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非共轴圆柱面空间和非同心球面空间的边值条件出发,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等效电荷分布,推导了偏心圆心圆柱电容器和偏心球面电容器的电容解析表达式,它有助于阐明有关的其他静电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难以通过实验准确获得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四极悬浮控制二极表贴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特性.根据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静态电感和增量电感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静态电感特性,并通过3/2变换得到了在转子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交直轴静态电感;最后以转矩绕组为例,研究其增量电感,并与其静态电感进行了比较.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增量电感比其静态电感小6%,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给出一种从输出滤波电感的电流波动系数KRP出发,设计开关电源输出滤波电感的新方法。解决了目前一直沿用的传统的设计方法中依靠经验设计、缺乏完善的理论设计依据的不足,给出了严格的输出滤波电感设计方法和电感上电流有效值及输出滤波电容上电流纹波有效值的计算公式,为开关电源输出电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发电机故障检测的灵敏性,需要准确计算发电机电感参数.考虑发电机负载运行时磁路的饱和与位置的畸变,分别应用磁路法和磁场法计算了不同饱和程度与畸变程度下的电感参数,讨论了磁路饱和与磁场畸变对电感参数的影响,指出磁路法计算电感参数的局限性.对一台一对极隐极式发电机样机进行的不同工况下转子匝间短路实验表明:磁场法可以充分考虑物理情况,参数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在要求准确计算电感参数的场合使用磁场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5.
高速开关磁阻电机(SRM)常采用角度控制方式(APC),因而准确计算电感曲线,确定开通关断角对电机的控制非常重要.本文采用能量增量法计算了SRM的静态电感和动态电感特性,分析比较得出动态电感能更好地反映电机的动态特性及饱和特性.根据高速运行的SRM动态电感,确定了合适的角度控制方案.基于有限元软件JMAG-studio,采用场一路耦舍方法,对高速SRM运行于APC的工况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电机的磁场分布及电流、转矩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RF集成电路硅衬底螺旋电感(SIOS)的典型物理模型,用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对中空平面四边形、八边形和圆形螺旋电感的电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在内半径相同的情况下,圆形螺旋电感最大品质因数Q分别比四边形和八边形增加约0.90和0.80倍;在最大品质因数频率点,圆形螺旋电感端口反射系数分别比四边形和八边形减小约32.5%和26.6%,金属材料用量分别比四边形和八边形减少约30%和20%;当Q〉5时,圆形螺旋电感的工作带宽分别比四边形和八边形增大约60%和30%.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用数字计算机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的一种新的方法,半导体开关被描述成一种二元电感模型,在它导通期间,共电感值很小;而在它截止期间,其电感值为穷大,本文中给出了如何确定此小电感值的方法,采用改进节点法来建立方程,再利用BackwardEuler积分方法来求解以确保值其收敛性,该方法能有效监控开关的状态,拓扑结构的变化通过量少的计算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微电网线路阻抗呈现阻性所带来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控制提高微电网变流器的感性等效阻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微电网变流器系统阻抗设计方法,将微电网变流器的阻抗划分为内部阻抗和外部阻抗两部分.内部阻抗由微电网变流器的电压电流控制器、变流器侧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组成,外部阻抗由电网侧滤波电感和虚拟电感组成.采用伯德图对微电网变流器的内部阻抗传递函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影响其阻抗特性的关鍵参数并给出了参考取值.建立微电网变流器并网状态下的小信号模型,给出了可提高微电网变流器稳定性的虚拟电感取值范围,采用定量法分析了控制参数变化对虚拟电感取值范围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恒流源功率管驱动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恒流源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电路采用全桥结构,双电源供电,可实现主电路开关管正、负电压驱动;利用桥臂间电感电流短时间内不能突变,实现恒定电流输出;调节电感充放电时间,可提供不同等级的驱动电流,从而实现主开关管高效驱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断续,减少了驱动电路中开关管通态损耗。详细介绍了电路工作原理、开关逻辑实现以及电感设计,分析了驱动电路的自身损耗。在Boost电路上的测试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驱动电路,采用所述恒流源驱动电路,额定负载处效率可提升1%以上。  相似文献   

10.
根据描述欧姆表测量电容器电容瞬态过程的微分方程求解结果,分析了有关的测量原理,并提出了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江干线水位预测建模复杂、数据不全的问题,利用长江干线真实历史水位观测数据,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研究贫数据下长江干线水位预测.根据灰色系统中数据越近越有价值跟拟合曲线为指数曲线的特点,通过重新构造生成序列和重新定义初始边界条件对GM(1,1)模型进行优化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优化后的模型能更准确的预测水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地铁与市郊铁路过轨运营特点的基础上,以乘客节省的总旅行时间最大化和地铁运营企业增加的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过轨运营下列车开行方案双目标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糊数学规划的求解算法.以某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为算例,研究过轨运营开行方案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铁与市郊铁路过轨运营既可节省乘客总旅行时间又可增加运营企业收益,且过轨客流需求越大、过轨站换乘时间越长、过轨方缴纳的过轨费用越少、过轨列车运营组织方案越合理,过轨运营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铁炭微电解一双氧水氧化工艺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色度为1000倍,COD为40mg·L^-1的次甲基蓝模拟废水,在铁炭比1.5:1、反应时间1h、pH值2.0的条件下处理,色度去除率达到94.7%,COD增长到734.4mg·L^-1.双氧水与Fe^2+摩尔比10:1,pH值2~5,反应50min的条件下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3.1%,色度去除率达到62.5%。经两步处理后,色度降低为3倍,COD为51.2mg·L^-1。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混合AGO-SVM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原始交通量数据通过累加操作生成有规则的数据,预处理后的规则数据使用支持向量机法进行建模并预测,预测数据进行逆累加操作,获得下一时刻高速公路交通量的预测值,数据进行更新并保持样本序列不变从而进行高速公路交通量递推预测. 应用西宝高速交通量实际观测数据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试验结果表明,在几种指标下该方法的预测精度比灰色模型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的预测结果有所提高,是一种有效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铁路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础,管理单元是铁路运输设备进行设备监控、维修、管理及分析决策的基础对象,是运输设备专业管理与综合应用的基本分析单位.为满足运输设备管理的业务需求,本文在分析铁路运输设备构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铁路运输设备单元划分原则,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开展铁路运输设备单元划分方法研究,并利用该方法对电务通信设备进行单元划分,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设备类别分类方式更适合设备技术状态管理与分析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聚合氯化硫酸铝和聚合氯化硫酸铝铁混凝剂处理COD为1000-4000mg/L制药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PH范围为6.0-7.5;搅拌速度为160r/min;搅拌时间15min;一次处理混凝剂投加量为300mg/L,沉降时间150min,COD去除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类带有输入输出SEIR传染病模型,分析求得了基本再生数R0,当R01时,通过构造合适V的函数,得到了无病平衡点E0是全局渐进稳定的,且疾病永久灭绝.当R01时,通过构造合适的Dulac函数,得到了唯一地方病平衡点E1是全局渐进稳定的,且疾病永久持续流行.  相似文献   

19.
刘思涵 《交通标准化》2010,(19):134-137
桥梁设计中,柱式桥墩是普遍采用的结构型式。对于简支桥梁,盖梁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构件,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盖梁传递给下部结构和基础,盖梁是主要的受力结构。在设计中,由于桥梁的跨径、斜度、桥宽、车辆荷载标准的变化,对盖梁设计的影响很大,很难完全套用标准图和通用图。盖梁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很低,经常是非标准设计,需要对盖梁进行较多的计算,所以盖梁设计是桥梁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弹性需求下路段行程时间的波动随道路长度延伸的收敛性.采用 MITSIM仿真路段上车辆的行驶过程,根据仿真数据计算车辆通过该路段的预期行程时 间,路段入口处的交通需求由需求函数及预期行程时间确定.通过记录所有车辆驶入、驶 出该路段的时刻获取车辆的实际行程时间.用行程时间标准差系数来衡量行程时间波动 性.数值算例对不同潜在交通需求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任意确定的潜在需求,在 弹性需求的作用下,路段行程时间的波动性都将随着路段长度的延长而趋向收敛,随着 潜在交通需求的增加收敛速度减小,弹性系数的增加则促进行程时间波动的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