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宝兰客专王家沟隧道饱和黄土软弱地基采取加固措施,通过4种不同含水率桩基填土的钢管桩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加固软基试验,分析了模型钢管桩和现场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以及高含水率桩周土钢管桩应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周土含水率的增加,模型钢管桩的Q-S曲线由缓变型变为陡降型,沉降速率加快,极限侧摩阻力以幂函数规律递减,高含水率桩周土钢管桩沿桩长方向的应变随加载时间大致呈"B"状分布;根据现场试验,建议选用钢管桩复合地基加固王家沟隧道富水软弱地基,钢管桩以等边三角形布置,并根据规范给出用于设计参数的建议值。试验结果可为钢管桩加固软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乌龙江大桥(新建复线桥)主4号墩基础为深水基础,基础位置的最大水深超过40m.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了钢管桩平台方案,利用直径西2800~3000mm恤的钢护筒与连接系及钢管桩间相互连接,保证平台的稳定和抗扭性能.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钻孔施工平台整体结构稳定,各杆件应力均小于容许应力,平台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百色竹洲大桥施工为例,结合锁口钢管桩围堰工作原理,从围堰设计、锁口钢管桩围堰验算、钢管桩围堰施工等方面介绍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同时阐述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结合长岛综合试验区小钦岛、北隍城二级渔港升级改造及维护项目钢管桩施工,对超短型嵌岩钢管桩沉桩工艺进行分析,由于该工程大部分钢管桩长度均低于17m,其中最短桩长为8.2m,且设计要求桩靴需要入岩2m。通过计算最终决定采用带138柴油锤的打桩船进行沉桩,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简易改造,解决超短型嵌岩钢管桩的打设难题,通过一系列安全、质量保证措施,超短型嵌岩钢管沉桩工艺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钢管混凝土作为下翼缘的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可避免正弯矩作用下传统组合梁桥受拉侧混凝土板易开裂的问题。文章为了研究这一新型构造形式组合梁桥的受弯性能,进行了7根简支有粘结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在两点对称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这种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减小跨高比和增大钢管强度可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极限承载能力;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减小钢管强度可显著提高组合梁的变形能力;各参数对承载力极限状态时跨中截面的预应力筋拉力影响均不显著,各试件预应力筋预应力介于0.92 f_(ptk)和0.96 f_(ptk)之间。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介绍了回弹弯沉检测技术、路面压实度检测技术、钢筋屈服和抗拉检测技术要点,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钢筋屈服和抗拉检测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高效、便捷、准确地显示钢筋屈服力和抗拉力数据,有助于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地铁车站主体工程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优势与受热特点,分析了截面尺寸与形状、约束条件、长细比、保护层厚度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影响,提出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圆形截面、两端刚性联结、厚涂料型保护层,可提高其抗火性能,为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某桥梁钢板桩围堰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并采用三种最不利的工程状况对围堰的钢板受力、围檩受力、钢管强度及稳定性、封底混凝土抗浮性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验算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复合支护结构变形破坏特征及承载机制,考虑拱架-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在支护结构典型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支护结构纯弯室内试验及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对试件在弯矩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拱架布设位置、喷射混凝土强度、钢筋网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对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无钢筋网试件(SRCS-FW)强度较低,混凝土迅速开裂后与拱架发生滑移破坏,钢管混凝土双层钢筋网试件(SRCS-FS)变形效果较好,呈现较好的后期承载特性;SRCS-FS试件临界滑移破坏强度较高,其极限弯矩比SRCS-FW试件极限弯矩高40.9%;构件弹性变形阶段拱架、钢筋网、混凝土三者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开裂阶段试件拉力主要由受拉侧钢筋网和拱架分担,压力由拱架和受压区混凝土分担;支护结构参数设计要综合分析其承载性能、经济性及工程经验和施工便利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公路桥梁主墩工程稳定性不足问题,提升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性,以某桥梁工程项目为例,讨论围堰施工方案比选方法,分析地质水文特点,通过对比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锁口钢管桩围堰与深水植桩复合围堰方案可行性后,分析公路桥梁主墩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表明,采取深水植桩复合围堰施工方案能提高桥梁结构稳定性,提升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强度退化机理,文章进行了水泥混凝土冻融循环室内试验,测得冻融循环试验前后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运用离散元软件进行水泥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试验,并分析水泥掺量、水泥强度等级、集料和胶凝材料界面刚度对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将室内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弯拉强度明显降低,抗压强度略微减小;水泥掺量减少和水泥强度降低时,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降低;集料和胶凝材料界面刚度减小时,弯拉强度明显降低,抗压强度略微减小,与冻融循环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大直径钢管桩围护结构的设计及施工应用为可循环使用的建筑基坑支护方案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结合海口某基坑采用大直径钢管桩作围护的案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实际运用,对自走式旋转静压植桩机的工作原理及适用于该施工工艺的钢管桩选型和受力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大直径钢管桩在深基坑中替代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进行了探讨。这可为循环使用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及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锁口钢管桩围堰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便捷迅速、适用范围广、重复利用率高、结构刚度大、施工安全可靠等特点,已经成为众多桥梁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形式,但锁口钢管桩围堰的止水效果不是非常好,常常被用在较为干燥的环境,因此在有水的地区较少采用。文章着重研究锁口钢管桩配合筑岛围堰的施工方法,以钦江五桥为例,介绍了锁口钢管桩配合筑岛围堰的施工技术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深层水泥搅拌桩的作用机理,以广西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为例,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与水泥搅拌桩组成的复合体系的设计方案,提出了该复合体系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改黑工程中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中反射裂缝防治措施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间接弯拉试验、间接剪切试验、轮碾试验,分别测试采用无夹层、封层、封层+防水卷材、封层+土工布、封层+玻纤格栅、封层+聚酯纤维布等不同防裂夹层材料的防裂措施的层间间接弯拉强度、间接抗剪强度及其轮碾疲劳寿命,并结合实体工程对防水卷材的防裂效果进行跟踪调查,进一步说明其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层底抗拉强度和层底抗拉应变(弯拉强度)是评价沥青路面结构抗裂性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冻融循环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冻融循环试验,对掺有不同含量外加剂SBS(0%、4%、5%、6%)的AC-16、SMA-16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冻融循环次数为0次、6次、12次、18次的条件下进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类型为AC-16、SMA-16的两种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和抗拉应变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在任意冻融循环条件下,当SBS含量为5%时,两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层底抗拉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且AC-16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要好于SMA-16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地下连续墙作为承重结构的墙-桩-箱复合基础的共同作用问题,推导了墙-桩-土位移影响系数,应用桩土共同作用理论及Mindlin公式,深入计算分析了墙-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进而得出了墙-桩-箱复合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新闸路地铁车站结构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了此类复合基础的沉降、内力以及荷载分担比例等规律性的结论,可供工程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分层总和法在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中应用最广泛,但其以桩间土应力为计算对象,忽略桩体加筋作用,以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文章基于具体工程实例,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计算公式提出修正建议,并基于FLAC 3D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沉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算结果更合理,对相关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南宁大桥连续箱梁支架法现浇施工实践,对不同地质、特殊部位情况的碗扣支架、钻孔桩钢管桩贝雷梁支架及钢管桩支架的设计、计算、施工要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了浅层软基清淤换填、深层软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为主的软基处理技术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改扩建软土路基的滑动稳定系数、工后沉降等,保障了改扩建工程软基处理技术的可靠性与合理性,为类似改扩建软基处理提出技术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