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仁  商高高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Z1):116-119
从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出发,提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的评价指标,即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组合后功率损失率和发动机有效效率损失率.在两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优化实例表明该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液力变矩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车辆常用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特性,提出了合理匹配系数。  相似文献   

3.
陈凯  吴光强 《汽车工程》2014,(5):532-536
本文中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发动机转矩特性与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模型,求得两者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然后,根据一维束流理论和能量方程,以两者匹配工作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以泵轮出口角和导轮进出口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大输出转矩和平均输出功率提高,高效转速范围的燃油消耗率降低,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法规及顾客对自动档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要求,需要对带锁止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AT)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定.文章通过修正整车阻力模型,研究设定换档特性图及液力变矩器锁止特性图,对某自动档乘用车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发动机转矩特性与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模型,求得两者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然后,根据一维束流理论和能量方程,以两者匹配工作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以泵轮出口角和导轮进出口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大输出转矩和平均输出功率提高,高效转速范围的燃油消耗率降低,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分析,阐明了在车辆传动系中采用液力变矩器的优越性。同时对液力变矩器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研究某轿车发动机、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特性,讨论分析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方法。根据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提出了匹配计算的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该车开发初期的匹配分析,同时在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模型中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徐安 《上海汽车》2000,(9):18-20
本文对目前在用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进行分类,并对3种不同类型的锁止离合器曲型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尽的分析和介绍,同时还给出了锁止型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9.
液力变矩器流固耦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液力变矩器上作过程巾流体与结构的耦合作用不仪影响其性能,还会产生液流激振力,导致结构的振动疲劳共至破坏.基于MFX-ANSYS/CFX耦合平台,研究了流固耦合问题的求解方法及其关键技术.采用有限体积离散方法、SIMPLE速度一压力耦合算法、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以及非结构化网格,对液力变矩器的流固耦合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其耦合特性,对液力变矩器涡轮叶片结构的优化没计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高效率的液力变矩器,对工作轮叶片角与变矩器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变矩器的能量损失和平衡建立了某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转速比为0.12和0.28时工作轮叶片出口角度对变矩器效率、泵轮力矩、涡轮力矩和变矩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Imageware建立了变矩器的流道模型,并进行高速比工况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对泵轮和导轮不同出口角时变矩器的原始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轮出口角的大小对变矩器性能有较大影响,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降低变矩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