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经过两次高温老化作用:改性过程以及拌合过程,改性过程中的改性工艺对沥青结合料性能影响显著。拌合过程中由于高温集料的研磨作用,一方面提高了改性剂分子与沥青结合,另一方面加速沥青老化。本文通过调节改性工艺获得不同性能改性沥青进行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由混合料耐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选择合适的改性工艺。合理利用拌合过程中集料的高温研磨作用,对降低改性过程中能耗,节约能源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橡胶粉掺量、剪切时间、剪切温度、硫添加量等四个因素对橡胶沥青结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正交试验对9种不同条件的橡胶沥青结合料进行高温和低温性能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废弃轮胎橡胶粉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结合料的高温和低温性能;硫的掺入可以有效改善橡胶沥青结合料的拌和均匀性,但会降低其高温和低温性能;橡胶粉掺量为20%、剪切时间60min、剪切温度180℃、硫掺量〈1%时,橡胶沥青结合料的高温和低温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淮北S101路面施工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一种RAP冷料直投工艺,将周边养护项目产生的沥青面层铣刨料在常规拌和站中进行热再生应用,并通过4因素2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对RAP冷料直投后的混合料进行拌和均匀性分析和研究,同时对该工艺下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进行试验检测,形成了一套在常规拌和站中进行RAP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的热再生生产工艺.同时对RAP冷料直投添加系统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是我国大跨径钢桥面应用规模最大的铺装方案。文章选择四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组合结构"GA10+SMA10",评价其界面粘结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铺装组合结构均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沥青结合料对铺装组合结构界面粘结性能影响较小,对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实体工程要求,应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沥青结合料和铺装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5.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柔性基层的一种类型,引起了道路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排水基层级配设计方法、成型方法以及胶结料选择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排水性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合理级配、成型方法与胶结料选择要求,得到通过空隙率、沥青膜厚度、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综合确定最佳沥青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聚合物物理共混法将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丁苯橡胶(SBR)等高分子橡胶加入到芳烃油中,利用高速剪切仪制备出均一的浅色沥青结合料。采用正交法设计试验方案,改变各组份掺量,研究SBS、SBR、石油树脂对浅色沥青结合料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大指标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各组份的合理掺量范围,并检测浅色沥青结合料短期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浅色沥青结合料与其他沥青的对比分析,浅色沥青结合料的性能均有所提高,为后续彩色沥青结合料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目前广西地区常用的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中面层沥青胶结料的类型及指标、施工质量控制的均匀性为切入点,分析影响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后续广西高速公路中面层结构类型选择、沥青胶结料的选择、施工质量均匀性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AC-20三种矿料级配分别进行旋转压实试验和马氏击实试验,得到两种压实方式下三种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分析了两种压实方式下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随4.75 mm筛孔通过率、沥青油膜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马氏击实法,相同级配下旋转压实法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大的毛体积密度,旋转压实法更有利于混合料的压实;旋转压实法下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与4.75 mm筛孔通过率、沥青油膜厚度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1、0.923,对矿料级配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分别从胶结料和级配、油石比及空隙率两个角度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评价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指标,为高温地区选择橡胶沥青混合料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胶结料中的橡胶沥青的177℃粘度与级配中的9.5mm筛孔通过率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的关联程度最好,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不同温拌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掺加温拌改性沥青材料Sasobit和材料A后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试验,并对分别掺加了这两种材料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粘度降低,软化点提高,且Sasobit的改性效果更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且不降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路用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沥青PG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沥青路面设计中如何选择沥青结合料的问题。现将该方法应用于国道315线刚察至察汗诺整治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对所采用的SBS改性沥青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柳州北环高速公路AC-13C的矿料级配,利用SGC旋转压实机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并进行劈裂试验,对AC-13C的间接抗拉强度进行评价,得出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油石比及老化等指标的变化与其间接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为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特点,探讨了采用不同结合料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工程性能,阐述了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进行桥面铺装维修施工的工艺流程,并结合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桥面铺装工程实例,探讨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SMA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并通过体积参数性能试验验证了配合比设计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SMA沥青材料抗剪疲劳性能试验,采用MTS810材料试验机,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得出SMA材料的抗剪疲劳方程,并从原材料控制、路基施工、下承层路面质量控制和施工机械控制等四个方面提出控制SMA路面剪切破坏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5.
活性橡胶是一种新型沥青改性材料,能有效消耗废旧橡胶和磷矿工业废弃物。选择应用较为广泛的70#基质沥青、SBS性沥青,对掺加活性橡胶前后的沥青胶结料常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室内性能试验,进行掺加活性橡胶对普通沥青连续级配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断级配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活性橡胶后,70#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胶结料针入度、延度明显降低,普通沥青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断级配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国道322线全州至桂林一级公路K272+000~K272+800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实例,介绍选用NES天然岩沥青作为外掺剂,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岩石材作为掺料制备沥青混合料,从选材、配合比及施工等环节阐述了天然岩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措施,并通过试验路铺筑检测,验证了该天然岩沥青路面各项指标达到合格标准,实现了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湿法橡胶沥青施工工艺较为繁琐,质量不易把控。为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橡胶沥青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和良好的弹性恢复能力,研究干法直投式橡胶沥青在超薄层沥青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NovaChip-B型混合料设计方法为基础,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结合料用量建议,并进行了室内试验的验证和试验路段的正式铺筑。结果表明,使用干法直投式橡胶沥青的超薄罩面橡胶沥青,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规定要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混合料性能,路面抗车辙性能好,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更低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及级配稳定性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而为集料选择及性能评定提供参考,文章结合现有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状况,针对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级配稳定性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改善集料的颗粒形状、降低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切强度;集料级配稳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越接近设计级配,其高温车辙试验结果离散型越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生物结合料共混沥青改性性能,以研制出一种低价、高质的生物共混沥青,文章采用三大指标常规试验,对生物油、生物共混沥青和SBS改性生物共混沥青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四种生物油单掺结果中生物油A综合性能最优;15%生物油A掺量下生物共混沥青性能最优,满足9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优选SBS改性生物共混沥青最优掺量为15%生物油A、3%SBS。  相似文献   

20.
李勇  郑浩  李大为 《西部交通科技》2023,(4):156-157+178
文章结合雅叶高速公路荥经河大桥工程实例,通过使用高性能特种改性沥青和特定的路面级配范围设计了一种专用的超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并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分别对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动稳定度、水稳定性、抗飞散评价指标以及施工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种专用超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飞散、抗水损害等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在雅叶高速公路荥经河大桥上实施时表现出施工性能良好,路面平整美观,抗滑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