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汽车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汽车噪声测量标准逐渐加强,文章通过降低发动机辐射噪声来降低车外加速噪声值,并运用声强测量法对发动机进行噪声源识别,指出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为油底壳、皮带轮和凸轮轴。同时运用吸声材料对发动机进行降噪处理,使得车外加速噪声值由原来的74.1dB(A)降为73.11dB(A),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强扫描法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开发了材料声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多种车用吸声、隔声材料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被试轻型载货汽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和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由84dB(A)下降到78dB(A),能够满足国家标准GB1495—20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的规定限值的状况,通过试验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提前角、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B(A)下降到77 dB(A),能够满足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前言对某重型载货汽车按照GB1495- 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进行了车外加速噪声测量试验,发现该车噪声问题超标比较严重。对车辆噪声问题进行治理的前提是准确识别出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在载货汽车车外噪声测试中发现,其主要噪声源来自于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规定限值的状况,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预喷角以及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 B(A)下降到77.4 d B(A),满足了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对车辆噪声污染的治理,并对车辆噪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场地提供明确的依据,结合我国汽车产品的实际情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月4日联合发布了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以下简称GB 1495-2002)强制性标准,代替GB 1495-1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和GB/T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新修订的标准严格规定了各种车辆的车外加速噪声限值、实施日期、噪声测量方法和测量场地要求,并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噪声标准。中国重汽所生产的车辆发动机功率大都大于150kW,属于N3类车辆,新修订的GB 1495-2002中规定该类车的第二阶段的噪声限值是小于84dB(A),与第一阶段的88dB(A)相比,降低了4dB(A)。这就对重型汽车的生产厂商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因为,对噪声来说每降低1dB(A)都是很困难的,何况是4dB(A)。  相似文献   

7.
SUV整车噪声源识别与降低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频谱分析法和近场声压测量法,测量了某SUV汽车在静置工况和动态工况下各测点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规律。对比分析了整车表面的噪声分布情况,对产生汽车加速噪声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噪声源识别和分析。研究表明,风扇噪声、油泵噪声、油底壳辐射噪声是影响该车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原因。针对各噪声源采取了不同的降噪处理,使整车加速噪声明显降低,最大降低了5dB(A)。  相似文献   

8.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是多个声源综合的结果,其中轮胎噪声是重要的噪声源之一。根据国家车辆公告规定,车辆在选配不同的轮胎时,应分别进行车外加速噪声的试验。载货汽车轮胎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可通过将大量载货汽车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及滑行车外噪声试验的结果带入理论公式计算确定。同时通过对不同轮胎轮的比较,进一步说明轮胎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为以后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车外加速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及声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描述汽车主要声源、振源与车外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根据行驶中汽车的主要声源、振源参考点信号和车外加速噪声测量点信号,通过传递特性分析,定量确定了运动车辆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高声源识别精度.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递特性模型可以确定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振源、声源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噪声,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影响汽车综合噪声的因素,确定了发动机噪声和轮胎噪声为目前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在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汽车噪声测试方法后,认为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为考核汽车整车噪声的主要指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汽车噪声试验中的加速车外噪声、车内噪声及车辆定置状态噪声等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探讨了我国目前在汽车噪声试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岩  郝志勇  刘永 《汽车工程》2007,29(6):520-523
通过声强测试技术和加速噪声的模拟试验对摩托车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进、排气噪声是摩托车的主要噪声源,并初步确定了进、排气噪声对整车加速噪声的贡献量。利用边界元计算(BEM)技术对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设计。新设计的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消声器对整车的通过噪声有2.7dB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JSAE Review》1996,17(2):133-137
With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ntrol of vehicle pass-by noise has become stricter. In this paper, the acoustic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 compartment are investigated to reduce effectively noise radiated from the engine.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to vary with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noise source on engine surface and edge of body panel. The evaluation method was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engine component bench testing.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dict accurately the effect of modifying the engine structure on the pass-by noise test.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阶段整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来源分布,利用全功率加速仿真,把复杂的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问题转化为发动机转速的控制问题,将速比合理匹配,用很小的代价来满足国家噪声法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噪声源分离技术对摩托车噪声源进行识别,得出排气系统是最主要的噪声源,而轮胎辐射噪声对摩托车加速噪声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消声器结构、改进摩托车吊架,使得该车加速噪声由80.9 dB(A)降至76.5 dB(A),取得了良好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车车内噪声偏大的问题,对整车声学包进行了材料与声学性能方面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零部件声学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同时通过对整车车内声压级和语言清晰度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声压级降低了2dB(A)左右,语言清晰度提升了大约10%,达到了车内降噪的目的,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获取轮胎径向尺寸变化对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的影响,文章采用同一辆乘用车换装2种型号轮胎,依据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轮胎径向尺寸变化会对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并指出采用径向尺寸较小的轮胎,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过程中汽车发动机转速越高,噪声试验最终结果也越大。文章建议将轮胎尺寸的差异列为车型判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款SUV变速器啸叫噪声,采用阶次分析法辨识出主要噪声源齿轮组,利用Romax Designer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齿面进行微观修形,减小传递误差;通过实车采集优化前后的样车噪声进行对比,变速器啸叫噪声最高降低13 d B(A)。  相似文献   

18.
董良  王晖 《天津汽车》2014,(8):16-19
为解读新版《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各项要求及方法,从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及结果处理等方面,阐述了新旧法规测试方法的差异。在按照新法规方法对某款汽车进行试验后,通过排除法对影响其通过噪声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总结出各系统影响所占的百分比。对于汽车企业未来开发车型如何满足新法规各项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