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对Sol-gel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微观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凝胶粉体经热处理,在20℃、800℃、1200 ℃和1300℃时其微观结构经历了由毛虫型结构-针状结构-球形-哑铃型结构的转变,其中毛虫结构是由直径5nm左右的线性物质交织在一起构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Sol-gel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微观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凝胶粉体经热处理,在20℃、800℃、1 200℃和1 300℃时其微观结构经历了由毛虫型结构-针状结构-球形-哑铃型结构的转变,其中毛虫结构是由直径5nm左右的线性物质交织在一起构成.  相似文献   

3.
氧化铝粉体制备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 近几年十年来国内外氧化铝粉体的历史与现状,各种常用制备技术的优缺点,氧化铝粉体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应用领域和前景,指出了今后有关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机醇盐Sol—Gel法纳米ZrO2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的异丙醇锆为原料,采用Sol-Gel方法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粉体,通过TG-DTA、XRD及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性能与结构,研究结构表明:300℃前煅烧的粉体呈无定型结构,500℃煅烧后粉体呈四方晶型,800℃煅烧后四方态全部转化单斜态,氧化锆粉体形貌在热处理过程中经历了由胶团结构→球形结构→哑铃型结构→多边形结构的变化,纳米粉体的存在温度为800℃左右,高于此温度粉体发生烧结。  相似文献   

5.
Sol—Gel法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普通铝和有机醇为原料,自制高纯(≥99.999%)铝醇盐为前驱物,采用Sol-Gel技术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对前驱物的合成,提纯,控制水解,干燥,相态转变等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得出了Sol-Gel法制备高纯(≥99.999%)超细(平均粒度(<0.5μm)氧化铝粉体的最佳工艺路线,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年生产能力在50t以上。废醇中水含量的技术,废醇回收技术是实现产业化规模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的改性氧化铝,特写的球磨及成型工艺,选择一定的素烧温度和素坯加工方法,用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得一种刚玉瓷。其烧结温度比通常的95瓷的烧结温度低150-250℃,其σb=435MPa,HRA89.0超过进口的性能指标,而成本仅为进口瓷价格的1/5,可以成功取代进口陶瓷摩擦盘产品,通过微观分析表明了这种刚玉瓷性能较好及具有较粗糙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硫酸铝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合成了具有立方形貌的氢氧化铝粉体材料.利用SEM、XRD、TG、IR分别对氢氧化铝的形貌、物相结构、热分解行为及官能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水醇比为1∶1,反应时间24 h,反应温度为200℃时,可获得形貌规则、分散度良好的立方形貌的氢氧化铝粉体,并且在此条件下水热合成的粉体为薄水铝石相.经700℃和1 200℃焙烧后分别得到仍为立方形貌的γ-Al2O3和α-Al2O3粉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硫酸铝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合成了具有立方形貌的氢氧化铝粉体材料.利用SEM、XRD、TG、IR分别对氢氧化铝的形貌、物相结构、热分解行为及官能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水醇比为1:1,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为200℃时,可获得形貌规则、分散度良好的立方形貌的氢氧化铝粉体,并且在此条件下水热合成的粉体为薄水铝石相.经700℃和1200℃焙烧后分别得到仍为立方形貌的γ-Al2O3和α-Al2O3粉体.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异丙醇锆为原料,采用Sol-Gel方法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粉体.通过TG-DTA、XRD及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性能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300℃前煅烧的粉体星无定型结构,500℃煅烧后粉体呈四方晶型,800℃煅烧后四方态全部转化为单斜态;氧化锆粉体形貌在热处理过程中经历了由胶团结构→球形结构→哑铃型结构→多边形结构的变化,纳米粉体的存在温度为800℃左右,高于此温度粉体发生烧结.  相似文献   

10.
以AlF3作为添加剂,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板状α-Al2O3粉体.通过XRD、SEM、TG研究了热处理温度、AlF3加入量、水热温度对产物晶相及板状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F3可使α-Al2O3相在800℃至900℃之间形成;一定水热温度下,随AlF3加入量增大,α-Al2O3,的微观形貌是从不规则的板状多面体向规则的六角平板状发展;随水热温度升高,α-Al2O3微观形貌则由多面体结构向六角板状结构再到“蠕虫状”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铝和有机醇为原料,自制高纯(≥99.999%)铝醇盐为前驱物,采用So1-Gel技术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对前驱物的合成、提纯、控制水解、干燥、相态转变等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得出了So1-Gel法制备高纯(≥99.999%)超细(平均粒度<0.5um)氧化铝粉体的最佳工艺路线,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年生产能力在50t以上.废醇中水含量的测定技术、废醇回收技术是实现产业化规模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2.
毛虫树的∫∑—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解决了文献「1」中的一个问题,证明了所有毛虫树T均为∫∑-图,即ζ(T)=0,同时否定了该文中的;所有满足ζ(T)=0的树T都是毛虫树。  相似文献   

13.
以AlF3作为添加剂,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板状α-Al2O3粉体.通过XRD、SEM、TG研究了热处理温度、AlF3加入量、水热温度对产物晶相及板状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F3可使α-Al2O3相在800℃至900℃之间形成;一定水热温度下,随AlF3加入量增大,α-Al2O3的微观形貌是从不规则的板状多面体向规则的六角平板状发展;随水热温度升高,α-Al2O3微观形貌则由多面体结构向六角板状结构再到"蠕虫状"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尿素为改性剂,在140℃下利用水热处理方法对种分法获得的氢氧化铝粉体进行微观形貌改性处理.改性结果表明:当(NH2)2CO/Al(OH)3摩尔比为6∶1时,由于离子的侵蚀作用使块状的氢氧化铝转变为薄片状,同时相结构由三水铝石相转变为薄水铝石相;当二者摩尔比为 8∶1时,产物微观形貌转变为薄板条组装成的球形结构,此时相结构为碱式碳酸铝铵.  相似文献   

15.
改性凹凸棒氧化膜吸附剂的除氟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表面包裹氧化铝层的凹凸棒吸附剂并进行了除氟动态柱吸附效能实验。对含氟为4.20mg/L的模拟水样经吸附滤柱后,其氟去除率可达95%以上,累计氟吸附容量达到10.5mg/g凹凸棒,对吸附饱和改性凹凸棒再生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冲击压缩下氧化铝陶瓷动态强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年来氧化铝陶瓷动态特性研究相关工作,重点关注氧化铝陶瓷在平面冲击压缩下动态强度研究方法及影响强度的相关因素.采用ANSYS/LS-DYNA对氧化铝陶瓷平板冲击压缩实验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近年来氧化铝陶瓷动态特性研究相关工作,重点关注氧化铝陶瓷在平面冲击压缩下动态强度研究方法及影响强度的相关因素.采用ANSYS/LS-DYNA对氧化铝陶瓷平板冲击压缩实验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尿素为改性剂,在140%下利用水热处理方法对种分法获得的氢氧化铝粉体进行微观形貌改性处理.改性结果表明:当(NH2)2CO/A1(OH),摩尔比为6:1时,由于离子的侵蚀作用使块状的氢氧化铝转变为薄片状,同时相结构由三水铝石相转变为薄水铝石相;当二者摩尔比为8:1时,产物微观形貌转变为薄板条组装成的球形结构,此时相结构为碱式碳酸铝铵.  相似文献   

19.
以PEO-PPO-PEO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异丙醇铝为铝源,以水为介质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出了氧化铝介孔材料.通过调节P123的用量,得到了孔道结构呈蠕虫状、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孔径在15 nm左右、孔容在1.0 cm3/g以上的氧化铝介孔材料;但其孔径分布稍宽.实验结果证明,加入适当量的模板剂能够明显改善氧化铝介孔材料的孔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P123模板氧化铝介孔材料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EO-PPO-PEO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异丙醇铝为铝源,以水为介质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出了氧化铝介孔材料.通过调节P123的用量,得到了孔道结构呈蠕虫状、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孔径在15 nm左右、孔容在1.0 cm3/g以上的氧化铝介孔材料;但其孔径分布稍宽.实验结果证明,加入适当量的模板剂能够明显改善氧化铝介孔材料的孔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