及汽车行业的格局。专家预计.智能手机技术和车载技术将在今年实现更大程度的融合。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12项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颠覆性科技中."自动或半自动导航与驾驶的交通工具"(即无人驾驶汽车)位列第六。麦肯锡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而据分析机构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相似文献   

4.
智能联网汽车是指汽车智能化水平比较高,能够和网络进行连接,达成自动驾驶目标的汽车。主要可以划分为智能驾驶以及智能互联两个关键,能够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高效。本篇文章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苏晖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2,(1):24-24,26,28,30
2011年既是汽车行业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国内汽车市场发生重大调整的一年。在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汽车行业政策的调整下,国内汽车营销、汽车销售、汽车消费、汽车后市场及汽车区域市场都将产生重大变化。可以说,2012年的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政策收缩已成定局,但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是需要积极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当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内容也将随之改变,在未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必然是智能化的服务。更智能、更精准的准则将打造出不同于以往的后市场服务,且逐渐构成新的服务生态圈。日前,2015中国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现场汇聚了中国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与先锋人物,并从多重角度对当今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分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被研发及应用;而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加重,为了建立新的交通秩序和规范,也需要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支撑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车辆动力学控制,防碰撞系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新能源技术.文章还概括出我国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技术与绿色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其中,极大的推动了汽车行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现代企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混合发展,基于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装置,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数据云端传输共享,协同控制和智能决策,赋予驾驶人员更加高效、舒适与安全的驾驶体验。相较于传统交通出行方式,智能网联汽车出行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对于推动汽车行业更高层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重点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展开分析,把握互联网+与物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积极践行到实处,力求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汽车营销实行CR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汽车销售的主要目标市场转向了私人轿车市场和贷款购车市场。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入世后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都要求汽车行业的前端管理水平必须获得较大的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应用,正是适应了汽车行业的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姝骐 《时代汽车》2022,(8):110-112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开拓国内市场,从目前国内市场发展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我国绿色低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接下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我国当前低碳环保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付岩 《汽车文摘》2021,(3):28-33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推行智能制造,作为我国智能制造重点发展10大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所在的汽车行业也在积极推行智能制造.受所处行业和接触层面的限制,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各不相同,狭义的理解是在制造环节使用智能方法,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本文借助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模型来介绍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权 《时代汽车》2021,(8):49-50
我国技术实力增强,物联网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今后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所开展的职业教育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智能网联汽车这一专业的起步比较晚,各大职业院校在进行摸索。本篇文章对于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并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和定位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情况、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的检测与定位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与定位技术的发展。通过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与定位技术的有效性,发挥新能源汽车的传感器和定位技术的作用,可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服务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越发密切。但是,很可能会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引发数据安全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明确较为常见的数据安全问题,并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改进。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分析了数据安全问题,希望可以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程度,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智能网联汽车一直是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进程。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的直接体验者,用户对汽车的驾乘体验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驾驶体验需求为出发点,从安全体验与交互体验两方面梳理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分析驾驶体验中现有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正面临着能源、环境、污染、拥堵等问题,汽车行业亟待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产品的技术制高点,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可行方案。本文总结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1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苗圩,辛国斌,张峰就2017年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工信部和公安部门讨论,修改道交法的时候应该给这智能网联汽车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发展余地。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规范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利用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汽车从最早的以商务消费为主转化为当今的以家庭消费为主.汽车的快速家庭化标志着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汽车平均置换周期为5至6年.2002、2003年井喷行情时期市场销售的近800万辆新车已进入更新期.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积累,以及消费者换车观念的形成,利润可观的二手车市场注定要迎来繁荣.  相似文献   

19.
当前,"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汽车"的发展理念已在汽车行业形成共识.智能化、网联化的行业变革驱使汽车从过去孤立的电子信息设备向互联的网络信息节点方向演变.未来无论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测试验证,还是政府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监管都将依赖于多种类海量数据的交互,包括外部环境数据、车辆运行数据、用户驾驶行为数据等.同时,任何一...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11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划了发展蓝图,也创造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