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旱厕在四川藏区牧民居住点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谢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371-373,403,404
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是利用粪尿的生物特性,实现无害化处理。该文结合四川藏区牧民居住点的地理环境特点、居住生活形态,对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的运行机理、使用方式、管理方法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在四川藏区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处理人的粪便,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卫生防疫保障、改善牧民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其他同类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三峡水利工程探讨移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即被动性、时限性、区域性和补偿性;介绍了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即移民补偿与移民就业保障的关系、移民安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移民迁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移民搬迁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移民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河道生态空间是物质、人文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开敞空间,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背景下,河道生态空间的片段化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选取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永定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永定河生态空间现状及问题,基于“织补”理念,对河道生态空间修复进行研究,以建设兼顾文化、生态、游憩、防洪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色廊道——绿道为“织补”手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串联河道空间斑块,打造蓝绿交融生态格局,重焕河道两岸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孟凤兰 《中国电动车》2010,(11):100-10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形成五位一体的推进思路,即培育生态文化、塑造生态主体、构筑生态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创新生态制度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课题以“中国环境标志(生态住宅)”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主导思想,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全面搜集较为齐全的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航片展开分片实地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建立适合本研究区域生态住宅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创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的泉州中心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保障、评估为框架构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院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和课堂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学生生态意识,以实践巩固生态文明教育,各个要素相辅相成,过程有保障有控制,力求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7.
祁文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33-35,M0006,M0007
为探究生态和生态道路的涵义,厘清生态和道路建设的关系,从生态学和文学角度阐述了生态的释义,探讨了我国“天人合一”和“风水”思想,总结了近年来提出的绿色生态设计思想,梳理了我国道路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生态道路设计建造的内涵理解,为生态道路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08,(12):66-66
10月30日,首届“GREEN DEEP年度中国民间生态荣誉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凭借在支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获得此项荣誉。这次评选活动由《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发起,联合100多个关注生态环保的NGO组织,以及超过100万读者和网民,评选出2008年度对中国生态环保做出重大贡献的民间机构和企业,颁发“GREEN DEEP中国民间生态保护荣  相似文献   

9.
通过算例探讨了生态袋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作用和水位波动区下满足局部稳定的生态袋最小尺寸,给出了生态袋安全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生态袋能提高边坡的稳定,避免表层的浅层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着生态袋防护范围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生态袋的尺寸基本随河道流速的增长呈幂指数增长,对河道流速较为敏感;生态袋护岸抗滑移分析、抗倾覆分析和抗剪切分析计算公式简单直观,但技术参数和安全系数的取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2012,(7):151-151
6月5日.2012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与国家林业局双方领导在发布会上共同公布了”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2012年使用计划,并举行了”2012年斯巴鲁生态环保之旅”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作为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涵养区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的内河绝大部分沟通太湖,内河水质对太湖水质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周边地块内部雨、污水管道的混接、错接,加上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河道排河口非雨出流的现象严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本项目根据《苏州生态涵养实验发展区规划》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1]提出的规划目标,结合对河道水质的监测结果,针对水质较差、断头浜等河道,采取控源截污、生态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整治措施,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后期结合农田面源污染控制、非雨出流溯源调查等多种手段,最终达到太湖东部湖区Ⅲ类水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金玉茹 《国外汽车》1993,(6):1-4,34
世界各工业大国现已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许多大汽车公司正致力于开发研制生态汽车。生态汽车的首要研制对象是能源。生态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氢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几种。各类生态汽车使用不同的能源。而混合动力汽车则采用两种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在承德市开幕,论坛围绕"城市生态文明:复兴与转型"这一主题,以生态城市、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为中心议题,从指标与标准。技术与工程、科学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等4个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有30位国际著名专家,百余位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奖惩机制就是通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去合理地解决生态保护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立足河南省情,以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手段为杠杆,抓好利益导向,从实践层面积极探寻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努力构建实现生态文明的奖惩机制,进而提高建设生态中原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安丘市环境容量的分析主要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通过计算生态足迹的需求和能供给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生态容量(生态承载力或环境容量),从而得出安丘市生态赤字的存在,并通过不同土地类型生态足迹与环境容量的比较,得出安丘市在牧草地和耕地上的供不应求,以及在建设用地上的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6.
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分别讨论了公路在选线、施工和运营期对生态的影响,以及通过生态工程达到生态恢复和优化的设想,并首次阐述了“路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国内外生态驾驶的研究进展,对生态驾驶影响因素、生态驾驶控制策略、生态驾驶实施效果及生态驾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驾驶人个性特征、外界刺激信息、道路状况及交通条件、车辆自身特征、行驶参数等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归纳生态驾驶的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了实施生态驾驶的效果,总结静态、动态的生态驾驶培训方法,生态驾驶辅助设备,生态型智能交通等方面的生态驾驶应用。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生态驾驶无需改变车辆结构便可以减少30%左右的燃油消耗,降低20%~30%的污染物排放;有必要深入研究理论型生态驾驶策略,以定量的、形象化的方式研究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生态驾驶辅助系统;需加强生态驾驶的推广,将其纳入驾考培训体系之中,从而全面促进中国驾驶人的节能减排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阜宁县生态环境现状、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特征和对阜宁县的土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初步对全县土地生态经济划分为西部农林复合生态经济区、贸工农一体化综合生态经济区、湖荡高效水生种植养殖生态经济区四种类型,可为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纤维”无土绿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边坡防护技术,在随岳中高速公路的红砂岩边坡中得到了试验性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从“生态纤维”无土绿化技术的产生基础,对红砂岩边坡的防护原理、施工步骤、技术要点与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究焦点,生态驾驶旨在提高驾驶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改善驾驶行为,有效缓解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智能网联车辆技术的迅速发展,网联环境为生态驾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分析智能网联车辆生态驾驶的研究进展,通过与传统生态驾驶进行对比,从车辆自身特性、驾驶人个性、道路交通状况与社会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从生态驾驶控制策略和生态驾驶应用现状2个方面对现有智能网联生态驾驶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从影响因素、控制策略和决策优化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驾驶的意义、应用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生态驾驶和传统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较为相似,不过网联传感器和通信条件对智能网联环境生态驾驶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生态驾驶,智能网联环境下生态驾驶的控制策略与决策优化多考虑复杂驾驶工况、多车级别的全局生态驾驶;且由于各种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先进的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也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生态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