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针对当前地铁巡检智能化程度低、大数据运用程度低的现状,构想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地铁巡检信息化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GIS技术、大数据技术,提升了地铁巡检作业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及大数据运用水平,可为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维养数据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地铁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和无功功率等问题给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基于此,对地铁变电站的谐波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谐波抑制技术,根据地铁变电站的无功功率特点与补偿需求,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偿技术,并对技术实施效果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地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为城市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地铁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相当重要,但目前的系统很难满足企业与实际操作人员的需要,可视化程度不高、设备维护不精准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地铁项目的运营管理。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运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以南京地铁为例,构建设备BIM模型及信息数据库,从空间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实例化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该系统的创新性体现在ERP+GIS+BIM管理平台、BIM+FM设施物业管理模式、高效的电子化工单管理、多平台和技术融合、BIM+物联网技术结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8年不同的非地铁施工工况影响,以及地铁在运营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变位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实践,提出了实施监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选取、布置监测范围、监测断面、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基本要求。文章论述了监测系统中仪器设备配置和组成的方法,在运营客观环境限制下实现自动监测的解决方案。认为监测系统只有具备了全方位监测隧道局部和整体变形的功能,且能系统、完整、连续、及时地测量出局部和整体变形变位的准确位置、大小量值、变形方向和变化速率,才能够使我们实时动态并准确地掌握非地铁施工对地铁隧道影响的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地铁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5.
面向我国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利用特大、超大城市地铁网络实现客货一体化运输,开发基于地铁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Metro-based underground logistics system,M-ULS)是应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卓越途径,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市场环境、项目建设和利益相关者五个层面提出影响地铁货运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地铁货运系统可持续发展要素之间的分层关联效应,揭示新时代下地铁货运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风险管理在降低地铁造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铁建设中的风险是由地铁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的,如何加强地铁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地铁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管理对策以及对风险管理的监控;并重点论述了加强设计风险和施工风险管理对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上海地铁1号线和地铁盾构,度介绍了由IBMPS/2主机,T100智能型I/O数据采集机为主的,以RS422为通信接口的硬件配置,以面向用户的TCST2001为支撑软件,实现多种图形显示,实时和历史数据的显示和报警打印等软件功能,此系统在地铁区间施工时,能协助施工人员正确选用施工参数、控制地表沉降、强化施工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施工。本文结尾肯定了系统成功的一面,也指出软件未汉化,施工数据不以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铁隧道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渗漏水、衬砌裂损、衬砌腐蚀等病害,威胁运营安全,而传统的病害调查方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地铁运营期管理的需要。文章基于Web Service技术和Java编程语言,通过对地铁隧道结构调查管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标准,实现了隧道结构病害信息获取和信息电子化的同步,从而提高了隧道结构病害信息掌控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同时也为地铁隧道养护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亮相IAA 2016,展示先进商用车智能化技术2016年9月21至9月29日,全球领先的致力于提高商用车安全、效率和智能互联技术的供应商威伯科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2016年IAA商用车展亮相,展示了业界领先的最新商用车技术方案。几十年来,威伯科已经通过其业界领先的安全和效率技术,为商用车实现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如电子制动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气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里程和客流量的快速增长,运营安全和降本增效在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阐述了当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以及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描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列车车厢拥挤度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原理、实现效果等,最后分析了AI图像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与应用展望等,相信随着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的不断完善,AI图像识别技术在确保乘客安全舒适、客运人员的疏导工作高效和有序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市域快轨与地铁的衔接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市域快轨的发展以及整个线网的运营效果和服务水平。本文首先对市域快轨与地铁的衔接模式进行定义和分类,然后从服务水平、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三方面,根据市域快轨与地铁的技术特征和不同开行方案对影响衔接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市域快轨和地铁系统衔接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运用到列车故障检测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地铁列车360°外观图像故障检测系统针对地铁列车人工日检/四日检安全及维护重要项检查,采集包括受流、走行部、牵引、制动供风、车门车窗、车钩等关键部件高清图像,形成多元的车体外观图像感知数据。通过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基于数据驱动的分级预警等技术,实现列车关键部件故障诊断分析,为列车全面自动化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海地铁车站日热负荷曲线的分析,冰蓄冷系统与常规系统运行费用的比较,叙述冰蓄冷系统作为地铁空调冷源,对电力负荷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和部分地节省运行费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节能作用,对冰蓄冷的含义、冰蓄冷空调的优点、冰蓄冷控制策略、冰蓄冷空调设备的配置技术要点等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车载探地雷达技术(GPR)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健康安全评估领域的一项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其改变了传统手持探地雷达天线与隧道壁紧贴的测量方式,采用了空气耦合天线非接触远距离检测方式。文章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健康检查的车载检测条件及工作原理,给出了其在地铁隧道的试验效果,探讨了车载GPR技术检测地铁隧道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车辆限界以内能够以地铁列车正常运行速度快速检测地铁隧道,可为运营地铁的维修管理和安全检查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前言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2):5-6
2010年9月10日,由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市政总公司")承建的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区间隧道实现了全线贯通,标志着市政总公司在地铁施工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创造了新业绩。市政总公司成为深圳唯一一家成功掌握盾构施工技术的市属企业,也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掌握了此项施工技术的本土企业。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共四站三区间,由中铁隧道集团和市政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率先成为全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标准化的试点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其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新突破。"在今年4月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上,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申通地铁")以"标准化建设"为主题的参展台尤为引人注目。展台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集团以"安全运营、优质服务"为目标,认真履行标准化建设新使命、充分展现标准化建设新作为、加快形成标准化建设新常态,在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轨道交通各相关系统的能耗特点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相关的节能对策与技术,并结合地铁的实际情况,介绍各类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BIM信息模拟技术是一项科学合理、便于复查、信息透明的系统性工程,依靠该技术各个参与者可以针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沟通,实现建筑模型信息的共享。文章介绍了BIM技术应用的特征,并以南宁地铁1号线为例,研究了BIM技术在地铁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铁轨道交通领域巡检的需要,设计一种地铁轨交轨面表观病害巡检系统。系统基于四台线扫激光传感器同步扫描采集轨交轨面数据,将切面高度数据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给出实现轨交轨面中轨道的轨距、错牙、螺栓和道床表观病害检测方法。系统通过6次实际地铁轨道试验检测,能够检测出对应轨交轨面表观病害。  相似文献   

20.
上海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结合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成功地开发了“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研究人员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隧道盾构施工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系统的知识源,然后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盾构型式及辅助施工法的选择、预测地面变形、优化施工参数、控制地层变形和保护建筑设施的软件程序,实现了人机对话,经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