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MJS工法和高压旋喷桩(双重管)在软土地区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异同,反映二者的挤土效应差异,通过现场试桩试验,分别实时采集MJS工法和高压旋喷桩施工期间的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深层土体位移等数据。研究表明:1)MJS工法和高压旋喷桩在施工期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挤土效应,但MJS工法表现出的挤土效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2)高压旋喷桩施工引起的最大土压力及最大孔隙水压力均大于MJS工法施工引起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高压旋喷桩最大压力值与MJS工法最大压力值之比均大于2.00,高压旋喷桩最大孔隙水压力值与MJS工法最大孔隙水压力值之比均大于1.33。3)MJS工法施工引起的土体水平位移明显小于普通高压旋喷桩施工;MJS工法和高压旋喷桩均表现出表层水平位移较大,而随着深度增大,土体水平位移逐渐减少的特点。4)随着水平距离逐渐增大,MJS工法和高压旋喷桩施工引起的同深度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徐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22-126, 148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蓬勃发展,国内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国内现有施工设备及技术无法满足超深基坑围护止水及地基加固施工需求。介绍了国内唯一的、 目前世界上能施工直径最大、 深度最深、最先进的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墙)旋喷工艺。总结了几种大直径旋喷工法的特点, 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实例, 阐述了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墙)工法在城市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压旋喷技术在地铁车站深基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压旋喷技术在南京地铁车站深基坑防水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为例,介绍旋喷防水帷幕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帷幕深度、旋喷桩孔位布置方式、施工参数和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对高压旋喷桩的关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和喷射质量的检查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讨论。从检查的施工效果来看,该工法应用于深、软地基防水防渗工程是成功的。同时它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压旋喷法是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混合搅拌来处理软基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文中结合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实体工程,简要介绍了单管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叙述了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娄立红 《交通科技》2010,(4):57-59,62
针对某高速公路桥台软土路基工程地质情况,对高压旋喷注浆设计程序、扩底桩选型、设计桩长确定与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承载力与沉降计算。并介绍了高压旋喷扩底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压旋喷桩在邵怀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高压旋喷桩加固机理,文中结合邵怀高速公路软基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的设计与计算、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软土路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是复合地基综合设计的一项应用技术,对需要较高承载力及要求较小沉降的涵洞及桥台接坡、行车道路软土地基采用较密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对不需要较高的承载力而要求较大的沉降可以采用较疏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可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此法可以使构造物满足沉降要求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此外对有充填的溶洞处理效果也不错,供公路涵洞、桥台接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金山北站路基横向位移纠偏实例,介绍高压旋喷桩在路基纠偏中的应用。通过对高压旋喷桩机理、施工参数确定、施工工艺,以及纠偏监测系统的阐述,探讨了一种路基横向偏移,尤其是软土地带路基横线偏移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俊 《桥梁建设》2003,(B05):50-51,55
介绍蚌埠朝阳路淮河公路大桥水中主墩在坚硬性粘土和砂层、亚砂土层中,利用单壁钢围堰结合高压旋喷桩成功地完成了深水低桩承台施工,使高压旋喷桩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创造了深水低桩承台施工新工法,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市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滨海新城站的基坑加固工程为例,通过对坑底加固中的大直径高压旋喷RJP和三重管高压旋喷两种加固工艺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施工工艺在工艺参数设置、成桩直径、桩基完整性和强度等成桩效果,工效和成桩经济型差异.研究结果验证了 RJP工艺在地基加固中应用较好的技术参数值.  相似文献   

11.
软流塑地层暗挖隧道的水平旋喷注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在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修建隧道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注浆加固地层的原理、浆体材料和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施工方法及注浆效果检测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朔黄铁路K65+490~+770路基下沉地段用高压旋喷斜桩加固的方法、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以及施工工艺流程。通过对路堤进行高压注浆,其水泥浆、泥土经充分混合搅拌形成网格状水泥土骨架,从而达到提高路基土的抗剪强度、承载力和阻止路基下沉的目的。现场观测与检测表明,路基下沉病害得到了根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孔主动预燃室,研究了火焰射流的形成机理。在圆形自由紊动射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孔主动预燃室点火的火焰射流贯穿距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可以通过射流锥角、预燃室喷口直径和射流在预燃室喷口处的初速度预测射流贯穿距。通过主动预燃室的定容燃烧弹试验和CONVERGE仿真验证,该经验公式所预测的射流贯穿距和反向求得的射流初速度与实测值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 6.92%和 5.82%。认为此公式能够正确预测单喷孔主动预燃室的射流贯穿距,对于优化预燃室结构以实现更高效地点火,继而提升内燃机的理论热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盾构施工中管片易发生上浮、错台等不良现象,通过室内试验对促强干粉(A料)、液体激发剂(B料)不同掺比的同步双液浆进行物理特性测定,并基于此开发出一种新型可调节初凝时间的同步双液浆。研究结果表明: 1)合理调配A料、B料掺比,同步双液浆的初凝时间可控制在30~60 min; 2)新型双液浆的初凝时间、流动度主要由B料控制,随着B料掺比的增加,初凝时间、流动度显著减小,当B料掺比大于3%后趋于稳定; 3)新型双液浆结石体强度由A料、B料共同控制,当A料、B料掺比分别为1.5%、3.5%时,结石体强度基本达到最大值; 4)A料与B料的最优掺比分别为1.5%~3.71%、1%~2.2%。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该新型同步双液浆,管片拼装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表明开发的新型双液浆具有良好的充填性与泵送性,克服了单液浆和传统双液浆在全断面围岩地层同步注浆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5.
翟志恒 《隧道建设》2015,35(Z2):127-130
为了解决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难题,以安琶特长隧道施工通风为实例,对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方式,隧道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和自然风压计算; 对有利自然风压条件下射流增压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射流巷道式通风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采用射流巷道式通风,能满足特长隧道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需求; 充分利用有利自然通风条件,能减少射流风机配置,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6.
巢路鑫  冯俊青  杨平  石鑫  杨宁  郑盛 《隧道建设》2022,42(4):672-679
为确定MJS+水平冻结法联合加固的冻结开冻时机,对MJS加固水泥土试验桩水化放热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直接法测定水泥水化热获得不同水泥质量掺量(40%、45%、50%、60%、70%)的水化热和水化放热速率,利用水化热室内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数值模拟预测MJS加固体温度场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MJS试验桩温度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MJS水泥土试验桩的中心温度随水泥质量掺入比增大而提高; 2)试验桩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相近,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3)MJS水泥土试验桩的中心温度先升高后缓慢降低,5 d左右水化放热量达到峰值,温度为56.1~69.2 ℃,水泥土水化放热随水泥质量掺入比的增大而升高; 4)大体积水泥土因水化作用中心温度上升较大,单桩MJS水泥水化热在施工后30 d基本释放完成,故宜在30 d后进行人工冻结加固。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发泡过程中气液混合参数选择盲目、泡沫浪费严重等问题,结合网式和介质填充式泡沫发生器的特点,设计了复合式泡沫发生器,研制了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并对其发泡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开展泡沫流量、发泡倍率及析液半衰期等试验,确定出影响泡沫发生器发泡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气体压力等是影响泡沫发生系统发泡的主要因素,确定在进气管道气体压力为0.3 MPa、气体流量约为230 L?min-1、气液比在50条件下时,该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发泡性能达到最佳。通过泡沫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得出当含水率为26%~29%、泡沫掺入量为10%~45%、气液比为40~75时,适当调整含水率、泡沫掺量、气液比,该红黏土能达到塑性流动状态,并能满足盾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志方 《路基工程》2011,(2):138-140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的粉喷和湿喷两种工艺,分别进行了施工后不同龄期的桩身载荷试验,通过桩顶、桩间土的应力观测以及载荷试验测斜观测,对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种工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饱和软土地区,复合地基承载力粉喷桩明显高于湿喷桩,其成桩及加固效果前者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检测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盾尾间隙内压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明双液浆的胶凝特性及初步扩散形态。注浆完成后,通过现场取样和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揭示双液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注浆填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在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双液浆浆液压力整体呈“单峰”式曲线变化,即注浆开始后传感器量值随浆液注入快速增加,在注浆停止后传感器量值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至一定量值; 2)由于原位试验过程中室外温度变化大、湿度低,并且存在混合不均及双液浆产物不稳定的问题,现场取样测得的抗压强度略低于室内试验所测得的抗压强度; 3)由三维激光扫描结果可知,适当调整注浆参数后双液浆能够很好地填充盾尾间隙,注浆圈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20.
徐行  赵文  李慎刚  王德保 《隧道建设》2018,38(2):255-259
为解决传统注浆材料耗费水泥量极大的问题,需研制出工作性能好和经济环保的注浆材料。通过对比不同体系双液注浆材料的性能,优选出复掺钢渣与矿渣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并研究钢渣与矿渣的掺量、水玻璃的体积掺量及水灰质量比等对双液注浆材料工作性能、胶凝性能和抗压强度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当钢渣与矿渣的掺量为60%,水玻璃的体积掺量为 20%~30%、水灰质量比为0.7~1.0时,所制备的浆液凝胶时间可控,流动度在300 mm以上,3 d的抗压强度在13 MP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