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某一级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调查与试验检测,分析了沥青加铺层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病害处理方案,可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部交通科技》2013,(8):1-7,37
针对隧道沥青路面铺筑施工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隧道沥青路面环保铺筑技术研究》课题开展了温拌降粘材料开发和使用性能研究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技术研究,以减少隧道沥青路面铺装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包括施工过程污染和路面使用期间污染)、降低施工难度;同时研究了隧道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基层与沥青层间的适宜粘结型式,力争提高隧道路面的使用耐久性。文章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试验方法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介绍,为隧道沥青路面铺筑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晓帅 《人民交通》2021,(19):42-43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经过优化,多数公路路面已由原来的水泥路面转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与以往的水泥路面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因此,得到了大量推广.但就沥青路面而言,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如施工技术以及后续养护不到位,便会发生路面裂缝,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本文将就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养护技术分析展开讨论,阐述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养护必要性,分析如何运用有效的技术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进行养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京福线福建邵三高速南平PB合同段的路面施工实践,从路面基层施工、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技术、碾压技术、接缝的处理、施工的组织管理施工环节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福建省对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及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从而使路面平整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提高了路面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普遍采用"白改黑"方案,其关键技术是如何有效解决反射裂缝的形成。基于"白改黑"的改造方案,对反射裂缝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以确保加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道路路面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渐渐产生破坏,需对原有路面进行适当处理,从经济、方便、合理的角度考虑,在原有路面上加铺是其中一种方法.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有重要作用,为提高该技术应用效果,结合工程实例对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测量放样、旧路面预处理、原材料选择、撒布水泥与乳化沥青、再生路面整形、碾压与养护等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要点。根据检验结果可知,通过合理控制上述要点,该项目的再生基层多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沥青路面结构更加稳固,可保障车辆通行安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无纺土工布在旧沥青路面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中.防治反射裂缝的作用机理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青海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浅析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力求在今后的沥青路面施工中对路面平整度的施工管理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混合料等技术要点,总结控制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温度,改善路面防水处理效果等方案,旨在提升沥青路面施工水平,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某市政道路"白改黑"后沥青路面出现的大规模病害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市政道路主要病害类型及损坏特征,探讨了路面空隙率、基层强度、旧水泥混凝土板脱空等性能指标与路面损坏之间的关系,可为市政道路"白改黑"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分别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和水泥稳定冷再生技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扩建,针对废旧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材料铣刨工艺、回收路面材料性能、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规范和沥青路面再生施工技术指南,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南京市浦口区杨茆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实例,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沥青面层的相关施工技术,并通过测量共振碎石化层粒径尺寸、回弹模量和破碎混凝土后路面层弯沉情况,得知共振碎石化作为基层时,能够解决反射裂缝问题,提升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集料加工、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等施工工艺;分析了施工中常见的路面平整度问题,提出了具体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并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效率,增强路面性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及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文章以大新至凭祥高速公路为例,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引入路面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及碾压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可视化、数据化的方式反映路面施工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作业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生产风险及管理成本;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实现了现场实时辅助纠偏和远程管理,助力提升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拱起破坏,分别从水泥混凝土面板力学特性及设计施工养护分析,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拱起病害设计与施工控制措施。根据拱起破坏程度,提出了轻微拱起和严重拱起两种处理方案,供拱起养护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路面结构是一个整体,它依附在土基之上,由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部分组成,任何一个结构层次存在缺陷或者各层间衔接不当都有可能导致路面出现裂缝。本文以某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稳基层为例,就其施工工艺对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从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后的养生、底基层或垫层的处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有效减少沥青路面出现的各种裂缝数量,减缓裂缝出现的时间,达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206国道烟汕线K726+530~K733及K735+094~K736+096.179路段实际情况,应用"白改黑"方案在既有二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改建沥青路面。重点研究改建沥青路面过程中,对原有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及改建设计的基本要点,望能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质量欠佳或监工不当等原因,导致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多见于路面的离析现象。而沥青路面的离析对路面的损害较大,严重影响到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加剧路面的损伤。鉴于此,结合实践经验,对沥青路面中发生的施工离析及其与路面早期损坏程度间的关系予以分析,并给出病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