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善城市无序蔓延、道路交通拥挤等问题,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以土地容积率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化轨道交通客流量、最大化土地增值、最大化居住环境舒适度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Pareto最优解,定量分析适宜TOD模式的合理容积率。以成都市轨道交通2号线犀浦站为例,对其周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调整前,略微降低了居住环境舒适度,显著提升了轨道交通客流量和土地增值,对TOD模式下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永波  何莉  刘丹琦 《综合运输》2023,(11):164-170
推动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TOD模式成为破解“大城市病”核心之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国内有潜力城市都在积极推进TOD发展,探索适合城市特色的TOD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城市TOD先行先试成为TOD落地发展关键。本文以贵阳市及其花溪区为案例,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优势导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了TOD“顶层设计-战略策略-规划设计-行动方案-示范站点-技术指南-评估平台”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花溪优势,提出花溪建设5个TOD发展特色目标、4个TOD片区、4个TOD廊道、2个重点TOD群落、29个TOD站点联动的“5-4-4-2-29”TOD示范策略,研究也提出TOD示范区的综合开发示范实施若干关键及可产生的综合效益,以期实现TOD发展在贵阳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可以使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建设和相关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3个基本要素,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航头定修段工程案例,阐述了TOD上盖综合开发在不同模式组合下对土地复合利用、功能业态混置、交通综合换乘、城市风貌统一的积极引导。这为车辆基地提供一种多元、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上盖开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成都绕城高速自修建以来,经历了成都市相继颁发的不同限行政策。现阶段限行政策以工作日(周一至周五)7:30-20:00为限行时间,通常被称为"工作日限行"。但有时因为调休,工作日会被调整到周末,因此产生了"工作日不限行"状况。文章基于成都市绕城高速流量数据和出租车GPS数据,对工作日限行状况和工作日不限行状况下绕城高速公路的流量和绕城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二、三环路之间限行时,工作日不限行状况相较于工作日限行状况,其站点平均流量更少,整体平均速度更高;当绕城以内限行时,工作日限行状况相较于工作日不限行状况,其站点平均流量更少,整体平均速度更高。因此,不同的限行政策对绕城高速公路运行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确立和深化,许多城市已经建立或规划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不但客运量大、速度快,而且污染小、占用路面土地资源小。目前,许多城市利用轨道交通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交通方式(TOD)。但是,轨道交通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大运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晶  丁震 《综合运输》2021,(1):127-132,142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由原有的扩张阶段,转入了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相应地,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TOD为核心理念的公共交通开发模式开始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以东京涩谷站中心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为重点案例,分析涩谷站更新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战略目标和开发内容,总结其开发的特色和优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策略,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需求响应交通可以为乘客提供门到门的辅助公共交通服务,提供与私人小汽车相竞争的出行服务,也是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理念的具体实践,这些都是推动需求响应交通服务发展的重要法理依据。"《道路运输条例》(2012年修正本)中的道路旅客运输是指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商业性服务(包括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和旅游客运)。《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8号)界定班车客运是在城乡道路上按照固定线路、时间、站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城市对交通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缓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规划工作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问题。为预防主城区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通过对TOD以及P+R模式的深入研究,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地下空间中的竖向换乘交通模式-VCT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本文以临平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对于竖向交通换乘模式在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竖向交通换乘模式的建立,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交通系统,满足居民的停车和换乘需求;同时带动土地集约开发与价值提升,打造临平低碳、高效、宜居、便捷现代活力新城。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轨交停车场综合开发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使用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开发项目能够有效整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引导地块周边的城市结构与空间形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城市轨交运营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上海轨交吴中路停车场规划建设中,分析地块的区位条件后提出综合开发的建设要求并分阶段实施的方案,项目已初见成效,所积累的经验对类似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背景下,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站点与线路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犹如人体之经络,其地域位置不同,规模、功能、开发经营模式也就不尽相同。通过对杭州地铁5号线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用地布局和开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公交枢纽综合体的开发经验,提出良睦路公交枢纽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分析和论证公交枢纽综合体的合理开发规模、用地开发业态,可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职员工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对运输企业在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160份有效问卷。研究发现:(1)被调查对象安全遵守维度属于高水平;(2)被调查对象的活力水平和安全遵守程度在婚姻上具有显著差异;(3)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工作投入中活力维度对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5)工作投入中专注维度对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娜 《综合运输》2013,(4):17-21
我国城市高强度的开发模式、能源安全和环境等国情,决定了必须实施较低的停车供给水平,进行严格的停车需求管理,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设施为辅,占道停车为补充。各城市及其不同区域,应根据土地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公交发展水平等情况,差别化、精细化确定停车供给水平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广州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是中国南部最繁忙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广州市交通总体上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市中心区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必须通过交通引导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拉开城市布局。为此广州市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交通发展战略。在过去的20年间,广州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历了5个阶段的规划和调整,其规划成果较好地支持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优化交通结构及方式,积极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了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涵义,构建了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框架。指出:(1)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组织逻辑是"治理"而非"管理",多层次、多维度利益冲突的化解是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机制设计的核心议题;(2)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机制包括目标协同、行为协同、利益整合和价值呈现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内嵌一个绩效改善机制,参与主体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由技术逻辑、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共同限定的"边界"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底线";(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缺乏可操作性,需要以铁路特定开发区制度作为顶层设计对之进行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美城市交通的不同,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和启示,包括避免城市功能过于集中、重视土地混合开发、迫切需要加强公交引导、建立稳定的公交支持资金与合理的发放机制、重视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细化停车管理并加强执法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7名网约车驾驶员进行调查,探讨网约车驾驶员情绪耗竭程度以及低成就感、职业认同、工作态度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发现:(1)网约车驾驶员群体情绪耗竭程度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2)在人口学变量分析中情绪耗竭和工作态度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低成就感对情绪耗竭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4)职业认同对情绪耗竭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5)工作态度对情绪耗竭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四级路堑高边坡,通过对边坡雨水入渗形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利用Geo Studio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如下结论:(1)边坡降雨入渗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雨水入渗导致边坡土体软化、基质吸力降低等情况,引发边坡失稳变形;(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不断降低,其表层孔隙水压不断增大,土体位移也不断增大;(3)降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不同时长及瞬态降雨强度的变化,边坡安全系数降低速率与瞬态降雨强度呈现负相关,表层孔隙水压与瞬态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均峰型降雨引发的边坡位移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结合广州某主干路设计实例,分析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选择和建设后的目标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道路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后,年径流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分别为86%、69.7%,有效减少城市水害,满足广州市海绵型道路建设要求,以期为同类型道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电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关键技术。作为水电工程的重要建筑物,水工隧洞的安全施工和运营是关键。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隧洞穿越不良地层易引发涌突水,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基于大量既有资料和文献,分析了西南水电工程水工隧洞涌突水问题,得出的结论为:(1)水工隧洞主要类型有枢纽区隧洞群型和傍河长距离型;(2)基于水文地质结构,枢纽区隧洞群型主要发生有裂隙涌突水,傍河长距离型主要发生有裂隙涌突水、复杂构造破碎带涌突水和岩溶涌突水;(3)发生涌突水隧洞的围岩常表现为裂隙和构造发育、可溶岩分布广等特征;(4)为了水工隧洞的安全、经济和生态,需系统分析地下水特征,优化裂隙、岩溶系统探测,开发涌突水定量化数学、数值模型,组建专家决策团体,编写具体、完整、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规程,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脆性围岩应力释放型破坏(岩爆、片帮掉块等)和结构面—应力型破坏(围岩松弛、喷层开裂、顶拱坍塌等)是洞室群围岩破坏常见的主要形式。文章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尾水连接管洞室群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踏勘统计分析,基于500μm显微镜观察、室内岩石力学单轴压缩试验对围岩应力释放型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值模拟、孔内摄像技术对围岩结构面—应力型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完整性较好的脆性围岩(Ⅱ类)具有一定的塑性性能,洞室开挖卸荷后岩体易发生压剪破坏,产生与受力方向呈小夹角的破坏面,塑性势能沿破裂面释放,进而引起薄层掉块或岩爆现象;对于完整性较差的围岩(Ⅲ类),由于节理、错动带等裂隙的存在,多表现为岩性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性状。围岩微裂纹在高地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连通,形成相互切割的结构面,并逐步向岩体深部不断发展,直至应力完全释放,受周边洞室爆破振动影响时易发生坍塌现象,破坏过程在宏观上表现为由表及里并具时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