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分析60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重复感染占当时住院肝炎病人的14.8%。在重复感染中,同时感染甲、乙两型肝炎者9例;乙肝抗原携带者及慢性肝炎基础上感染甲肝者41例;乙肝隐性感染免疫后又感染甲肝者10例.同时观察到部分病人重复感染时,HBsAg 滴度下降或消失。并探讨了肝炎复发或突然加重的原因,认为两种肝炎病毒重复感染是肝炎复发或者突然加重的主要因素.故预防HBV 携带者及慢性乙肝重复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25名HBV新感染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粪便中HBV感染性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所研究的36人中,72.2%可检出HBsAg,如按检测份数计算, 阳性率为35.2%(57/162)。在HBsAg阳性粪便中24.7%(23/93)可以检出HBeAg.并有2份标本HBV—DNA阳性。由于应用了超速离心技术和单克隆抗-HB_s,电镜下多数标本可见抗原颗粒呈大片聚集,其大小、形态与HBsAg阳性血清中所见无异。  相似文献   

3.
<正> 两年来我们对11例慢性乙肝患者(慢重肝4例、肝硬化6例、CAH1例)血清、腹水作了乙肝标记物的检测,全部患者皆合并腹水,2例同时有胸水。检测结果提示血清中乙肝标记检出宰高于腹水检出率。腹水中抗-HBc 检出率为98%,HBsAg 检出率为63.6%,其次是EBsAg/IgM、HBeAg、P~(HSA-R)。血清与腹水HBsAg 均为(+)者7例(53.8%),血清中HBsAg(+)而腹水HBsAg(-)者3例(23.9%),血清与腹水中HBsAg 均(-)者1例。血清与腹水抗  相似文献   

4.
对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回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2例重叠HCV感染,HAV和HDV重叠感染各1例。表明HBV感染及在此基础上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是发生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环孢素A的应用和它所引起的肝肾毒性是移植后重症肝炎发生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应慎重考虑HBV感染者的肾移植适应症,有HCV、HDV重叠感染者不宜施行肾移植术。对HBsAg阳性肾移植患者应加强术后肝功能的监测,及早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5.
<正> HBV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31.6~61.56%。目前携带HBV者占全国人口的7~12%。尤其是HBV复制指标阳性的孕妇,其婴儿的HBV感染率达75~100%。HBV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又有较密切的关系。但至今国内外抗HBV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于1989年初我们试用HBV-TF联合大剂量乙肝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者22例,对照组18例。报道如下: 病例选择与一般资料:1989年1月~11月住院或门诊HBsAg(+)超过半年以上,并有HBcAg(+)或PHSA-R(+)的患者或携带者共40例。随机分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男18(对照组14)例,女4(4)例。平均年龄34.1(29.88)岁。HBV感染时间半年-10~+(半年-7)年。临床病型:C AH 11(11)例、CPH6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多聚白蛋白受体(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PHSA)。HBeAg阳性的患者受体滴度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的患者(HBeAg阴性),P<0.01。其PHSA几何平均滴度和阳性率分别为:30例正常人2.2±1.42(3.3%);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6.9±7.2(80%);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43.73±41.5(73%);17例急性乙型肝炎10.8±9.4(58.5%);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7.5±16.8(25%)。本文结果说明,检测HBsAg颗粒上的PHSA受体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区别上是一项有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38例,收集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在138例重型乙肝患者中,男性111例,占80.43%;26~45岁71例,占51.45%;慢性重型者132例,占95.65%,有肝硬化者97例,占70.29%;未曾进行过抗病毒治疗者103例,占74.64%,仅16例曾进行过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占11.59%;HBV-DNA阳性(大于1×103 IU/mL)患者115例,占83.33%。结论积极规律的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毒,减少和避免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及肝硬化的发生是减少重型乙肝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 1982—1984年,在西安郊区某单位,通过对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确证该单位有乙肝暴发流行。在乙肝暴发流行后的5—7个月,对13人进行粪便中HBsAg的检测。按血清中出现HBV指标分类:抗-HBc、抗-HBs由阴转阳者2人:单纯抗-HBc由阴转阳者1人;抗-HBs由阴转阳者5人;HB-sAg、抗-HBc原阳性、采便时仍阳性者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Human AnnexinV(HAV)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早孕绒毛,中孕和足月胎盘绒毛中HAV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HBV感染的胎盘组织HBsAg和HAV的分布及相互关系。结果①所有的标本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都有HAV的存在。②HBV感染的胎盘绒毛中只要是HBsAg阳性的部位同时一定有HAV的表达,阳性信号存在于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结论HAV可能作为HBsAg的特异性受体介导了HBV与胎盘组织各层细胞的粘附、内化等过程并最终导致了HBV对胎盘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8例胃癌进行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标记。结果胃泌素阳性14例(29.2%),生长抑素阳性9例(18.7%),两者均阳性者6例(12.5%)。未分化腺癌中内分泌细胞阳性率较高分化腺癌高。胃泌素阳性组其浆膜浸润率13/14例(92.9%),淋巴结转移率11/14例(78.5%),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生长抑素阳性组浆膜浸润率6/9例(66.7%),淋巴结转移率4/9例(44.4%),与阴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胃泌素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癌细胞生长愈活跃,其侵袭能力愈强,转移率愈高。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1967年Blumberg发现乙型肝炎抗原,随后并建立了相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自此,对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世界各地的检出情况有了较详尽了解、至于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如何,从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进展——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母亲能将肝炎传给其婴儿;对HBsAg阳性献血员进行过筛后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输血后乙型肝炎感染;HBsAg无症状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来自西安或其周边地区、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宫颈病变筛查者2 641例,对其HPV感染状况、各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及各个年龄段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HPV感染率较高,约37.15%.其中大部分为HPV高危型感染,占HPV感染的68.4%; HPV低危占10.5%;中国人常见亚型占6.73%.HPV高危型、HPV低危型、HPV中国人常见亚型之中任意两种或三种HPV亚型共同感染(混合感染)占HPV感染的14.37%.其中HPV16、HPV58、HPV52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HPV6和HPV11为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未发现HPV43型感染病例.HPV各型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其中HPV高危型感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18~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低,约21.7%;60岁以上年龄段达到顶峰,约30.56%.HPV低危型感染在18~30岁及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感染率相对高,其余年龄段感染率较低.结论 西安地区就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37.15%).高危型HPV、低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远在1888年Ehrlich氏首先描述并观察了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以后亦引起了其他学者之注意进行了研究。在国内该病较为少见,故有关文献亦少,但我院在西安自53年4月至55年10月二年半中,共见到本病20例,故提出作一报道。病发数:约占同期内科住院病人之0.84%。性别:男性11人占55%,女性9人占45%。年龄:20岁以下者11人占55%,21至30岁者3人占15%,31至34岁者6人占30%。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对100例失偿期肝硬化住院病人血清HBV 8项标志作了测定。除e系统采用ELISA法外,其它标志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发现100例病人血清HBV标志至少1项阳性者96例,阳性率96%,阳性率96%。96例阳性病例各项标志的阳性率为:HBsAg95.5%、HBsAg/IgM43.8%、抗-HBs18.8%、抗-HBc92.7%、抗-HBc-IgM43.8%、HBcAg42.3%、抗-HBc18.8%、PHSA-rc46.5%。在HBsAg阳性病例中,HBsAg/IgM,抗-HBc-IgM,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进行病毒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测定。53例正常人CIC值为0.249±0.058;60例肝炎患者CIC值为0.382±0.233,两组间有极度显著差异(P<0.001)。正常值上限为0.298,如以0.3以上为阳性,则60例肝炎患者中阳性31例,阳性率为51.67%。在不同病型的肝炎患者中CIC的含量也有不同。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高(4/4);慢性活动性肝炎次之(22/35);慢性迁延性肝炎最低(5/21)。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SGPT)的含量,HBsAg的滴度均与CIC阳性呈正比。  相似文献   

16.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共刺激分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学及免疫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刺激分子B7 1及MHCⅠ、MHCⅡDR分子的表达 ,并与自体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MHCⅠ类分子表达均阳性 (10 0 % ) ,MHCⅡDR分子表达阳性率为95 %。B7 1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及多发性骨髓瘤 (MM)表达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6 9%和 10 0 % ,而在粒细胞起源的白血病几乎无表达。这与自体瘤苗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符合 ,即疗效好的M5和MM病例 ,其B7 1表达均阳性 ,而B7 1阴性者几乎无疗效。结论 缺乏共刺激分子 (如B7 1)是血液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可能是人类血液肿瘤的发病机理之一 ;B7 1介导的免疫基因治疗将成为治疗人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对991例青光眼住院患者进行了统计,其中因青光眼致盲者687例(WHO规定视力≤0.05),占69.32%,男性278例,女性409例。原发性青光眼盲576例,继发性青光眼盲102例,先天性青光眼盲9例。在991例各类青光眼住院病例中,110例继发青光眼中就有102例盲目占92.73%。11例先天性青光眼中有盲目9例.870例原发性青光眼中有576例盲目,占66.21%。原发性与继发性青光眼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正> 为阐明尿液在乙肝传播中的作用,我们在对无症状携带者和各型乙肝病人尿中HBsAg 检出情况纵向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15名无症状携带者和10例慢性乙肝病人尿中HBsAg、HBeAg、HBVDNA 及免疫电镜检查,试图对其传染性问题做进一步研究。结果:15名无症状携带者中,6名尿中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对200名(男、女各半)来自西北五省的正常医学生的手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其结果如下:①指纹:在2000个指纹中,斗型纹占53.65%,尺箕占40.85%,弓箕纹占2.70%。十指均为斗型纹者32例;十指为尺箕者7例,十指为弓型纹者1例。无论男女,斗型纹多见于无名指,桡箕多见于食指,尺箕除多于小指外,男性右侧中指亦多。弓型纹男性多见于食指,女性者则不一致。除中指、小指以尺箕为主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病发热患者的病因。方法 对134例各种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多方寻找其发热原因。结果 134例中74例(占55.2%)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共38例(占感染病例的51.4%),其次为泌尿道13例(占17.6%),余23例为自身其它部位感染(占31.0);38例(占51.4%)找到致病菌。60例(占44.8%)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考虑与疾病本身有关。结论 发热是多种血液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