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公交线路以及长途汽车网络,提出了大型枢纽机场建立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手段.以此为借鉴,对我国大型枢纽机场集疏运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2):156-157
在机场与市区空间联系的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机场集疏运模式的公交化、多层次化发展趋势,进而对机场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适应性选取评价指标,并阐释了相应指标的定义及量化分析方法。最后以成都市为例,对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对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为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的发展目标,支撑航运中心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空港集疏运通道。一、国外大都市机场集疏运通道状况国外大都市机场的集疏运发展相对较成熟,借鉴其发展经验,可以给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机场客流的人员构成,了解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通过不同机场乘客交通方式的对比以及与火车站客流集散交通方式的对比,分析乘客出行方式的选择特征,为机场集疏运设施的建设提供依据。然后计算得到不同规模机场适合的客流集散方式。并确定机场集疏运设施规模。最后以上海虹桥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温州永强机场为例,说明不同规模机场以及同一机场在不同阶段的集疏运系统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机场陆侧公共交通方式运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侧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方式的舒适性、换乘方便性、旅行时间、乘车价格等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建立机场陆侧公共交通方式运输效力计算模型,并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例进行计算,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可为机场陆侧公共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分析评价、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场地面集疏运系统是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需求预测是进行机场集疏运交通规划的前提。笔者以四阶段预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机场集疏运需求特点,对预测的整体思路、方法、步骤和内容等进行详细分析,优化调整出行分布、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并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实例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国内同类大型机场的集疏运需求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贸易的全球化对港口物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畅通无阻的集疏运网络是提高码头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的分析,阐述了集疏运系统对港口物流效率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集疏运网络这一环节,借鉴双层规划模型和网络流理论,结合港口网络配流的特征,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以最小物流成本为基础平衡货流量,优化港口集疏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国内外机场集疏运体系的交通方式结构可以发现,我国机场集疏 运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的运输份额远低于其他国家.本文分析了影响机场集疏 运体系中各交通方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竞争力的多元 Logit 模 型.以首都机场为研究案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提高机场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竞争力的措施,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出了各项措施对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市场份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国华  郝媛  周乐 《城市交通》2010,8(4):33-40
完善的区域集疏运网络是巩固空港腹地、为区域航空客流提供高效服务的基础。从空港的区域垄断特性、空港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以及客流组成变化趋势三个方面讨论了大型空港枢纽的区域服务特征,强调空港腹地拓展的重要性。提出区域集疏运网络优化调整方法:确定空港腹地范围,明确客流分布,优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与空港的衔接。最后,以重庆市江北机场枢纽为例,对区域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网络进行优化,预计区域航空客流比例将从现状的35%提升至2040年的60%。  相似文献   

10.
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集疏运模式是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对影响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分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化交通并重以及以个体机动化交通为主体,明确各模式分担率指标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体系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化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布局、注重一体化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Գ��й������ɴ��Եĸ����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国内多个城市都已经开通或新规划了多条地铁线路. 如何评价地铁对于城市公交网可达性的改善作用,从而为地铁站点规划和线路分布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把公交站点作为节点,站点间的连线作为边,建立了包含地铁线的南京市公交网的拓扑模型. 以站点间的最少站点数和最少转车次数作为衡量交通可达性的指标,分析了Space L和Space P模型中地铁对于城市公交网可达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铁的开通提高了城市公交网的整体可达性. 南京地铁沿线站点到其他站点的可达性、地铁沿线站点到商业中心的可达性的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赵洁 《北方交通》2012,(5):165-167
针对国内机场地区对外客运交通配套发展相对滞后问题,基于综合运输发展的基本思想,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机场地区做法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定性提出三阶段发展理念,并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为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及竞争优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天水市总体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结合天水市的地理状况和旅游特性,根据天水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的现状,提出公交线路布线原则与优化目标,评价现有公交线路的合理性,在城市道路网上预选公交线路,布设线网,应用最短路径法构建初步线网,引入多路径法分配公交客流量,逐步形成公交线网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模式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苏州、湖州等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居民对公交服务的要求,得到我国众多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为:现状公交线网规划是基于城市道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被动适应性规划,导致了城市公交线网对居民出行起迄点的覆盖率的降低和居民公交出行的不便性.提出的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布局模式要求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应以满足居民公交出行的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布设城市的公交线网场站、实施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等来提高居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络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应适应并服务于城市公交线网的规划和布设.从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结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模式的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和复杂网络。复杂网络是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拓扑抽象,通过运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对城市公交线路网络和公交站点网络进行分析,结合这两个网络的性质讨论城市公交网络的几何性质,得出公交线路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公交线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域实体,对城市人口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却是交通规划的盲区。在分析城市边缘区吸引力及线网规划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城市边缘区公交发展、基于节点重要度分析的公交线网分层规划理论,建立合理的城市边缘区公交网络,更好地实现城市与区域间的良好经济往来,促进交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To prioritize the issue of public bus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systematic reforms are being implemented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ublic bus network in Beijing at the beginning of 2006, the paper has appli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readjustment effect of public bus network until August 2007, when five sets of public bus line adjustments were completed. The indexes such as the line length, network density, repetition coefficient, nonlinear coefficient, stop density,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stops, and stop coverage were selected,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public bus network. The results help to further optimize programs for improving the public bus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