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准确评价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物元概念的可拓学理论,建立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模型。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造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函数,计算等级关联度,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等级。通过分析拉日铁路盆因拉隧道进口边坡稳定性的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斜坡坡高、开挖坡角、软弱夹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地震烈度、降雨、弹性模量、岩石的重度等方面。文中以这些因素为物元,提出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合适的分类标准,引入AHP(层次分析法)求权重。运用可拓学理论对顺层岩质斜坡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以坡体容重、粘聚力、内摩擦角、边坡高度和地下水赋存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将可拓理论引入到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当中,对某基坑边坡的稳定程度进行了评价;在此过程中,利用简单关联度构造判断矩阵并对指标权重进行求解,使权重的计算结果更加客观。通过与实际情况及模糊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证明将可拓理论运用于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且评价结果具有更加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某在建岩质边坡治理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在定性评价边坡结构稳定性基础上,运用UDEC离散元软件建立该岩质边坡的仿真模型,通过减弱岩体节理参数和增大竖向加速度模拟边坡的失稳过程,以及对设计方案及时加固后岩质坡体的应力分布、塑性区和张开节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岩质边坡失稳一般经历节理面贯通,表层岩块脱落,沿节理面崩塌三个过程。按照设计方案及时加固后坡体的塑性区减小,张开节理由坡体前缘逐渐转向坡体后缘并减少,有效控制了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5.
物元可拓法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各类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可拓评价方法的优点,为了提高道路安全评价的准确性,以可拓学的理论和评价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道路工程项目定性等级和影响因子构建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采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完成相应的物元模型计算。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良好,适用于道路工程项目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荷载影响下,跨谷拱桥岩质桥基岸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从当前情况看,多数桥梁基岸岩体节理出现裂隙,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对桥梁荷载下的岸坡稳定性进行评价非常重要。文中以佛山一环高速公路西线上桥梁为例,分析荷载作用下跨谷拱桥岩质桥基岸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清水江特大桥黎平岸岸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条件建立计算模型,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拱座前缘临水岸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对拱桥荷载作用下岸坡的附加变形采用数值分析,运用离散元法计算了拱座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稳定性分析充分考虑了岸坡自重、桥梁荷载、暴雨、地震工况、校核洪水位、最高蓄水位、死水位以及库水极端骤升骤降速率下的不利工况。结果表明:(1)主跨248米黎平岸拱座前缘临水岸坡,在死水位、库水极端骤升骤降速率条件下,其岸坡整体稳定性系数不满足安全系数控制标准;(2)黎平岸拱座基础采用桩基后,在桥梁荷载作用下的岸坡附加位移矢量最大为3. 6mm,临水岸坡不会因桥梁荷载产生大变形而发生整体破坏;(3)拱座基坑后边坡按照设计坡率及加固防护后,其边坡稳定性满足安全系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可拓模型.基于AE开发平台,使用VB语言,开发了一个具有地图显示、数据录入、可拓计算和结果可视化显示等功能的系统,介绍了可拓物元模块的开发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选用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指标、地应力、黏聚力、内摩擦角、坡高和日最大降水量7个影响因素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向量,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改进的AHP-TOPSIS模型。依据单指标等级分类区间的下限构造5个不同等级的临界值边坡,将其稳定性指标临界值与4组边坡稳定性指标实测数据一同代入AHP-TOPSIS评判模型,通过计算它们与理想解的贴进度来划分稳定性等级分类区间,进而与4组待评价边坡贴进度对比确定出边坡稳定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HP-TOPSIS模型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与灰色关联法和可拓评价法等结果基本相符,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三高""四活跃"地质条件下的上坝大桥为例,在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运用Barton模型确定参数,并采用地质条件、有限元分析、SMR、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岸坡自然状态、工程状态和地震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自然稳定坡角分别为39.9°,41.6°,均小于实际坡角;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2.00、2.2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桥梁荷载作用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60,1.7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挖方施工使处于应力平衡状态的土(岩)体发生变化,影响开挖形成的土(岩)体路堑的稳定性,特别是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针对某铁路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工点的各种风险因素,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与排序,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工点进行整体风险评价,最后结合风险评价准则,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并再次评估。通过风险防范后,由中等风险降为较低风险,保证了边坡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隧道围岩开挖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实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目前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方面存在的缺陷,考虑影响围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系统。以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模型,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围岩稳定性等级综合评判。以某水电站2号导流调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复杂边坡的稳定状态受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在边坡处治方案决策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通过建立多目标的层次分析模型,从技术、经济、安全和环境各方面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并经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王学刚 《路基工程》2017,(1):199-203
将系统工程中的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影响高风险隧道工程地质预报方案优选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评判模型和影响因素,其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语隶属度采用模糊理论确定。同时,评判矩阵的检验运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程序化,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成功起到了安全风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舒星  黄铭  刘超 《路基工程》2017,(4):11-15
位移、渗压及降雨是岸坡安全性的重要监测项,在考虑位移、渗压及降雨的基础上,结合临江岸坡水位监测信息,分别为其划分模糊评判等级,利用模糊统计和指派函数的方法得到各级指标隶属度矩阵,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矩阵与权重向量进行模糊合成得出评判结果。以长江某岸坡安全性为实例,基于监测信息,实现了该岸坡的综合评判,验证了评判系统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行地震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运用逐步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的解析公式,分析了地震荷载对岩质反倾边坡稳定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边坡几何力学参数、潜在破坏岩块编号及地震影响系数作为稳定分析中的变量,运用MATLAB编写了求解不同变量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和破坏模式的计算程序,此外,还将该方法与传递系数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惯性力的增大,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部分相邻块体的潜在破坏模式不同,滑移破坏和倾倒破坏交叉出现,但随着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整体破坏模式逐渐由倾倒破坏转变为滑移破坏;随切坡角度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下降,较易发生倾倒破坏;不同地震影响系数下岩层厚度对边坡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