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规律进行勘察和检测的一种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浅层及超浅层检测中.以探地雷达在吉罗公路隧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为基础,简述其工作方法原理,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红岩山隧道水文地质情况及冒顶塌方现场具体状况,从排水及加固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隧道溶洞坍塌冒顶处理方案,并对方案的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证明,该方案能有效处理隧道溶洞坍塌冒顶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探地雷达的预报原理和方法,并以乌鹅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对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积累,分析了完整岩体、断层破碎带、富水带、含充填物的裂隙发育带的雷达堆积波图,指出了各种雷达图像的特点,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雷达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质量验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湘西某隧道为例,说明了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质量验收应用中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一些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王子店隧道工程施工情况,介绍了探地雷达在初期支护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及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SIR-10A型地雷达的原理,主要技术指标以及在管线探测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钟桢  苏全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Z2):176-179,182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无损检测设备。因其快速、高效、无损、分辨率高等优点迅速在各个工程行业得到推广。鉴于此,在阐述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工作方法、参数设置及一般数据处理,并结合工程实践说明其在隧道衬砌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溶洞是公路隧道典型的不良地质之一,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给施工建设很大的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大新经龙州至凭祥高速公路崇德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溶洞及其处治方案,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分析,验证CD法开挖+桩顶承台拱底软基处理措施的实效性,可为类似溶洞处治提供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在隧道检测中里程偏差修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由于天线行走速度不一或检测人员打标记不及时产生的里程偏差,建立了检测里程与实际里程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检测里程进行修正,可使检测结果回归到真实的里程.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先进而实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根据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提出将探地雷达应用于隧道围岩深层病害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围岩深层病害检测中,采用探地雷达技术能够准确确定围岩深层病害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克服了常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并具有无损、直观、快速、高精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傲江隧道左洞入口处发现一个溶洞,溶洞位于明洞与暗挖法连接处,洞内有水且下部与地下暗河直接相连。为解决该难题,文章提出架设一座长为18.5 m的跨板跨越暗河,该方法不仅可直接跨越溶洞,提高施工效率,桩基施工还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同时,利用有限差分法软件和现场监测对该方法可行性进行探究,通过提取隧道拱顶沉降、隧道边墙收敛以及实心板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各项变形均在安全范围内,因此该处治方法可有效地解决溶洞跨越难题,保证隧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贵州省崇(溪河)遵(义)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施工中所遇大型溶洞(季节性暗河的一段)处理方案的比选,介绍在该类溶洞处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可供类似隧道处理溶洞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位于喀斯特地貌区的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充填物溶洞。常规处治隧道底部岩溶软弱地基的方法一般有桥梁跨越法和树根桩加固地基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为此,文章采用注浆钢管桩加固施工工法加固溶洞地质软弱地基,提高了基底承载力,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土体的干扰,既保证了隧道溶洞处治安全有效地开展,又不影响其他工作面的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在保障施工质量、进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避免了二次病害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贵州某高速公路岩溶发育区隧道施工工程实例,得出岩溶发育区隧道施工控制要点,并总结了隧道溶洞处理方法,为今后公路隧道施工处理类似工程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大新至凭祥高速公路某隧道为例,研究岩溶地区公路隧道穿越大型溶洞的处治方案。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现场调查结果,提出“洞中洞”方案:在掌子面附近2 m内的初支增设背拱,支护形式调整为S5a,待初支稳定后泵送混凝土形成护拱,增强初支强度,减小危石掉落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同时加强施工监控。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此溶洞段隧道施工过程中,溶洞围岩稳定,隧道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变化均在合理范围,验证了“洞中洞”方案的合理性,为类似隧道溶洞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存在的大型溶洞对施工的威胁非常大,如何确定开挖掌子面前方合理的岩盘安全厚度,并及时进行超前支护或对溶洞进行处理,是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对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盘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分析法)及计算图式,给出了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济南市玉函路浅埋暗挖地道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参数选取及外业工作布置方法、数据处理及解译等。通过探地雷达勘察,查明了强风化岩层界限及岩溶地质异常分布范围,为项目施工方法及机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测线布设、检测时间、检测频率、操作平台、工序安排等因素对探地雷达检测隧道初期支护背后空洞效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测线布设不当可导致检测出现盲区;检测时机和操作平台的选择影响雷达数据采集质量和后期图像判读;检测频率不当,可能影响正常施工;合理安排工序是实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前提.并以此提出了有的放矢、动态布设测线、合理安排工序,对检测时机和频率提前策划、注重完善细节等提高检测质量的具体措施.并以实际工程案例说明,这些因素对探地雷达检测的成败与否,以及实际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质雷达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勘测手段,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因此在公路隧道工程检测中得以广泛应用。地质雷达的引入能够提高隧道工程施工前期的勘察效率,为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隧道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阐述地质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深入探讨地质雷达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案例,以全面展示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广东山区某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原因分析和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进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采用现场调查和力学验算方法,对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司乘人员、线形、交通附属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