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双连拱隧道与单拱隧道在跨度、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对于双连拱隧道采用经验法或依据单拱隧道的荷载计算方法是不合理的.通过对双连拱隧道开挖平衡拱影响范围的分析,对双连拱隧道深浅埋分界深度的判别基准进行初步探讨,并由此对双连拱隧道荷载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荷载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罗阳高速公路石主隧道为双连拱隧道,其位于溶岩发育区,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以石主隧道为工程依托,介绍双连拱隧道在溶岩发育地质段的施工技术,总结溶岩地区双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突泥涌水处理、中导坑及主洞溶洞处理等关键技术,为溶岩地区双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双连拱隧道结构防排水特点和结构防排水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连拱隧道中墙结构防排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FLAC3D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中墙厚度、衬砌刚度这两个结构自身要素的变化对双连拱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地震动力作用下双连拱隧道断面位移、内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下双连拱隧道的变形和受力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5.
浏醴高速公路双井隧道是全线唯一一座双连拱隧道,是全线重点、难点工程,也是控制性工程.中隔墙是双连拱隧道的主要结构体,主要结合双井隧道的特点及现场施工情况,重点通过对隧道的中隔墙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及中隔墙施工过程控制,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中隔墙施工质量,加快隧道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6.
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健清  卢启成 《公路》2005,(9):212-214
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号和2号隧道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对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并对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双连拱隧道施工工序繁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受力体系不断变化,如何确保中隔墙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施工过程中中隔墙受力的安全性,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每位工程师都普遍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结合工程实践从设计施工和监控等方面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受力演变过程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指导以后类似环境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施工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软件建立平面弹塑性模型及三维线弹性模型对南岛河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面的空间变化规律、左右洞施工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中隔墙的变形和稳定性,为软岩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隔墙是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关键,其构造设计及采用成熟工艺是保证中隔墙质量的基础。本文就目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应将中隔墙稳定与中隔墙防排水分开处置的构造设计理念,从而使施工可完全采用成熟工艺。  相似文献   

10.
宛坪高速公路是上海至西安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6座双向6车道、大跨度的双连拱隧道是宛坪高速公路重点控制工程。通过对双连拱隧道设计、开挖、支护方案的比选论证,总结了连拱隧道的受力特点和开挖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永旭  鲁彪 《公路》2005,(8):167-169
针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没计与防排水存在的问题,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曲中墙顶部支撑是最为合理的对称中隔墙结构形式。中隔墙的厚度宜定在1.5m~1.8m之间。建议中隔墙的高度取4.25m。  相似文献   

12.
杨延伟 《隧道建设》2006,26(2):41-44
对于高等级公路隧道通常采用上、下行隧道分离的双洞结构,但由于施工场地狭窄等原因使得双洞分离受到限制时,一般设计为双连拱隧道。然而,相对于分离式隧道,双连拱隧道施工中存在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多、结构受力复杂、防排水困难等技术问题,故施工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在浅埋、软弱围岩条件下,这类隧道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的稳定问题就备受关注。主要对南友高速公路六尖山双联拱隧道施工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埋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连拱公路隧道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的选择上较分离式隧道自由度大,在一些中短隧道建设中,往往采用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结合山西省离石黄土连拱公路隧道,进行黄土连拱隧道的关键施工力学问题研究:正洞上下台阶法与侧壁导洞法施工方案比较研究;先左洞(靠山一侧)施工方案和先右洞施工方案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偏压黄土连拱隧道应采用先开挖靠山一侧的侧壁导洞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4.
胡红卫 《隧道建设》2006,26(3):36-39
双连拱隧道在结构上与单拱隧道有较大区别,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如何在其施工过程中把握要点,吸取经验教训,逐渐熟悉并掌握其施工工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元磨及思小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就双连拱隧道的结构特点、中导洞及三导洞开挖方法、衬砌施工、特殊问题的处理等内容,提出了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连拱隧道水平收敛位移控制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实际工程,利用数理统计和曲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隧道(Ⅲ类围岩)水平收敛位移的量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对双连拱隧道的水平收敛位移时态曲线易采用双曲线函数或boltzman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在埋深小于65m,开挖宽度小于25m的条件下,建立了双连拱隧道水平收敛位移变化的控制基准;首次建立了双连拱隧道水平收敛位移的特征方程。围岩变形控制基准建立,为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超浅埋下穿兴湖路段双连拱隧道为依托,提出三导洞十洞盖法施工工法;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施工工序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边墙、初支及衬砌的变形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中隔墙及侧墙竖向位移在左右洞上台阶贯通后达最大值,当开挖预留核心土及中、下台阶时,中隔墙及侧墙均产生向上的隆起;开挖对中隔墙水平位移影响较...  相似文献   

17.
叠合式中墙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洋山隧道在国内首先使用了叠合式中墙(为避免与设计规范复合式中墙相混淆)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对于这种新颖的隧道结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合理确定尤为重要,是贯彻设计原则、实现设计意图的关键。详细阐述叠合式中墙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的确定(设计原则和方法,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实施(合理确定施工步距、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衬砌及中墙的影响,采取一定措施解决先行隧道的不对称受力问题),同时阐述了施工监测及隧道防排水要点。小洋山隧道的成功实施丰富了山岭隧道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渗漏水治理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伟 《隧道建设》2002,22(2):17-18
介绍双连拱联拱隧道0中隔墙渗漏水治理,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广(州)惠(州)高速公路小金口双连拱隧道实际工程,利用相似模型在Ⅱ、Ⅲ类围岩条件下,采用三导坑法、双导坑法和中导坑拓展法三种施工方法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得出最大的周边径向位移发生于拱顶, 其次为拱腰部位,径向位移收敛警戒值的范围不能超过10mm;从洞室的失稳特征分析,衬砌最容易在隧道边墙及中墙与衬砌搭接处出现裂缝;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连拱隧道在Ⅲ类围岩中采用中导坑拓展法施工,对围岩扰动较小,有利于隧道稳定。研究成果对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的开挖与支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阳市大跨双连拱中坝隧道的施工设计、开挖和支护方案进行了讨论研究.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连拱隧道的受力特点、开挖和支护等相关内容的论述,总结出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的开挖及支护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