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邀请,以日本造船学会副会长元良诚三为团长的日本造船学会和日本舶用机关学会访华友好代表团一行十人,于今年四月十五日至廿九日对我国进行参观访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这是日本造船学会和日本舶用机关学会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建立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的正式关系以来派出的第一个代表团。代表团的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与日本造船有关学会建立正式的学术交流与友好往来关系,了解日本造船学会等学术团体开展学会工作的经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应日本造船学会和日本舶用机关学会的邀请,派出以常务副理事长邓永清同志为团长的五人访日友好代表团,于七月一日至七月二十二日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分别与日本造船学会会长真藤恒先生,副会长元良诚三先生;日本舶用机关学会会长小泉磐夫先生,副会长一色尚次先生以及两学会其他负责人等进行了会  相似文献   

3.
《船艇》1997,(Z1)
为推进国家计委与船舶总公司联合开展的“加快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课题研究,了解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船舶工业情况,课题组组织了考察小组,于1997年5月24日至6月14日赴日本、德国,对两国船舶工业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考察组在日本期间拜访了运输省海上技术安全局、海事产业研究所、造船工业会、船用工业会等有关单位,参观了三井造船公司千叶船厂、日本钢管公司(NKK)津船厂、洋马公司尼崎柴油机厂等造船及配套企业;在德国期间听取了船舶总公司驻西欧办事  相似文献   

4.
三、日本早在70年代期间,日本就开始了造船机器人的开发并且制造出了能在船体结构上“行走”和“爬行”的原型机器人。其中一些早期的原型机包括 PABOT(一个板校正和定位搭焊机器人)、CLIMACS(一个船体爬行机器人),还有切割和移动式机器人,焊接、喷漆和其他机器人。他们最早认识到了在移动式门型结构上安装机器人的重  相似文献   

5.
应日本造船学会会长竹沢诚二教授和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校长太田时男教授的邀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盛振邦教授于1989年5月14日至30日访问了日本。盛振邦教授在访问期间参加了5月14日至19日在东京召开的日本造船学会春季学术交流会,并参加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40周年校庆活动,盛振邦教授向该校师生作了船  相似文献   

6.
1988年11月初,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讲演会,邀请日本大岛船厂计划部长稻井秀穗先生作学术报告。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和造船学会领导以及技术干部出席了讲演会。稻井先生在题为“世界造船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中,讲述了预测世界造船需求的基本方法和影响因素,并根据日本海事产业研究所和大阪商船三井船舶调查部的资料,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关于造船     
古贺繁一先生是日本造船界的知名人士之一,现任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总顾问,一九七九年起受聘为中国船舶工业公司顾问。今年六月古贺先生应邀来我国讲学,在上海向我国造船界作了“关于造船”的报告。现征得古贺先生同意,将演讲稿在本刊上予以登载。文中除古贺先生对日本劳资关系的看法一节由于与我国造船关系不大予以删节外,其它部分均全文照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的邀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公差造船”科研协调小组,于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广州地区交流、座谈了“公差造船”的科研成果与工作经验。协调小组由上海地区的六机部造船工艺研究所、沪东造船厂、上海船厂、江南造船厂、求新造船厂等五个单位的十一位同志组成。在穗期间,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严明、张秀豪,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根荣、副主任汪荣庭等领导同志会见了他们,受到了欢迎。四月十八日,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在省科学馆礼堂组织了有250余人参加的“公差造船”学术报告会。会上,“公差造船”协调小组代表汇报了协调组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介绍了第一、二次“公差造船”学术讨论会的内容,以及目前“公差造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并向纵深发展的动向;预告了今年第四季度将在武汉召开第三次“公差造船”学术讨论会。说明在这次学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造船联合企业代表团一行7人于今年3月14日至20日访问了上海,并与上海的同行进行了技术交流.代表团团长、造船联合企业技术经理E·克莱巴介绍了民主德国造船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面是E·克莱巴报告的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耀群 《江苏船舶》2001,18(1):35-36,27
通过调研和数据比较 ,介绍了江苏沿江 8个主要造船企业在“九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归纳了这些企业的几个共性的特点 ,并预言江苏造船企业在“十五”期间会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09,32(4):17-18
“中国速度”催生世界造船“三国时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开始起步,并于1956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造船业始终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造船业,经过30年的努力,在2003年,其造船总量和接单总量两大指标双双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2.
世界造船总量增加 1992年世界造船产量达到1860万GT,是197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劳氏船级社的年度商船完工报告显示,虽然1992年完工的船只仅有1506艘,比1991年完工的1574艘船只数量少,但从完工船的吨位看,1992年却比1991年多250万GT。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产量约占世界造船产量的三分之二。据报道,去年日本造船完工量为760万GT,比1991年增加了30万GT;韩国的造船吨位量为480万GT。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14,(11):1-1
10月30~31日,2014年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船级社(CCS)承办。来自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船级社协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以及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航运和造船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船艇》1986,(9)
高效焊接技术是船舶工业重点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六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中高效焊接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了在“七五”期间促进造船焊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工艺材料学组于今年7月10日至12日在鞍山召开了“高效焊接会议”。  相似文献   

15.
行业信息     
《船艇》2006,(10)
◆国内造船动态◆中国“十一五”将重点建设3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国防科工委9月4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于上月中旬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区域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座谈会,该办公室负责人指出,国防科工委“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三大造船基地建设,优化产能发展与布局;二是加大新船型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6.
《广东造船》2006,(3):58-58
为延续2006年7月18日广州市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访问广州庆典系列活动,我会于2006年8月19日举办有53名营员参加的“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第十五届青少年舰船科技科普夏令营”。团长、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冯耀燊主持开营仪式。上午9时30分,学会韦含芳常务  相似文献   

17.
张长涛 《船艇》2006,(6):18-22
在2005年以前,日本造船史上只有三年造船完工量曾超过1500万总吨.分别是1974年。1975年和1976年,其中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是日本历史上造船完工最多的一年。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需求旺盛,日本船企手持订单饱满,造船完工量也不断提升,日本造船业正处于历史上又一个造船产量高峰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统计数字,2005年日本52家主要船厂共建造船舶362艘,计15489万总吨.从而使日本造船产量在时隔30年之后再次跃上1500万总吨的台阶,创下了日本造船完工量的第二历史新高,仅次于1974年的16782万总吨。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是本世纪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它的问世及广泛应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促进了造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造船集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造船集成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造船上应用的系统,它能把船体型线的型值表,输入到计算机,然后输出船舶建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数据和图表。挪威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了这种“系统”的研究,六十年代初期研究成功,称为“奥托控”系统(AUTOKON)。以后,日本、瑞典、英国、西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科协“先进学会评选条件”,由中国科协先进学会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聘任的专家评选委员会评选并经中国科协常委会会议审定 ,2 0 0 1年12月 2 5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被授予“第三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同时 ,中国科协书记处研究决定奖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部分活动经费 ,以资鼓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被授予“第三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处  相似文献   

20.
在造船发达国家中,对造船业都采取扶持政策,包括信贷优惠、税收优惠、产品进出口优惠、企业改组优惠、科技投入优惠等,以此推动造船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战后至70年代将造船工业定为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从1947年~1953年,“计划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的70%,对日本造船工业的复苏起了关键作用。日本政府先后为造船企业提供过财政补贴,“买方信贷”其利息低至4%,在不同时期提供5~30%的船价补贴。1990年~1992年日本政府向造船企业拨给研究发展基金,每年超过10亿美元。在税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