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网联车的无人驾驶分为感知、规划、执行三个部分,行为决策是无人驾驶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复杂的交通路口,车辆行驶路线难以预测,通过分析车辆在路口行为发生条件统计,设计出合理和安全的驾驶行为。文章以智能网联车为研究对象,使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的换道、转弯、调头等行为对应行驶场景,能够保证智能网联车安全、合理的在一定可控范围下行驶在复杂的十字路口。无人驾驶车辆在十字路口的通行中提高了行驶效率和减少了运营成本,带给人们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推动智能网联车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月28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区(首钢园)正式启动,无人接驳、编队行驶、分时租赁、无人快递、无人清扫、无人配送、无人售卖、无人巡检共8种20多辆无人车齐聚首钢园,首钢园区成为本市无人车集中测试的实验田,将打造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正处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的新阶段,产业化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车辆安全问题更加凸显,针对车辆产品安全的测试评估方法成为关注焦点。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偶发性,传统的高里程实车测试在效率、成本等方面难以适应自动驾驶测试评估的发展需要。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在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与应用需要,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目标,对比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3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提出基于场景的 “三支柱”融合测试评估方法,为综合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快速进入产业化与市场部署阶段,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武汉作为国内第一批发展车路协同与智慧城市的“双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大力促进智能网联车及配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依托武汉光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实例,构建光谷完整的“车路智行的生态系统”,着重研究车路智行一体化的智能网联体系,归纳总结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段的建设,为推动自动驾驶、V2X等技术的研发应用进程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完善光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经济与物流运输的迅猛发展,“最后一公里”在送货效率、安全、成本上需要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无人化的物流配送成为解决当前配送痛点的关键技术,短途无人配送车已经从试验室阶段迈向商业化应用阶段。与其他车型的无人驾驶技术类似,无人配送车也需要应用到车辆定位、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及决策、车辆控制四大核心技术。据此,通过研究核心技术的发展情况,梳理了现阶段无人配送车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道路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的基础阶段.梳理了我国典型城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政策现状,对各省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未来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伴随以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正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中国一汽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2011年,具备L3级无人驾驶功能的红旗轿车即开展了实际道路测试,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新的技术突破。目前,中国一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已实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此,《汽车技术》特邀请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介绍中国一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中国一汽红旗智能网联创新技术"专题。  相似文献   

8.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是"无人驾驶"车辆运行安全测试的基础设施.构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场设计要素和技术指标是测试场设计的核心.基于"车-路-环境"的测试场景分类,给出典型测试场景模型构建方法和建设需求,可用于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9.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通过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技术,以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为核心,应用深度学习、边缘计算以及领先水平的车路感知融合、车路云控协同等方法,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全出行链场景,实现无人驾驶在智慧道路、智慧停车、智慧园区的综合应用,为后续工程建设、产业化落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4月16日,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发布L4级量产无人驾驶巴士Pro-Blue"深蓝"。该车应用了海格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控制器、底盘线控等核心技术,展示了中国商用车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据了解,"深蓝"可在景区环线、高档房地产展区、自动驾驶示范城市规定区域、展馆等场景内应用。未来,"深蓝"无人驾驶汽车还将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市场上频频闪现。互联网巨头公司们如谷歌、亚马逊、百度和阿里等,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传统汽车公司也在发力研发各种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网联汽车、云汽车、辅助驾驶汽车、智能电动汽车、智能乘用车和智能卡车等。这些新概念汽车陆续在推向市场。与此相关的各种车联网、远程服务、智能交通等新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围绕着智能汽车等新概念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汽车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专用汽车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其产品未来走势如何?智能化专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作主要集中在分析、挖掘安全漏洞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体系。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的安全威胁,提出一套从汽车自身安全水平、车辆智能网联化水平和企业应急响应体系3个方面综合分析汽车信息安全的测试评估体系,并通过实车验证了该测评体系合理可行,为汽车研发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从日前在沪召开的2017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获悉: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发展升级的全球趋势,中国凭借独特优势有望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脱颖而出。人们关心的是:智能网联汽车何时才能走进百姓生活?1市场前景诱人4个多月前,百度CEO李彦宏坐上了自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奔驰在北京五环,全程没碰过一次方向盘,从  相似文献   

14.
正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陆海空"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呈现了一场科技秀。由百度Apollo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国家队"车辆(无人驾驶新能源乘用车、与金龙客车合作打造的全国首款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以及与智行者科技合作打造的无人驾驶扫路机和无人驾驶物流车等),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月1日,在接到政府应急物资末端无接触配送的需求后,陕车智联牵头联合沣西新城工信局,紧急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物资配送解决方案,确定由新石器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提供车辆并运营。作为西安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第三方授权机构,陕车智联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开展了路线规划、现场勘查及常见道路场景测试等十余项基本测试项目,协调组织西安市智能汽车专家委员会对疫情防控期间申请无人车上路项目进行了评审,提出改进完善意见,确认该车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具备上路进行物资配送的条件,并要求无人配送车生产单位应有远程智能接管等多种应急保障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无人车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高校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未来的无人车可以显著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车搭载的软件和程序是无人车的"灵魂",本文拟对当前无人驾驶汽车的软件结构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智能化与网联化已成为汽车技术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作为网联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内网的建立与可靠运行是智能网联技术成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而车载以太网是车内网功能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什么是车载以太网?为什么汽车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18.
围绕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的发展,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智慧园区的无人车远程约车系统,系统由自动驾驶汽车、车载单元、手机APP和云平台组成,在无人驾驶感知和控制的基础上,设计车载单元的MCU+MPU硬件系统和Linux软件系统,搭建云平台的B/S架构,重点设计了系统各子单元之间的交互和逻辑,完成智慧园区内手机APP远程约车、无人驾驶车辆接送乘客到达目的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周辉 《车时代》2021,(1):110-110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是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在充分的认识智能网联汽车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信息安全方面面临多种风险隐患,这些风险隐患直接影响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究焦点,生态驾驶旨在提高驾驶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改善驾驶行为,有效缓解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智能网联车辆技术的迅速发展,网联环境为生态驾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分析智能网联车辆生态驾驶的研究进展,通过与传统生态驾驶进行对比,从车辆自身特性、驾驶人个性、道路交通状况与社会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从生态驾驶控制策略和生态驾驶应用现状2个方面对现有智能网联生态驾驶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从影响因素、控制策略和决策优化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驾驶的意义、应用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生态驾驶和传统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较为相似,不过网联传感器和通信条件对智能网联环境生态驾驶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生态驾驶,智能网联环境下生态驾驶的控制策略与决策优化多考虑复杂驾驶工况、多车级别的全局生态驾驶;且由于各种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先进的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也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生态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