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复掺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应用效益,选取质量比为0∶10、3∶7、5∶5、7∶3、10∶0(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五种纤维比例来制备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并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与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灰熵法分析了纤维混掺比例对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影响程度的显著性,通过功效系数法探讨了复掺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混掺纤维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影响最为显著;当木质素与玄武岩纤维质量比为5∶5时,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矿石拉丝纤维,将其应用到沥青路面工程中可提高路面综合使用水平。文章研究不同纤维掺量和长度下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掺量在0.4%、纤维长度为9mm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具有加筋、分散、稳定、吸附沥青和增粘等作用,对防止沥青析漏的功效较好。文章通过对掺加聚合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聚合物纤维可提高路用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就玄武岩纤维SMA沥青混合料在郴宁高速公路路面应用,阐述了玄武岩纤维的特性和路用性能,以及玄武岩纤维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AC-13级配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分别设计4组不同RAP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并针对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提升不同RAP掺量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掺入0.3%玄武岩纤维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纤维类型及掺量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微表处混合料展开路用性能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微表处混合料的抗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及抗轮辙变形性能均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0.1%纤维微表处的抗磨耗性能及抗水损性能最优,0....  相似文献   

7.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新型无机非金属矿物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与沥青和集料有较好的粘附性,在沥青混合料中混合料中分散均匀,能够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玄武纤维的应用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研究的一个前沿。本文结合江苏省S125省道仪征段沥青路面的施工。通过室内配合比设计等相关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sMAl3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探讨了在实际施工中的注意要点。通过相关数据检测和实际使用效果来看,玄武岩纤维SMA13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沥青混凝土添加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PPA(多聚磷酸)/SBS复合型沥青混合料路面性能,文章提出了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择和混合料设计方案,并通过沥青混合料高温、低温及水稳试验分别对比分析了基质沥青混合料、SBS单一改性沥青混合料及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基质沥青,单一掺加SBS改性剂均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而在SBS改性沥青基础上再掺加PPA可以进一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多聚磷酸掺量的增加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越高,但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RAP掺量对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在Sasobit掺量为3%,RAP掺量分别为20%、30%、40%的条件下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测定了各项路用性能参数,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将不同的RAP掺量视为不同维度,采用各路用性能指标与RAP掺量为0时的欧几里得距离评价了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对RAP掺量敏感性,提出了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极限RAP掺量确定方法。结果表明:RAP的掺入增强了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且当RAP掺量20%时,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指标显著增大;当RAP掺量30%时,浸水残留稳定度比衰减较大。由此,提出了采用欧几里得距离确定极限RAP掺量的方法,且当Sasobit用量为3%时,RAP的最大掺量宜≤2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量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在分析RAP中旧沥青胶结料及集料的性能参数的基础上,根据老化沥青性能改善的试验,确定了不同RAP掺量下旧沥青、再生剂及新沥青的掺配比例,进而确定了不同RAP掺量下的沥青最佳用量。并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设计参数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聚酯纤维的研究,分析了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指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木质素纤维对透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制备不同木质素纤维掺量的透水沥青混合料试件,对比分析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以及水稳定性能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1)木质素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提升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且木质素纤维掺量选择0.4%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最佳;(2)透水沥青...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纳米复合天然岩沥青(RCA)改性对基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RC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目前使用较普遍的SBS改性沥青、BRA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以及相应的混合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RCA改性对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最好,特别是对高温抗车辙能力提高最为明显,且随着纳米TiO_2掺量的增加,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提高,但是其增速逐渐变缓,纳米TiO_2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逐渐变弱。综合考虑性能变化规律和经济效益,推荐RCA改性中纳米TiO_2的合理掺量为1%。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可熔型包装袋对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两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薄、厚包装袋,对掺加可熔型包装袋的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层包装中的内层薄包装袋质量小,所占比例仅约为0.3%,对沥青性能影响不大.但可承重的单层包装袋袋厚,包装袋含量高达袋装沥青的2.4%,能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使沥青...  相似文献   

15.
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是世界上最著名、使用范围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天然沥青,它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文章从特立尼达湖沥青(TLA)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性能试验出发,分析说明掺加湖沥青可以提高基质沥青性能,通过对比试验,进一步评价了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优良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路用玻璃纤维的原料选择和表面改性工艺,并通过车辙试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掺量下玻璃纤维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加玻璃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是随着掺量增加,改善作用存在上限;掺加玻璃纤维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的弹性和抗变形能力,但是对弯拉强度没有帮助;玻璃纤维掺量为0.2%时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水稳定性,但是掺量过多会导致混合料水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道路材料实验室为依托,通过中海油AH-70#基质沥青、布敦岩沥青(BRA)、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以干法掺入不同BRA掺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明显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当BRA掺量为3%时,混合料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或达到了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而当掺量从3%增加到4%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性能均有所降低,因此,工程应用中的布敦岩沥青掺量宜在3%附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木质纤维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与矿物纤维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研究,从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等对比分析得出:矿物纤维在改善SMA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上优于木质纤维,并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将声发射技术应用于沥青混合料内部损伤表征,采用高温单轴压缩试验来评价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压性能,并结合声学特性参数对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试件断裂特征进行识别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沥青混合料试件在高温压缩过程中的损伤断裂特征,并且可根据声发射信号的变化将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印尼产Buton岩沥青的特性,对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0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别进行室内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沥青掺量的增加,岩沥青改性混合料和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都能改善明显,其中,以岩沥青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3%时,综合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