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模型、评价以及实践等方面分别总结了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为研究适合土地利用的交通模式和适合交通的土地利用模式奠定了基础,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指出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分析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本质以及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生成的相关关系模型,简化传统方法的预测过程,并以浏阳为例,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直接进行交通需求预测,较好地映了浏阳的交通需求情况,为把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罗莉 《交通标准化》2010,(13):206-210
根据区域交通运输的特点,研究区域节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与节点间交通需求二者之间的直接关系,改进以往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中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建立区域中各节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中节点间交通量直接相关的两步式区域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即按照"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预测"的程序建立区域节点土地利用模型,可优化预测过程,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陈小利 《交通标准化》2011,(23):165-168
提出一种将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与交通尾气排放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交通规划软件Cube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然后结合美国环保局的MOVES尾气排放模型研究交通尾气排放。这种方法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基于环境的变化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池磊 《交通与运输》2014,30(5):10-12
一、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1.土地利用形态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指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也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是交通产生的根源,城市土地利用的不同形态,决定了交通需求的性质、数量与分布、交通供应的配置数量与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主要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和中央商务区,其他如交通、绿地、仓储用地等均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6.
指出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不足,分析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本质以及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内在联系,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生成的相关关系模型,简化传统方法的预测过程。并简要介绍交通需求预测的模型及分类,为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动态一体化规划,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利用GIS系统分析了北京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地铁1号线现状客流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的潜在影响,和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最后给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生成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如何客观、科学地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中共同面临的课题。一般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生成。因此,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生成的相互关系模型,实现土地利用-出行生成相关因素-交通生成的三步式预测方法向土地利用-交通生成两步式预测方法的过渡,将在大大简化交通需求预测过程的同时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市高新区为对象,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协调的发展关系,确定高新区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发展策略,提出骨架交通体系方案,从交通引导开发、混合利用、控制开发强度等方面选择与区域交通特征相适应的土地开发模式,最终实现高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认识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处置意见,及处置后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