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电子全站仪的科学、合理检测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争论的焦点在于电子全站仪测距部的检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子全站仪测距部存在加常数误差、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笔者及研究组的检测实践证明,电子全站仪测距部的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是不存在的,测距数据的挠动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基于检测实践,笔者及研究组提出了电子全站仪测距部性能的综合测试方法,简述了综合测试方法的原理、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轮对轮廓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研制便携式轮对轮廓检测装置的意义及发展概况,对检测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对误差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确保接触轨供电系统安全服役,指导运营养护维修,特提出一种地铁新型车载式供电接触轨几何参数检测装置。方法:详细阐述其定义、组成、检测原理、软件功能等,并验证检测装置的精度和现场实际应用情况。通过长期跟踪试验和大量的数据分析,验证供电接触轨检测装置的实际应用精度,具体采用检测车以30 km/h速度往返检测2遍,以采集接触轨的几何参数数据,利用分析程序导出4次检测数据,提取定位点支柱处工作高度和偏移值,同时人工测量该段数据,进行包括接触轨工作高度、偏移值的准确度动静态对比和检测系统本身重复性误差对比。结果及结论:动静态对比50个定位点测量值,其中:48个工作高度测量值动静态误差在±2 mm以内的占比96%,仅2个工作高度测量值动静态误差在±3 mm以外(占比4%),精度满足标准要求;50个偏移值动静态误差均在±2 mm内,占比100%,满足要求。对比50个定位点4次测量值,工作高度重复性误差在±2 mm以内,占比96%,满足精度要求;偏移值重复性误差在±2 mm以内,占比99%,满足精度要求。地铁新型车载式供电接触轨几何参数检测装置在6条正线接触轨上已正常运用近1年半,约完成130次...  相似文献   

4.
介绍运用误差分析理论对轴承轴颈检测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并研究对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减少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热释光剂量剂原理及检测方法,分析实际个人剂量检测、报告工作中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120 阀用705 试验台作为性能检测手段的借用仪器,针对在其检测过程中出现数据不准、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着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在三坐标测量机的机械部分精度没有丧失的情况下。对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机械调整、气路维护、电路改造、软件升级、误差补偿、长度测量值检测、探测误差检测和验收等的改造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三坐标测量机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8.
列车测速仪检测装置传感器检查器是用于对列车测速仪传感器的检测,传感器是列车测速仪的取样部分,而作为取样的传感器,其误差大小直接影响到列车测速仪测速的准确程度。本文介绍了传感器检查器的设计思路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列车车轮不圆度是影响列车运行平稳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静态检测设备均需抬轮的准备工作,极大降低了检测效率,接触式传感器测量易发生损耗,导致测量发生误差,为提高检测效率以及避免检测误差,采用中点弦测法结合逆滤波器实现对车轮不圆度的车载式测量。检测时列车以低速运行,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并同时利用3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具体位置关系和测量值得到弦测值作为逆滤波器的输入,构造逆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使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不圆度数据得到还原,最后再构造低通滤波器以及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该车轮各个阶次多边形磨耗的粗糙度等级。通过实验测量数据验证,采用中点弦测法测得的车轮不圆度数据与真实不圆度数值的误差较小,可以实现车轮不圆度数据的车载式测量,各个阶次的粗糙度等级也可反映被测车轮目前的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化学成分分析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其有关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细致地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简要地探讨影响分析结果的诸多因素,并提出通过控制分析检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伊兴亚 《中国铁路》2011,(12):27-29
介绍轨道检测设备的基本情况,根据长期轨道检测的经验,总结轨道检测中常见粗大误差的类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轨道检测人员遇到粗大误差时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的密封面作用长度快速装置,适用于发动机中进排气门的生产现场检测,阐述了检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就检测结果作了误差分析,其测量精度完全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尚无适用于地铁供电接触轨检测尺的专用校准装置。为此,基于接触轨检测尺实际应用场景,研制一种接触轨检测尺校准装置。介绍接触轨检测尺校准装置组成和校准步骤,评定校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接触轨检测尺校准装置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0.32 mm,小于接触轨检测尺最大允许误差的1/5。该校准装置计量性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可用于校准接触轨检测尺。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国内外衬砌表观状态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对现场踏勘检测和衬砌表观检测系统检测出的衬砌裂缝检出率、里程误差、长度误差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衬砌表观检测系统对宽度0.3 mm及以下的裂缝检出率为54.3%,对宽度0.3 mm以上的裂缝检出率为92.6%;纵向裂缝长度的离散误差为±0.7 m,主要由里程误差所致;环向裂缝长度的离散误差在-0.4~1.0 m,主要由图像拼接冗余所致。与现场踏勘检测结果相比,表观检测系统识别的环向裂缝长度存在27%的系统性放大现象,需进一步研究基于关键特征点匹配技术的图像拼接方法,降低拼接冗余,以提高环向裂缝长度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5.
S700K型电动转辙机多机牵引提速道岔,其检测杆有上、下两层,当长、短表示杆与上、下两层检测杆不能平行运动时,则造成检测杆之间“张嘴”(上、下检测杆之间压力过大),经过列车的振动极易造成短表示杆与接头处长时间受力而折断,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示杆本身弯曲度不一致、尖端铁角度的误差及托板与道岔砼枕间结合的角度误差等。在现场维修工作中,经过对尖端钦安装角度的调整,即可消除榆测杆张嘴的问题。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压路机行驶速度、行驶方向、振动频率等碾压参数引起的压实质量连续检测结果CMV误差,以动态变形模量Evd为修正目标,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CMV修正模型,对比修正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各碾压参数对CMV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XGBoost修正结果与Evd的相关系数高达0.8且误差仅为1.7%,而多元线性回归修正结果与Evd的相关系数仅为0.65且误差高达9.2%,XGBoost修正模型更适用于降低由碾压参数引起的CMV检测误差。高速行驶会造成CMV存在显著的负误差,行驶方向的不同使CMV产生大小相当但正负相反的误差,振动频率对CMV误差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与频率的取值有关。最后根据现场压实检测数据的修正结果验证了XGBoost修正模型对降低CMV检测误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我国机车故障检测设备比较少的情况下,结合自动检测技术在机车检测领域中实际应用情况,研制了适合大多数机车型号的电线路智能检测仪.该检测仪采用压降法原理完成对微欧级电阻的测量,电路结构采用4线制测量方法,从理论上消除了任何连接导线所引入的误差.在误差处理上,采用自动校准技术,消除系统的偏移误差,使仪器的最小分辨率达到1μΩ,检测误差低于±0.5%.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传统基于Sigmoid函数变步长最小均方(Sigmoid Variable Step-size Least Mean Square,SVSLMS)谐波电流检测方法产生稳态误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VSLMS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该方法重新定义和选择反馈误差系数,通过采用一种选频滤波器对原始反馈误差进行滤波处理,减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谐波检测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高程模型 (DEM)误差处理模型框架入手 ,分别介绍DEM误差源的确定、误差的检测、误差的传播、误差管理及削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分析探讨了有关DEM精度改善和评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对GB 5750-85中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准确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标准曲线的制作上存在一定的误差(相对误差10.4%)。采用改动后的方法制作标准曲线后,保证了标准曲线制作与样品检测的同步性,消除了原有的误差(相对误差2.8%),提高了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