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问题是一个影响汽车照明和外观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车灯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为解决汽车前照灯配光镜内表面起雾而被客户误认为是进水的问题,本文通过水雾与水汽的形成机理,从前照灯温度场、气体流动场、材料特性等角度探讨前照灯雾气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汽车前照灯光品质是衡量汽车照明系统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商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Star-CCM+对汽车前照灯内部的流动情况、热力学特性以及起雾/除雾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雾层厚度与分布主要与湿度、流动条件以及换热条件相关.探索了完整的大灯起雾仿真...  相似文献   

3.
赵斌 《世界汽车》2003,(7):62-62,68
车灯特别是前照灯是汽车行驶必不可少的安全部件,人类的主动安全认识的提高,促进了汽车前照灯的发展.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光源由最开始的乙炔气体灯,经由普通的白炽灯泡,再到目前广泛使用的卤素灯泡.前照灯的发展也由大约1908年的第一个使用电的前照灯,到1915年的第一个近光灯,1924年的远近光双光束前照灯,1957年的不对称光分布(即近光在自己行车道一边照射距离较远,亮度较亮,对方来车道一边照射距离较近;亮度减弱)的前照灯,1971年的使用H4、卤素灯泡的前照灯,再到1983年的投射型前照灯.  相似文献   

4.
正半封闭式前照灯内部的水蒸气遇冷会在配光镜内表面形成珠状凝结,影响前照灯外观和照明效果。文中利用数直仿真手段对前照灯进行腔内温度分析和腔内流场分析,仿真结果与售后失效及物理实验一致。对前照灯内部雾气凝结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凝结产生的必要条件,为前照灯起雾的改进措施制定提供系统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实车状态下测试前照灯照度分布的试验方法,应用Excel三维曲面图功能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实现了前照灯照度分布图的绘制。为汽车前照灯照度分布测试及不同车型间光形对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汽车前照灯眩目的测量方法,通过国内外对汽车设计和公路设计的要求,得到两车交会所需的基本物理量,从而建立起两车交会的简易模型,通过对简易模型的分析得到两车相对位置和驾驶员视线角间的关系。确定眩目角,以车灯视角和眩目角的关系为判断依据,分析得到两车水平横向距离和达到眩目角的纵向距离的关系,为前照灯自动切换远光、近光增加控制因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HID汽车前照灯的特点与系统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D(High—intensity discharge)——高强度发射式汽车前照灯,是近年来汽车前照灯发展的最新成果,自1991年问世以来,已在欧洲宝马、大众等公司的新汽车上装备使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拟于1996年上半年在部分车型上使用这种新式车灯。与传统白炽光源车灯及卤素灯相比,HID汽车前照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其系统构成也体现出最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长春市车灯厂、上海车灯厂联合生产的T134即(136)、T170系列及SH760防眩汽车前照灯(为部优及上海市优产品)、在年六月间于长春进行现场试验和应用.长春和上海的有关单位参预了鉴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用户对汽车车灯冷凝起雾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使得起雾问题在汽车车灯的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车灯中的冷凝起雾是一个具有科学挑战性的课题,它受到物理原理的限制。传统的灯具气流系统既能将水分带进来,又能将水分带出去。因此,它的作用只是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机会去消除已产生的雾气,而并不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避免结雾和消雾。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气流法的新方案,它将有机会解决灯具在全天候条件下的起雾问题。这个想法得到基本物理原理的支持,文中给出了一些概念样本和实验结果,最后对这个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车灯透镜罩内产生珠状凝结,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中将热设计的概念引入到车灯设计中,对车灯内部结雾的凝结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车灯材料,灯内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是影响结雾的决定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对车灯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利用光敏传感器的AFS系统在汽车车灯上的应用,使汽车前照灯在不同路况实现自动控制,控制汽车前车灯的自动转换,从而达到将车灯亮度控制在一个安全适宜的范围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自适应前照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汽车行驶状态及转向盘触发车灯偏转,使得车灯偏转动作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的问题,引入车辆行驶前方道路线形信息,建立了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前照灯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车灯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的情况下,利用车路协同装置将线形曲率等道路信息提前传输给汽车,综合利用行车状态信息实时计算出车灯偏转角度,自适应调整灯光照明方向。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加主动精确的调整车灯偏转角度,减少视野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车灯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车灯内部的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相互耦合,会引起一系列的物态变化,最常见的就是车灯起雾现象。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降低雾气对于汽车车灯照明功能和信号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客户体验。  相似文献   

14.
阐述汽车前照灯近光配光试验的测试结果,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及改进办法,并且通过整改使汽车的近光配光值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灯丝灯泡的非封闭式汽车车灯的结构形状复杂多样,常因为内部流动和传热的不当引起车灯内部的结雾、热变形、热损坏等问题。针对桑塔纳2000改进型前转向灯出现的结雾和局部温度过高问题,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灯内部流场、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揭示了其内部的流场、温度场的分布,并以此指导车灯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汽车前照灯是安全件,国家对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防眩目、环境试验(高低温、耐腐蚀、防尘、防水、振动)等都有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控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等迅速发展,各种汽车前照灯纷纷进入维修市场。其中桑塔纳系列轿车的社会保有量已接近100万辆,因此桑塔纳系列轿车配件就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头号目标。 桑塔纳系列轿车前照灯是由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车灯雾气问题不仅影响车灯外观,而且会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一直是用户抱怨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一种可循环式干燥剂产品,对其吸湿特性和循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整车实际应用,分析使用干燥剂前后灯内温湿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型干燥剂在汽车前照灯防雾方面有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汽车灯具内部起雾的原理、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从整车厂的角度,梳理汽车灯具雾气问题在产品开发阶段的关注内容,提出应对措施,为解决车灯雾气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汽车自适应前照灯转弯模式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对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的夜间转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汽车转弯行驶过程中停车视距与汽车转弯半径几何关系的分析,推导出了面向行驶状况的车灯转角与汽车转弯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和弯道外侧最小照明宽度要求的限制,得到了车灯转角的最大限值,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尽快打开车灯浓雾产生时,能见度降低。此时应尽快减低车速,打开车辆的前照灯及雾灯。这是为了确保我方车辆的驾驶员视野,并告知对向车辆及后方车辆我方车辆的存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前照灯向上方照射(远光打开)时,光线的乱反射作用将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野。因此,请务必将前照灯向下方照射(打开近光)。二、比对道路中线规范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