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初步探索了车内负氧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环境为某品牌轿车试验车环境,车载空调及车载负氧离子发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车内座椅采用创新研发的负氧离子真皮材料,可持续稳定地释放出负氧离子,车内中部区域负氧离子浓度高于两侧区域,达到1600个/cm3以上;后排负氧离子浓度高于前排;座椅附近浓度高于座椅上方和座椅脚下区域;随着温度和湿度升高,负氧离子浓度随之升高;而乘员上下车所导致的负氧离子浓度下降需要10 min左右恢复。  相似文献   

2.
《汽车知识》2008,(7):26-31
上代飞度凭借其空间优势击败了不少竞争对手,而新一代飞度除了车身线条比上一代更加浑圆丰满外,车身长度和宽度分别增加了55和20mm,另外轴距也延长了50mm。新飞度的车内空间依然保持灵活多变的风格,后排座椅的翻折操作仍然十分简单,并且翻折后拓展出的储物空间更可以让车主在搬家公司找到一份兼差。设计在车内各处的众多杯架,让飞度很有些休旅车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王埔  崔光斐 《车时代》2007,(11):160-160
很多人在第一次见到风行景逸时都会认为它是一辆MPV,虽然这是一个误解,但却充分显示出了一个事实——身为两厢轿车的它,车身空间是相当充裕的.以至于“超规格”到了类似于MPV的程度。如果将其后排座椅完全放倒,车内可以腾出高达1660升的行李容积,  相似文献   

4.
晓天 《汽车知识》2014,(1):100-103
<正>前不久你们看过了巴塞罗那的出租车,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丰田推出的日本出租车吧。当然目还处于概念车阶段,但这款概念车还真挺有意思。别看轴距仅为2750mm,但出色的设计优化了车内空间利用率,使后排拥有巨大的腿部空间。就在日产凭借NV200拿下了纽约和巴塞罗那的出租车市场后,丰田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自己的出租概念车JPN Taxi Concept。丰田这款概念车其实或多或少还是借鉴了一些人家伦敦出租车的风格,拥有巨大的车内空间、后排座椅尽可能后移、面积巨大的侧窗等等。  相似文献   

5.
堪比头等舱     
孙春诚 《轿车情报》2011,(5):176-179
7个座椅,宽敞的车内空间,眼花缭乱的座椅变化方式让MPV车型成为了无论商务还是私人用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侧滑门,最为舒适的第二排座椅都让豪华MPV成为了路上头等舱的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6.
开车去旅行     
陈庆 《汽车杂志》2010,(3):238-239
空间表现 BEST 标致 308SW 从空间来说,以空间布局灵活著称的308SW在3车中表现最佳。后两排座椅均采用了独立式设计.不仅可以按比例折叠.还能单独拆卸下来以拓展车内空间,并目还可以选装第三排座椅;同样大车身的力狮也有着不错表现:奔驰B200在尺寸上要吃亏些。  相似文献   

7.
竞争优势: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比较宽敞;动力系统先进而成熟;主动和被动安全配置丰富;全景天窗透光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8.
有关汽车内部声场模态分析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新车身的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汽车内部诸多因素的不确定以及开发时间的限制,在应用有限元法进行车内声学特性预评估时须对车内声腔模型做简化处理。其中,以二维模型代替三维模型、忽略座椅所占空间、不计结构与声场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不计内饰和座椅表面的吸声效果等是四种常见的车内声场建模的简化方法。文中讨论了这些简化方法对车内声学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对正确处理车内声场建模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满足工程要求的经济型有限元声场模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杂志》2004,(12):176-176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轿车迅速进入家庭,对有车族而言,轿车堪称生活与工作的第二空间。但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0辆轿车车内空气检测时发现,82%以上车辆存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据权威部门介绍,车内自身的污染源一是来自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释放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甲醛类;二是车内积累的污染物,如尘埃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对某系列客车车内座椅、顶内饰、地毯等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部件进行测试及分析。通过对不同治理方案的对比,确定采用以纳米磷酸锆钠为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喷剂,首先对车内污染源的主要零部件治理,然后对整车内饰等部件进行全面的净化治理。根据治理前后的反复比对及用户车辆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经治理后的车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显著下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丰田Urban Cruiser是丰田推出的又一款紧凑型Crossover,定位更偏向于城市设定,虽然也以Crulser命名,但其越野性能却不敢恭维,其最大亮点是紧凑型车身下的车内空间。后排座椅可以折叠放倒,  相似文献   

12.
谭德凯 《汽车杂志》2006,(11):122-127
明年将在长安福特生产的全新S-MAX是福特欧洲产品型谱中的新增车型,5+2座椅编排可以灵活运用车内空间,繁多的安全设施也是该车的一个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对照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车内气味的正向开发流程,并制定了气味开发的方法即通过材料、工艺和仓储3个方面进行。以某车型为例,采用该流程和方法进行气味开发,结果显示该车型车内气味达到了开发初期设定的气味目标。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总结了注塑零件、座椅表皮和地毯等复杂工艺零件的气味改善方法以及仓储环境改善方法。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正向开发和零件气味改善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乘用车内部气动噪声的空间分布规律、频率特性和车内噪声水平的影响因素,以便进行改进设计,对某款SUV在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内进行了噪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车内气动噪声主要由泄漏噪声与外形噪声组成,空间上车内噪声左右对称分布,但发现了前排泄漏噪声高于后排、而后排外形噪声高于前排这一典型现象。车内噪声水平随风速增加呈线性递增,且随着偏航角度增加,处于背风侧的位置,由于气流分离变甚,噪声明显恶化,而迎风侧的噪声变化很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对A柱附近的衬条进行局部补强,采用泡棉封堵后视镜与车身连接处线束穿孔,采用喇叭口造型和减薄镜柄的新造型后视镜,以及在顶棚和四门钣金件加贴阻尼片等一系列车内噪声改进方案,有效降低了车内气动噪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16.
张鑫  赵迪 《车时代》2007,(1):86-95
1999年,欧宝推出了世界上首款第三排座椅可完全收起的紧凑型七座轿车——第一代赛飞利,开创了车内空间灵活演绎的全新概念,一上市即深受欧洲消费者青睐,上市当年在德国市场的销量就位居同类产品之首,并且在此后连续四年蝉联冠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试和分析,确认了车内甲醛的主要来源是发泡材料、皮革和织物材料。验证了除醛剂对发泡材料和整车的除醛效果,结果表明:有机含氮类除醛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饰材料及整车的甲醛和乙醛散发,使用除醛剂1天后分别降低座椅发泡材料92%和整车53%的甲醛散发,以及座椅发泡材料94%和整车63%的乙醛散发,而且有持续的除醛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汽车维修》2005,(6):1-1
迈巴赫62似乎是一艘专门用来展示科技成果的大船:舒适的驾驶感受毋庸讳言,迈巴赫轿车所有的表面都光滑无痕,无可挑剔,抽屉、车门、各种支架甚至最尾部的各个角落都设计得非常理想。车内空间大得像个“舞厅”,全景天窗和两侧的车门玻璃可以充分地采光。DVD高级家庭影院设备可以使人得到完美的视听享受。座椅可以电动调节各种位置,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电子座椅系统,  相似文献   

19.
梅赛德斯-奔驰的B级旅行车很快就会进口到国内。在2008年第一季度B级进行了小改款,集中调整了空间兼容性和经济性。长轴距的设计让车内空间进一步加大。身为旅行车,B级可以轻易从5个座位调整成1个,让行李容积从544升增至2245升。中控台和座椅两侧还提供了多处储物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号称“小君越”的英朗GT上市后市场销售状况非常不错。大气的外形、豪华的车内氛围和宽敞的空间,英朗GT志在越级的表现打动了很多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