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0m法暗室内,对汽车的全LED前组合灯进行了整车和部件在窄带辐射电磁干扰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20~220MHz范围内,LED照度随场强增加而衰减,整车测试的照度衰减大于部件测试的照度衰减;不同车灯的激亮频率和阈值不同,部件测试的激亮阈值大于整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建议对LED车灯采取窄带辐射抗干扰措施,以免引发错误信号,而对于LED车灯窄带辐射抗扰测试,采用整车测试比部件测试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汽车电磁兼容领域能力验证计划以及相关测试标准的研究,本文从辐射抗扰度场强标定、场均匀性核查、稳定性核查、偏离方案验证等方面分析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最终形成一套完成的整车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方案。本文描述的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方案弥补汽车电磁兼容能力验证暂无电磁辐射抗扰度能力验证的行业空白。  相似文献   

3.
利用计算机电磁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试验结果分析,对小型对数周期阵列辐射抗扰测试天线进行低频段(60~200 MHz)增益补偿。优化后的小型对数周期阵列辐射抗扰测试天线测试数据与仿真预期基本相符。仿真数据和实际测试数据表明:优化后的小型对数周期阵列天线从60 MHz频率开始具有良好的电场特性,可以有效运用于汽车零部件和子系统的辐射抗扰测试。  相似文献   

4.
整车EMC测试是一种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化测试过程,车辆组成的任一部件存在不合格或者整车布置不合理,都会造成整车EMC测试失效。本文针对EMC失效,系统性总结整车EMC不合格整改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电磁抗扰度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研究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手持天线抗扰度测试,适用的测试对象包括且不限于车用电池包、电机、中控屏幕、控制器等。该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在试验前先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学习样品轮廓,随后对扫描路径进行规划、部署,控制天线按照试验步骤自动移动。通过试验论证,该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具有一定抗干扰性,能够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可以有效解决零部件抗扰度测试过程中试验人员需要频繁出入电波暗室的痛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重型车辆及零部件电磁兼容项目中辐射发射超标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特性的说明,结合车辆法规的要求,总结出车辆在零部件以及整车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和环节,给出电磁兼容设计要求。通过实车的测试验证,证明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设计依据,减少设计风险,增强了新产品一次性通过电磁兼容试验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车载充放电模块在运行过程中电磁兼容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对某款电动汽车进行GB 34660—2017整车辐射发射公告测试时,试验结果未通过国家标准要求,通过对干扰源的排查定位与分析研究,最后加入整改措施后,试验结果满足了公告测试要求,同时也为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满足常规车辆测试指标的前提下,混合动力汽车能更好地体现节能减排的优势。根据动力总成结构特点和布置方式的不同,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HEV)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3种类型的工作原理,比较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4种常用的整车性能评价测试方法及试验内容。从整车和部件的角度出发,列举了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性能评价测试指标。指出混合动力汽车在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测试时,应先满足常规性能要求,然后对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对某系列客车车内座椅、顶内饰、地毯等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部件进行测试及分析。通过对不同治理方案的对比,确定采用以纳米磷酸锆钠为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喷剂,首先对车内污染源的主要零部件治理,然后对整车内饰等部件进行全面的净化治理。根据治理前后的反复比对及用户车辆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经治理后的车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显著下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车型高速路况出现制动抖动的现象,通过对故障车辆进行测试及对关键零部件的检测,确定了抖动的类型.结合台架试验及整车道路试验的对比验证,通过调整摩擦片的配方,可有效降低整车制动抖动.为后续类似问题解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10,(11):9-9
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国内首家合资第三方汽车零部件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营。新落成的实验室将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为国内外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第三方实验室中产品覆盖面最为广泛的、专业的世界级汽车材料及环境类测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汽车零部件间动态间隙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以SX3315DR326型自卸汽车为研究对象,对该车在空载和满载两种状态下,分别运行于三种路面和四种行驶工况(既:比利时路30km/h、平坦道路80km/h行驶、紧急制动和扭曲路)的主要零部件动态间隙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确定出汽车各运动部件在整车上的最大和最小间隙,为汽车设计整车布置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按照GB 34660—2017法规进行整车辐射发射窄带测试,在天线位于车辆左侧垂直极化时,测试结果超出限值6dB左右,不满足法规要求。通过对整车控制器的逐一排查,最终找到干扰源头为车载集成电源,噪声主要由DCDC逆变时HVDC高压侧产生,通过车载集成电源的HVDC端口以及产品外壳对外辐射,可通过在车载电源HVDC端口增加滤波方案来解决辐射问题,从而满足整车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测试现状,对比了电动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国内外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并对国内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真空泵控制器EMC试验装置,试验布置设计中利用单向阀和电子模拟器,有效解决测试过程中真空泵控制器不能持续工作的问题;消除真空泵对发射类测试环境产生电磁干扰的影响;增加抗扰测试实时监控有效参数的功能。该设计满足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等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对被测件运行状态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解决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问题。本研究针对充电较快的直流充电过程中车辆与非车载充电机的CAN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从通信数据完整性、灵敏性以及抗扰性3个方面,设计了测试方案并进行测试分析,得出结论:所选测试样品在未加干扰时均可保证通信数据的完整性,并均可在指定时间内响应对方的通信数据并回复,灵敏性会随着车辆或者充电桩控制充电系统其他部件的增加而变弱;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浪涌冲击和传导抗扰,但随着干扰等级的增加,通信品质变差,通信中出现的错误增加。建议后面围绕软件干扰、增加浪涌冲击以及传导抗扰等级、围绕通信系统本身硬件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纯电动客车在车速20 km/h左右时传动系统异响问题,通过传动系统部件替换排查来确定故障部件为减速箱,通过整车与台架测试制定了下线测试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分析自由场抗扰波形下车内重点区域的电场强度,建立自由场测试天线、整车模型、暗室环境等仿真模型,计算车内5个重点区域的场强。最后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判定自由场抗扰仿真能够较好地预测车内场强分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车载控制器的网络受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受扰的自动化测试装置的实现方法,通过说明测试装置的原理,描述该装置对车载控制器总线抗扰自动化实时过程,从而论述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该装置用自动化代替手动测试方式,在提高可操作性、精准性前提下,快速分析及确认车载控制器的网络抗扰能力,自动出具测试报告。  相似文献   

20.
对于部分底盘零部件,由于其特殊性,在目前产品开发过程中常用的载荷谱提取方法无法准确得到载荷谱。介绍了应变反求载荷识别方法,通过搭建的试验台架测量各位置应变片信号,反求出该部件的刚度矩阵。并将台架试验部件安装于整车进行道路应变信号测试,利用刚度矩阵计算出各个路况的载荷谱。进而对部件进行强度及疲劳耐久性分析,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