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汽车的感知质量在客户的选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主观性、时效性,所以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通过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多年的研究,从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功能需求出发,结合实际的案例,研究功能属与感知质量的关联性,探索汽车内饰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为汽车内饰感知质量的评价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从使用位置及材质的角度,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分类,对汽车塑料类及面料类内饰材料进行水平燃烧试验,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影响材料燃烧速度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测量系统分析理论基础与假设性检验方式,对汽车内饰材料触觉主观评价人员的考评方法展开详细试验研究,针对试验结果给出判定标准和结果评价。通过主观评价人员考评试验研究可知:对评价人员进行2次评价每次30种样品的随机抽样测试时,重复性不低于70%、正确性不低于83%的结果可作为判定此评价人员是否为合格材料触觉主观评价人员标准,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由领导或专家判定和大样本量主观评价所带来的片面性、费用高、时间长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公路运行能力的增强,对汽车的制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就国内制动试验台的现状以及制动系统时间对评判制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杨竣棋 《时代汽车》2021,(19):145-146
汽车内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汽车内饰材料的抗菌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本文介绍了纺织品内饰材料抗菌资源的整理及国内外纺织品抗菌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总结了纺织品抗菌资源整理的主要手段、方法及其应用技术措施,并对国内外纺织品抗菌资源整理研究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找出其不足之处。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总结国内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不明确的地方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汽车内饰材料是汽车内部的主要组件之一。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相关试验内容,根据实际试验经验,对内饰材料的燃烧机理进行阐释,并对能力验证进行说明,梳理出汽车内饰材料能力验证关键点,提炼出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试验细节,总结经验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门饰板总成为目标进行分解研究,对总成及其子级件的VOC含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材料和工艺对总成VOC的权重表现依次是PP类、表皮包覆类零件、表面处理类零件。其中PP作为用量最大的材料,直接关系到整个总成的VOC表现;TPO表皮、针织面料是目前相对环保的表皮类型;在一些非外观的骨架材料方面,本体法ABS相比于乳液法ABS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溶剂胶和热熔胶,水性胶是成本和性能综合优势明显的胶粘剂类型。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汽车在全世界范围保有量的不断飞速增长,是人类面临全球变暖,石油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等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基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各大车企相继开发出各种类型的电动新能源汽车,电动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案。而汽车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内饰面料不仅要满足实用性、经济性、耐久性的要求,还应该向着人性化、舒适化、美观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针对这些新的功能需求,文章从新环保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现用标准GB 8410-2006和GB 7258-2012,结合试验操作中的实际情况,分析现行标准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书籍柴油机自由加速烟度随时间变化为例,详细分析在不同抽气时间与不同步的民政部下对柴油机自由加速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基金评级机构是基金中介服务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客观、公正的基金评价体系推动着基金信息的传播与基金市场的发展。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基金评级机构发展及特点的比较,发现中国和美国的基金评级机构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最终笔者得出一些完善我国基金评级体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09,(1):10-10
欧洲新车安全评价规程(EuroNCAP)制订了一项新的评估协议用来评估在后部碰撞中乘用车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程度。在EuroNCAP对汽车头颈部保护水平进行的首次评定试验中,装有沃尔沃独特的头颈部保护系统(WHIPS)的XC60成为获得最高评级的5辆车之一。评估程序包括多项不同的测试。首先测试的是座椅几何参数,比如头枕的位置等,  相似文献   

20.
席军 《时代汽车》2021,(13):129-130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全新产物,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也充分结合了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驱动技术.作为相关的科技人员需要对汽车的结构、计数原理、控制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革新以及技术改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高效性以及高性能性,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常见的包括了非常规汽车燃料,以此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