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腺苷、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 4组 :空白组 (Ⅰ组 ) ,腺苷组 (Ⅱ组 ) ,卡托普利组 (Ⅲ组 ) ,联合用药组 (Ⅳ组 ) ,制成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测定冠脉回流液中LDH、CPK活性、心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SOD活性 ,观测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各组心脏冠脉回流液中LDH、CPK活性随时相变化逐渐上升 ,复灌 2 0、3 0min时用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Ⅳ组上升趋势最慢。Ⅱ、Ⅲ、Ⅳ组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 ,SOD活性增强。②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示用药组心肌损伤轻于对照组 ,Ⅳ组损伤最轻。③Ⅱ、Ⅳ组出现心脏复跳延迟及心律失常。结论 ①腺苷、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药。②腺苷有延缓心脏复跳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连续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心脏停跳期间右心房壁心肌酶(CPK、CPK-MBLDH)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血清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晶体心脏停跳液、全身中度低温及局部深低温保护心肌可使心房得到满意的保护。心脏停跳前和复跳前心房酶的变化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用心房酶作为反映心肌保护程度的指标的意义。认为心肌酶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肌在心脏停跳期间的代谢活动,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左室后壁破裂是二尖瓣手术中一种少见的致命并发症,各地均有报告。发生率约0.5%~2%,死亡率曾高达65%。本组报告2例,其中1例修复成功。病例摘要:例1:女,4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房颤,心功Ⅲ级,于1982年5月25日行二尖瓣替换术,植入25号生物瓣。置瓣时,小瓣处一褥式缝线撕脱,复跳后发现在室后壁瓣环处少量出血,裂口随心跳扩大,经各种修补无效,死亡。例2女,1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1989年1月7日在苏丹喀士穆人民医院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使用扩张器经左房扩张二尖瓣,扩张不满意,又经心尖减压口扩张二尖瓣,扩张后瓣口直径3.2cm,关闭良好。心脏自动复跳后,心包腔内充满大量血液,左室后壁有一约2.5cm×1.5cm“T”形裂口,立即阻断升主动脉,用2条4.5cm×1.0cm补片修补裂口成功,心脏自动复跳,术后平稳。  相似文献   

4.
作者总结了102例空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转流的体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应加强以下几点:转流平稳:灌流量2.4L/m~2,灌注压在5.3~10.6kPa。加强围术期全方位心肌保护。中度血液稀释HCT20%~30%,减少血液破坏,应用微栓过滤器,常规使用扩血管及正性肌力药物,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有效收缩,增加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SSS)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心功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的离子流作用机制. 方法对10例SSS患者经冠状静脉左室后外侧支和右心室心尖部进行双心室起搏,通过漂浮导管观察起搏前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的指标.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观察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前后钙浓度的变化. 结果双心室起搏时,心脏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心脏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 CI)分别增加16.2%、16.8%,肺毛细血管嵌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下降,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TDR)变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使仿真的心室肌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正向波刺激,可明显增加Ca 2+内流. 结论双心室起搏可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减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触发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使心肌钙浓度增加,增强衰竭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太阳热反射涂层试验路铺筑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沥青路面热反射涂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变化及涂层的不黏胎干燥时间,建议太阳热反射涂层施工时气温保持为15~30℃,沥青路面温度保持为20~40℃。提出了热反射涂层的施工工艺并进行了试验路的铺筑及性能观测;涂层在夏季高温季节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最大降温值可达8.7℃,在低温季节无明显降温效果;防滑粒料的添加使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使用半年后抗滑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DISA心肌存活显像的方法,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用药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显像前,于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925 MBq,调整血糖水平至7.8~8.8mmol/L,1h后静脉注射18F-FDG 296 MBq,45~60min后进行显像.采用Millinium VG + Hawkeye双探头hPET/CT仪,分别使用两个能窗[(140±20)kev;(511±30)kev] 对99mTc-MIBI和18F-FDG同时采集(步进式采集,1帧/3,共采集60帧).常规断层重建,同时获得99mTc-MIBI和18F-FDG图像.采用心肌20分区评分法判断心肌存活情况;对比灌注、代谢缺损面积.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心肌存活8例,检出率为40%,其中对照组2例、用药组6例(P<0.05).用药组99mTc-MIBI靶心图缺损面积为40.00±13.36,18F-FDG图像缺损面积为33.33±9.30,后者较前者明显减小,提示存活心肌增加;对照组99mTc-MIBI靶心图缺损面积为38.40±13.54,18F-FDG图像缺损面积为37.45±14.84,后者与前者比较无明显变化,提示存活心肌未见增加.结论 一日法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全面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及存活状况,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M-CSF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低温、钾通道开放剂停搏对幼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钾通道开放剂(PCOs)取代传统的高钾用作停搏剂时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以及低温与PCOs之间的关系。方法32颗未成年(14-28 d兔龄)兔心进行Langendoff模型缺血/再灌注研究:对照组(C组,n=8),改良St.Thomas液灌注心脏停跳,15℃保存;实验Ⅰ组(T1组,n=8),单纯低温心脏自然停跳,15℃保存;实验Ⅱ组(T2组,n=8),4℃Pinacidil(50μmol/L)液灌注停跳,15℃保存;实验Ⅲ组(T3组,n=8),37℃Pinacidil(50μmol/L)液灌注停跳,37℃常温保存。观察缺血前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峰压、舒张末压、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冠状动脉流量、生化指标、心肌含水量、心肌超微结构等的改变。结果T2组左室功能和冠脉流量的恢复均优于另外3组(P<0.01),而在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方面,T1组优于C组(P<0.05),T1组与T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后心肌酶外漏及超微结构改变以T2组最为轻微,T3组最重;心肌含水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Os超极化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高钾停搏液;单纯低温即能对未成熟心肌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低温与超极化停搏之间的作用互相增强,但高钾去极化停搏削弱低温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氧液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后切皮前(T0)至心肺转流(CPB)开始后10 min,对照组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试验组给予相等容量的高氧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CPB开始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主动脉开放后24 h(T3)共4个时点,测定MDA和SOD。结果T0时点MDA质量浓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1时显著增高,T2时达高峰,T3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T2时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0时点SOD活性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时明显降低,与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中多巴胺用量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使MDA质量浓度明显下降,SOD活性保持不变,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组自1970年12月至1979年6月收治急性阑尾炎968例,其中合并腹膜炎者203例,占20.1%。男141例,女62例,年龄以21—40岁多见(81例);职业以农民(77例),学生(50例)为多。本组病人入院均较晚,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6.76小时。入院时多具有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具有转移性腹痛者157例,占77.34%;全部病例均有不等范围的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时触及包块者25例。体温:高于37℃者174例,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06例正常胎儿(妊娠16~40周)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发现如下特征:①右房、右室略大于左房,左室;②主动脉内径与肺动脉相似;③房、室和大血管的內径均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大;④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峰值流速三尖瓣快于二尖瓣,但肺动脉瓣慢于主动脉瓣;⑤正常卵圆孔的大小为3~5nm。为了尽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心脏畸形,作者建议凡是具有高危因素的胎儿应常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本文还对方法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门控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测手段对临床心功能状态的判断提供一客观、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 选取我院 393例因各种心脏疾病行门控核素心血池检查住院患者 ,用SPOPHYDS7型SPECT ,FRANKFURT门处理程序 ,获得左室各功能参数 ,依据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将心功能分为 1~ 4级。结果 临床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心血池显像所获各指标值明显不同 ,心功能 1~ 4级 ,GEF、PER、PFR呈依次减低趋势 ,EDV及PS依次增大 ;GEF值小于 36%时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者占 71 3% ,当GEF值小于 2 6%时多数心功能处于 3~ 4级 ,当GEF值为 2 6%~ 35%时 ,心功能多处于 2~ 3级 ,当GEF值大于 36%时心功能多处于 1~ 2级。同时表明 :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之间相关非常显著 ,且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良好 ,依次为EDV、GEF、PER、PFR、PS。结论 核素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能够直接、客观、准确反映出临床心功能状态 ,同时提供室壁运动、相位分析等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损伤与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关系。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二尖瓣替换患者按术后有无严重低心排血量分为正常心排血量组 (n =1 4)和低心排血量组 (n =6) ,另 8例健康意外脑死亡者心肌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电镜细胞化学法测定术前右房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超微结构定位改变 ,同时测定术中再灌注 3~ 5min时全心肌氧摄取率 ,并定量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关系。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结构定位呈现不同程度的脱失改变。其中低心排血量组与正常心排血量组比较 ,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结构小部分脱失 (7 5%± 2 6%vs 4 9%± 1 6% )和大部分脱失(4 5%± 2 0 %vs 2 6%± 1 7% )比率均明显增高 ,且再灌注 3~ 5min时全心肌氧摄取率 [(2 .30± 0 50 )Vol%vs(3.42± 0 .60 )Vol% ]明显降低 (P均 <0 0 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结构定位脱失程度与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能是参与术后低心排血量形成、发展的细胞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模板,在20~80℃的温度条件和600 r/min的搅拌作用下,与硫酸盐溶液反应,制备硫酸钙晶须.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硫酸盐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40~60℃的温度条件,2~4 h的反应时间,0.17~0.35 mol/L的硫酸锌浓度是最佳制备条件.同时由SEM、TG、XRD和IR分析的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形貌规整、均一的半水硫酸钙晶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23例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及11例非CPB病人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CIA)、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rSOD)及血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等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提示:心胸手术后T细胞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且CPB组的免疫抑制程度比非CPB组严重。重点讨论了CPB对T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体外循环状态下肺野旷置白细胞与氧衍生自由基产生的关系,在体外循环初、末分别采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μ/mg pro)和血清丙二醛含量(nmol/ml)。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同时采取右室、左房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用中性白细胞差值反映肺循环白细胞旷置。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P<0.01),其中以中性白细胞及杆状核增高为主(P<0.01),左房与右室白细胞差值为2.018×10~9/L,证实肺内旷置。体外循环末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初(P<0.05),而体外循环末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初(P<0.05)。因此认为,肺内截获白细胞与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s commonly a signifi-cantproblem following heart surgery.Recent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decreased serum triiodothy-ronine(T3) concentration probably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both critical chroni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low cardiac output af-ter heart surgery[1,2 ]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erioperative thyroid hormone changesto heart dysfunction,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thyroid hormone in2 0 patients undergoing mitralvalve re…  相似文献   

18.
自1979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共为53例病人施行54个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50例二尖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1例三尖瓣替换及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者6例(11%),Ⅲ级者35例(66%),Ⅳ级者12例(22%)。本组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3.7%。随访时间3个月至62个月,晚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3.3%病人年。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对术前准备,心肌保护及并发症作了讨论。作者认为:人工瓣膜至今尚未达到理想程度,对瓣膜替换术的病例选择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9.
沥青四组分和沥青的热失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A)对沥青四组分及几种基质沥青进行非等温热失重分析,研究表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开始迅速分解时的温度分别为300℃,412℃,438℃,472℃;含饱和分较多的沥青分解温度较低。在沥青进行改性及储存的施工温度为160℃~180℃时对饱和分及芳香分进行等温热失重分析,研究表明,在160℃~180℃饱和分和芳香分会产生较大的损耗,饱和分和芳香分在180℃恒温3 h的质量损失为160℃的3倍左右;不同产地的沥青由于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的差异其损耗程度不相同;热储存中,饱和分含量低的沥青在较短时间内质量损失趋于稳定,饱和分含量高的沥青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质量损失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