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分析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小城市和(特)大城市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的典型衔接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小城市,衔接模式应能发挥干线公路对城市结点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对于(特)大城市,应从系统上统筹考虑干线公路网络与城市道路网络之间的衔接,通过高快路系统的枢纽作用实现干线公路系统和城市道路系统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快速干线公路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比较了快速干线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功能差别,对快速干线公路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快速干线公路设计要点,最后以南京禄口机场西通道为工程实例,对快速干线公路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舒 《交通标准化》2008,(13):124-127
城市结点处的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使立交型式在满足干线公路功能的同时,兼顾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转换,并与用地条件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郭舒 《交通标准化》2008,(23):124-127
城市结点处的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使立交型式在满足干线公路功能的同时,兼顾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转换,并与用地条件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干线公路日益面临着城镇化干扰的问题,人流、车流量迅速增加,造成了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如何将干线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该文从设计的总体思路、横断面设计、平纵面设计、设计车速等方面对干线公路快速化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以吉安市为例,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发展需求,结合现阶段吉安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面临的问题,探索其发展的思路、策略以及重点任务,为吉安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也为类似城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谢乐彬 《交通标准化》2014,(18):122-126
在研究干线公路网对城市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干线公路网布局的主要因素,借鉴传统公路网和城市路网规划的理论,提出了基于城市空间布局分析的中小城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法,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沙县城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中小城市城市化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口与产业分布在市域范围内更为均匀和分散,发展成为低密度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的评价具有干线公路网布局合理,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特点。以昆山市为例,指出低密度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通过与国内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地区比较的方法,评价分析低密度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网的发展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结点处的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使立交型式在满足干?缮 线公路功能的同时,兼顾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转换,并与用地条件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城镇在空间上快速扩张.交通干线的街道化趋势明显.拥挤的混合交通极大的制约了干线公路功能的发挥.同时干线公路也阻碍了公路两侧城区越来越密切的的横向联系。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长.国省干线公路的改建不断增多,这为解决或者缓解公路与城镇的发展矛盾提供了一个契机。如何在公路改建时通过更好的规划和设计来保证城镇过境干线公路的功能,又不切断公路与城镇的密切联系,成为公路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干线公路在城镇段的改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目标最短路径的问题采用线性加权Dijstra算法.在立体交通规划布局阶段,考虑其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群布型立体交叉的概念及用最短路径法优化匝道设计的实用方法.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与射线之间的界石、一品、南彭立交为例,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目标最短路径的问题采用线性加权Dijstra算法。在立体交通规划布局阶段,考虑其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群布型立体交叉的概念及用最短路径法优化匝道设计的实用方法。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与射线之间的界石、一品、南彭立交为例,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立交区域内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等问题,应该从区域层面来改善。概括了立交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功能分类,从路网和立交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了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给出了城市立交交通改善的基本流程,并以某立交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立交的改善必须借用交通工程的思想,从路网、立交系统多个角度来改善其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基于熵权计算模型与可变模糊集模型的城市道路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组合评价体系,该体系首先考虑立交部对区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三方面的继发性影响,构建城市道路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熵权计算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应用可变模糊集模型的4个参数模型对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状况作组合评价,并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实例。结果表明:将熵权计算模型与可变模糊集模型应用于城市道路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组合评价,不仅能保证指标权重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而且评价结果是一个线性参数模型与三个非线性参数模型的评价均值,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度,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选取新疆地区克拉玛依-塔城和乌尔禾-阿勒泰两条高速公路部分互通区为试验区,根据干旱区公路沿线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特点,设计出互通区雨水收集边沟和雨水集流工程措施,配置乡土植物物种,探索适合干旱区高速公路互通区雨水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市快速路的大力修建,互通立交作为城市快速路的关键节点,其选型及设计对整体通行能力影响巨大。结合互通设计实例,探讨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设计,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上的车辆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设施.就从互通立交的位置选择,型式选择和几何线形的布设等方面对山区互通立交几何线形设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众多,造成互通立交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使立交间距既满足最小间距要求又不影响绕城高速公路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绕城高速公路立交特征的分析,并根据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立交间距的规定,结合重庆和国内其他城市已建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小间距立交设置的成功实例,对城市环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城市环线上小间距立交对策措施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