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10例矽肺病人的心电图进行调查并分析各期矽肺病人的心电图改变与其病程和接尘工龄的关系,结果发现其心电图的改变与临床分期进级和病程长短成正比,以Ⅱ,Ⅲ期矽肺者改变最为显著,而与接尘工龄长短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80例Ⅰ、Ⅱ期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日本Z-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M-850型萤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Cu、Zn、Se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矽肺患者血Cu、Cu/Zn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Zn含量与正常人比较有降低之趋势,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测定广西某煤矿接触粉尘作业工人 (0 +)、矽肺病人和非接尘工人的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SOD)和铜蓝蛋白 (CP)的含量 ,发现接触煤尘作业工人和矽肺患者血清中的 (MDA、SOD、CP) 3项指标均高于非接尘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与矽肺患者血清中 3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脂质过氧化代谢可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4.
全肺灌洗治疗矽(尘)肺远期疗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1986年9月~1993年9月期间,共为267例各期矽(尘)肺患者施行全肺灌洗术。通过对其中可获取的部份资料进行总结、配对研究及随访观察,探讨其远期疗效。初步结果显示:全肺灌洗能减轻病人的症状,延缓矽肺病情的进展。且对早期矽肺施行全肺灌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期矽肺患者63例血清锰(Mn),硒(Se)含量,再计算Mn/Se比值,发现各期矽肺Mn/Se比值均比对照组低。Mn/Se比值下降更能反映矽肺疾病的进展与严重程度。治疗措施施宜使血清Mn与Se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矽肺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铜锌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期矽肺患者63例血清Cu、Zn。其含量矽肺Ⅰ、Ⅱ、Ⅲ期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u/Zn比值Ⅰ、Ⅱ期较对照组低,Ⅲ期为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了矽肺患者血清Cu、Zn升高及Cu/Zn比值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治疗措施宜着重使血清Cu水平降低,可能对矽肺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矽肺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我们对417例各期矽肺患者作了心电图测定与分析,简要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417例矽肺患者中Ⅰ期163例、Ⅱ期217例、Ⅲ期37例。各期平均年龄分别为51、53和53岁;另以年  相似文献   

8.
用ANAE法探讨环磷酰胺、醋酸铅对小鼠,硅尘对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磷酰胺、铅能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矽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无尘肺隧道工(0期)、0+接尘工人及Ⅰ期矽肺患者共138例进行了人发中微量元素Cu、Zn、Fe、Mn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0期、0+接尘工人及Ⅰ期矽肺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Ⅰ期矽肺患者下降更为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Ⅰ期矽肺患者Fe/Cu比值明显降低。提示适当补充Cu、Zn、Fe、Mn微量元素,对治疗及预防矽肺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0.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无尘肺隧道工(0期)0^+接尘工人及I期矽肺患者共138例进行了人发中微量元素Cu,Zn,Fe,Mn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0期,0^+接尘工人及I期矽肺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I期矽肺患者下降更为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期矽肺患者Fe/Cu比值明显降低,提示适当补充Cu,Zn,Fe,Mn微量元素,对治疗及预防矽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耳穴探测科研协作组创用了耳穴探测法检查矽肺,并已应用于矽肺普查筛选拍片对象,取得了宝贵经验。在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原铁二、五局部分已确诊的矽肺患者和接触矽尘以及非矽尘作业的工人共1415人进行了耳穴探测与x线胸片对照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查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矽肺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亦称环形钙化,(以下简称肺门壳样钙化)。国内外屡有报导,给矽肺诊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但是就壳样钙化的发病情况,发病规律、X线特征及其合并症各地认识尚不够统一,现就我院先后收治的396例铁路隧道工矽肺病人中65例肺门壳样钙化的X线表现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1.本组65例肺门壳样钙化均系住院病人,占同期住院矽肺患者16.4%。 2.工种:铁路隧道开挖工(风钻工)56例;石工6例(其中3例兼作开挖);开挖兼作洞内电工2例;锑矿开挖兼作翻砂铸造工1例。 3.工龄:接触矽尘时间长者29年(石工)短者2年(隧道开挖工),平均接尘时间为4.01年。 4.年龄:本组病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8岁,50岁以下者52例,占本组病例的80%。详细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期矽肺患者63例血清锰(Mn)。其含量在矽肺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38.4×10^-3M±21.2×10^-2,31.4×10^-3±15.9×10^-2,12.4×10^-3M±4.6×10^3μmol/L,无较正常对照组锰含量129.3×10^-3±54.6×10^-3为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了矽肺患者血清Mn降低的原因可能与患者体内硅含量大量增加有关。提出了治疗措施宜着重使用清Mn水平升高,可能对矽肺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矽肺病人心电图情况,我们选择经省、地、矿矽肺诊断小组会诊确定我矿部分矽肺病人200例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分析。200例矽肺病人临床分期为Ⅰ期34例、Ⅱ期120例、Ⅲ期46例;均为男性成人,其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30岁,接尘工龄最长25年,最短5年。选择健康矿工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记录心电图Ⅰ、Ⅱ、Ⅲ、aVR、  相似文献   

15.
用ANAE和McFAb法研究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酶标(ANAE)法和单克隆荧光抗体(McFAb)法研究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实验结果矽肺患者ANAE、McFAb阳性率及T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说明矽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另外,T淋巴细胞数与矽肺病情的相关分析呈高度负相关,即随T细胞数的下降,矽肺病情加重。笔者认为外周血ANAE、McFAb阳性率及T细胞数的测定可作为研究矽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亦可作为矽肺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脱离粉尘作业的矽肺和矽肺结核患者血清铜兰蛋白(SCP)、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共收集矽肺和矽肺结核患者47例,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SCP、Ig对矽肺和矽肺结核的鉴别无临床价值;SCP、IgM不宜作为矽肺早期诊断指标,但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及了解肺纤维化病变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酸锌抗矽肺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100mg/dZn对32名矽肺患者连续用药180天后,观察血清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和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的动态改变,以评价Zn的抗矽肺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患者MDA,SOD均显著下降(P<0.01),提示Zn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脂过氧化作用,通过抗LPO,而延缓与阻抑矽肺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矽肺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引起矽肺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矽肺合并结核的防治工作对保护和延长矽肺病人的寿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矽肺结核并发率矽肺结核占整个尘肺结核的首位,矽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后所造成的。学者们认为,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局542例[其中新奥法(新的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174例,传统法368例]矽肺流行病学调查,首次分析比较了NATM法和传统施工对隧道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NATM法与传统法比较,检出率低1.22%(P<0.001)。矽肺病人平均接尘工龄长2.84年,平均发病年龄大2.06岁,合并结核低4.47%,Ⅰ→Ⅱ期晋斯率观察5年和10年分别低10.34%和28.95%,病死率低17.6%,死亡年龄大7.32岁,结果表明,NATM法对隧道工人的健康危害明显小于传统法。但是,NATM法施工中粉尘平均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6.29倍,无轨运输柴油机车废气污染十分严重,粉尘与机车废气联合作用于人体,是否会促发矽肺有待进一步研究,通风防尘防毒,预防矽肺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乳酸脱氢酶(LDH)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较久的历史了。而且近十几年来,探讨此酶在尘肺防治中的意义,国内外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LDH属于细胞浆酶,当粉尘作用于组织细胞,使其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时,细胞内的LDH溢至细胞外,故测定尘肺患者血清LDH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诊断尘肺的辅助指标之一。广东省职防院对矽肺患者的观察,证实各期矽肺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王金寿对煤工尘肺患者的调查结果也与广东省职防院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