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类型驾驶人的事故倾向性,以湖南省湘潭市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危险暴露量方法计算了中国驾驶人在驾龄、年龄及其交互作用下的事故风险值,并针对不同交通环境,分析了高风险驾驶群体的3类碰撞事故风险.结果表明:相比25~45岁的壮年驾驶人,小于25岁的青年驾驶人在几乎所有环境下都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与刮擦事故;驾龄小于1年的新手驾驶人在复杂环境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中老年新手驾驶人是事故风险仅次于青年新手驾驶人的群体,并且其在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甚至高于青年新手驾驶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青年新手驾驶人、中老年新手驾驶人和高驾龄驾驶人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统计表明,低驾龄驾驶人交通肇事在整个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比例,该文从驾驶技术、心理因素和管理3方面分析,提出了加强驾驶人培训的源头管理、改革现行驾驶证管理机制、重视心理调节、利用保险浮动费率激励安全行车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统计资料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类型道路变通事故中,具有3年以下低驾龄的驾驶员肇事引发的死亡比例较高。低驾龄的新手已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人,3年以下驾龄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如此之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536名驾驶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以及基本的驾驶情况(驾龄、车型、周均驾驶里程、驾驶能力)进行调查.使用多重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中报告在驾驶行为中存在驾驶分心的363名驾驶人的年龄、性别、职业、驾龄、周均驾驶里程和驾驶能力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非固定职业、驾龄在3~5 a在同一方向出现聚集; 18~35岁与驾龄在3 a以内、周均驾驶里程为中途(50~400 km)与固定职业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不同性别、不同驾驶能力认知的驾驶人分布出现差异,相对而言,女性驾驶人可能更多地受到驾驶能力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驾龄驾驶人由于心理素质、驾驶经验、性格特征等原因,驾驶安全性、交通违法及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低驾龄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法规、模式方法,提出渐进式驾驶证体系、实习期驾驶条件限制、差异化交通违法惩处、防御性驾驶奖励教育等创新管理机制建议,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预防交通事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安全》2014,(1):I0001-I0001
<正>春运期间,客运车辆将进入一年中旅客运输最繁忙的时期,也是客运事故易发多发期。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春运期间平均每天发生4起较大以上交通事故。2013年春运期间发生5起重大交通事故,其中4起因客运车辆肇事导致。一些客运企业和驾驶人安全观念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超速行驶、超员载客、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是节日期间交通事故的主要肇因;另外一些客运包车驾驶人因不熟悉途径道路情况.遇突发险情处置不当,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搜集北京市2012—2015年的2 040起两车交通事故中4 080名驾驶人的相关数据,将他们分成有责驾驶人和无责驾驶人2组,比较他们在性别、年龄、驾龄、驾驶车辆类型等4个方面的分布差异.并基于相对危险暴露面法,对有责驾驶人的相对驾驶事故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相对于女性,男性驾驶人更可能成为事故责任方; 2)有责驾驶人的年龄、驾龄均略小于无责驾驶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青年驾驶人、老年驾驶人和驾龄小于2年驾驶人外,交通安全管理还应该关注到新购车驾驶人和年龄在47~57岁之间的驾驶人等两个可能存在风险的驾驶人群体; 3)车辆类型对于驾驶人在有责与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型客货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4,(2):65-65
驾龄在3年内驾驶人肇事,可能会导致驾培机构“责令限期整改”。记者从湖南省长沙市政府获悉,《长沙市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已于2013年12月12日起施行,将对3年内驾龄驾驶人发生一次死亡1-2人的交通事故且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严格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  相似文献   

10.
葛青 《驾驶园》2001,(8):41
4月上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了去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数据显示,机动车驾驶员仍然是交通肇事的主要群体,其中三年以下驾龄的新司机肇事约占驾驶员肇事的半数以上.新司机肇事率如此之高,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公路交通安全养护需求出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基于路基路面、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绿化等4个方面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基于视频检测的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验证了数据采集一致性,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模型,标定出了模型参数,并选取试验路段利用模型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阐述了公路路侧设计理念.结合实施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实施路侧安全整治措施时应遵循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并对部分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安全性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新技术及其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碰撞预判技术及其通用的系统设计方案,着重从该系统所用雷达系统的研发、新式被动安全装置的优化与应用以及系统集成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当前发展碰撞预判系统的时机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产品安全认知的内涵与演进进行了剖析,从安全分析发展的角度梳理产品安全理念的发展,提出了有限性视域下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需求。产品安全的本质是产品所处的风险状态,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自动驾驶车辆除了要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外,还应有韧性安全需求。为理解产品安全认知的演进和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分析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汽车一体化安全定义与组成,阐述了碰撞预警技术其通用的系统构架以及碰撞预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汽车一体化安全把汽车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主、被动安全措施的最佳效用,其代表技术是汽车碰撞预警安全,该技术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质安全理论是当代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安全管理已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趋势。采用本质安全化的思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构建了道路交通管理本质安全化系统模型,然后阐述了系统中的每个要素的本质安全化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能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提高行车安全,对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查车身反光标识使用前后交通事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交通安全效果,希望研究结果能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伟 《公路》2004,(2):96-101
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承载的信息内容及联网收费系统需求,分析网络及系统的安全风险,结合网络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给出了一种广域收费数据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的要点分为风险分析、规划目标、风险减缓措施,通过对三者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需要建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积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响应和救援,减少伤亡,减轻事故后果。还需要遵循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和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