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双电机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DHT)开发过程中,发电路径齿轮容易出现啸叫问题。针对某混合动力车型搭载的双电机 DHT 啸叫问题,分别对发电路径上啮合齿轮激励源和振动传递路径进行系统分析,最终通过对激励源的阶次对比及对传递路径的解耦验证,确定了车辆啸叫的主要原因为变速器壳体刚度不足、齿轮微观修形不合理、发动机轴模态频率低。为此,提出了量化发电路径啸叫问题的改进措施,并进行整车搭载验证,有效地解决了DHT 啸叫问题。  相似文献   

2.
NVH性能不仅是影响车辆驾乘舒适感的重要因素,而且是评价整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某SUV车型在四驱小油门加速工况下车内轰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优化方案,通过试验测试发现该车轰鸣是由发动机2阶激励经过悬置传递,引起风挡下横梁模态共振,进而放大车内2阶噪声。通过优化悬置刚度及横梁模态,从路径和响应上控制发动机激励、车内传递及放大,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车内轰鸣。  相似文献   

3.
轰鸣声是后驱车传动系统典型的NVH问题之一,它是发动机阶次激励产生的。当阶次激励与传动系、车身或空腔模态耦合时,就会在车内明显感知到。某MPV在高速滑行时车内存在严重轰鸣声,通过振动噪声和模态测试分析,发现传动系固有频率与问题频段重合,在发动机6阶和后桥主减齿轮阶次激励下,发生共振。通过力声传函测试,确定主要传递路径。从源和路径上提出优化方案,方案验证有效。  相似文献   

4.
车辆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底盘零件的弹性模态与轮胎模态或者车身声腔模态耦合,极易产生100~300 Hz的低频轰鸣,从而降低整车的NVH品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路面激励到车内噪声的所有传递路径,利用工况传递路径方法分析出对车内低频轰鸣贡献最大的关键路径;通过模态试验找到了路径上的模态原件并测试了路径与车身安装点的动刚度。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改进方案,并在实车上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改善后的车内低频轰鸣峰值降低了约9 d B,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MPV车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地板加速3560r/min时振动过大的问题,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分析,并对地板及传递路径零部件进行振动数据采集,通过频谱分析确认振源为发动机二阶激励振动,传递路径是传动系统右驱动轴子系统。进一步对右驱动轴系统进行模态测试与分析,确认振动频率为已经实施单级动力吸振器的驱动轴系统二阶模态频率。在地板及驱动轴零部件结构无法更改的情况下提出了双级动力吸振器的改善方案,对比分析了单、双级动力吸振器数学理论模型,根据优化目标设计双级动力吸振器参数,并对优化前、后系统的频响函数进行仿真计算,预判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最后试制样件,并搭载问题车辆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地板振动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且证实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刘明  彭锋  丁良奇  潘筱 《北京汽车》2021,(1):37-39,44
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得到汽车制动引起转向盘抖动的原因是前悬架系统模态;通过改变控制臂后衬套刚度可改变悬架系统模态。试验结果表明:增加下摆臂后衬套刚度可改变悬架系统模态,有效缩短振动频域,降低转向盘抖动幅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客户对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NVH性能在开发过程中也越来越多被关注,其包括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声振粗糙度),它主要研究驾驶员或乘客对振动、噪音及舒适性的主观感受。文章以一款MPV车型为例,介绍运用LMSTest.Lab软件对变速器NVH问题进行测试分析,并结合测试结果,查明故障的激励源及传递路径,结合经验积累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越野车怠速换挡杆抖动问题,采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Lab振动噪声测试系统进行了换挡杆振动问题的试验研究。通过结构模态分析和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找到了换挡杆振动过大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换挡杆本体橡胶衬套硬度、降低压紧弹簧刚度、改进尼龙球面垫结构等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换挡杆怠速振动加速度总值满足目标值要求,怠速时的换挡杆抖动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号商用车怠速工况下转向盘振动过大的问题,通过振动传递路径分析(TPA)和原车摸底测试,对造成转向盘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驾驶室前围钣金强度不足、转向柱支座强度不足、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过大是主要原因;提出在前围钣金与转向柱支座连接处增加加强板、转向柱支座增加加强筋、降低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3种改进措施,降低转向盘振动加速度。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方案对降低转向盘振动有效,改进后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转向盘的振动加速度显著降低,改进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怠速NVH性能,本文对整车怠速间歇性抖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提出控制方法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整车怠速振动试验及动力总成模态测试,明确了整车怠速间歇性抖动问题产生机理,并从激励源及传递路径两方面进行优化,提出改善方案。通过与原状态的对比测试,采用最终综合优化方案后座椅导轨抖动幅值降低71%,抖动问题消失,对怠速抖动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制动抖动多体动力学模型,验证了BTV(Brake Torque Variation)模型的准确性及方向盘切向振动加速度响应的精确性。利用Isight进行了悬架硬点及悬架衬套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向拉杆外点x向坐标、摆臂外点x向坐标、转向拉杆内点x向坐标、摆臂前衬套y向刚度、摆臂后衬套x向刚度及摆臂后衬套y向刚度对制动抖动引起的方向盘振动较明显。最后提出了衬套优化方案,优化后方向盘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25.7%,驾驶员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同时减小1.34%。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牵引车轻量化考虑,使用铝壳代替铸铁壳变速器后,动力总成质量减轻引起整车怠速振动较大。利用ADAMS对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找出引起整车怠速振动的原因和优化方向。以悬置刚度为优化参数,以悬置系统主振动能量分布的加权组合为目标函数,给出优化后的悬置参数。最后,在怠速工况下对转向盘振动量和悬置传递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整车振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王亚运  孙福华 《汽车电器》2023,(4):66-68+71
为有效解决某MPV方向盘在发动机转速到达2500r/min时存在振动大问题,结合问题现象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使用数据采集设备,确认振动为发动机二阶激励经右悬置传递到方向盘。通过调整发动机标定策略避开方向盘振动频率,并对方向盘轮圈进行优化以降低方向盘盘体一阶模态幅值。主观评价和实车测试表明,实施优化方案后,方向盘振动明显降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升该车NVH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研发车型整车啸叫问题,经过测试分析确定该啸叫来源于其匹配的双离合变速器。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变速器激励源、空气传递路径和结构传递路径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激励源的阶次分析对比,空气传递路径的声声灵敏度测试与分析,以及结构传递路径的解耦验证,确定产生整车啸叫的主要问题根源,进而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有效解决了整车变速器啸叫问题。同时总结了啸叫问题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和指标,为变速器整车匹配啸叫问题的前期控制和系统级目标的建立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的摩托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ADAMS软件,对摩托车后悬摆臂长度和后悬弹簧倾角变化时,后悬架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摩托车整车系统参数化振动模型,以B级路面谱为振动激励对某骑式摩托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综合研究了摩托车悬架弹簧刚度和阻尼、后悬摆臂长度以及摆臂与弹簧间夹角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轰鸣声产生的机理,分析了某型轿车乘坐室内轰鸣声的特性、发动机隔振特性、乘坐室各壁板的振动特性以及顶棚模态试验和空腔声学模态,明确了该轰鸣声主要是由发动机二阶振动通过悬置传递到车身,并激励乘坐室顶棚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所致.提出了采用加强顶棚刚度来改变顶棚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并抑制其振幅的方法,以此削弱耦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轰鸣声.  相似文献   

17.
地板式直接操纵的手动变速器,其换档操纵杆受外来振动的传递及激励作用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幅度,有时会使变速器自动脱档。换档操纵手柄的振动,会使驾驶员产生烦燥、疲劳。本文介绍了变速杆系统的减振设计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桥梁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基于现场模态试验,测试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分析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评价桥梁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测模态参数分析的结果较为吻合,主桥整体刚度良好,结构传递振动能力及均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试验测试和分析表明,驾驶室地板振动不仅会导致座椅振动,恶化驾乘舒适性,并且会产生噪声,影响车辆的NVH性能。本文对驾驶室地板的振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某重卡驾驶室地板的传递路径响应和模态贡献量,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基于经过校核的仿真模型,对驾驶室地板结构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改进方案。对改进方案的分析显示,在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下,座椅导轨的振动加速度峰值降低了3.1dB,NVH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某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CAE软件对该款车型的白车身数模进行网格划分,模拟计算出白车身的模态振型。通过整车频谱特征采集分析和阶次跟踪寻找引起车身异常振动的激励源,通过悬架和轮胎的偏频试验和局部传递特性测试分析和验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