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把握上海市路内停车设施供给及服务能力现状,通过2009年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道路(内)停车设施典型特征调查,探讨了上海市典型用地类型(商业、办公、餐饮娱乐、医院等)路内停车停放特性,分析了路内停车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道路内停车管理经验,就管理对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把握上海市路内停车设施供给及服务能力现状,通过2009年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道路(内)停车设施典型特征调查,探讨了上海市典型用地类型(商业、办公、餐饮娱乐、医院等)路内停车停放特性,分析了路内停车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道路内停车管理经验,就管理对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停车问题是城市停车需求与供应之间矛盾的表现,解决停车问题应该从分析停车供需特性着手。文章首先分析了停车需求和供应的特性,然后运用经济学中的蛛网理论对停车供需进行分析,得出应该从调控需求上处理停车问题:最后建立了基于市场价格的停车供应和需求的平衡模型,并根据需求变动类型的不同将调控需求的措施分为两类,两类措施各有优势,应结合起来运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停车问题,尤其是校园停车问题日益严峻。针对高校在城市外围的新校区,文章提出了划分多功能区研究停车特性的理念,剖析了各功能区的停车特征及停车设施特征。并以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机动车停放实测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高校校园的不同类型功能区车辆停放时变特性。选取单位时间利用率、单位时间周转率、长时停放比例、泊位外停车比例4个指标进行停车场评价,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停车者泊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多功能区的停车时变特性因功能区特点而异,又同样因作息时间产生变化,高校校园内停车者泊位选择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步行距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停车设施优化策略,包括停车设施位置选择、配建形式、配建指标和共享停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在泊位共享条件下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变化对停车供给规模和共享效用的影响,研究各类用地在泊位共享效用最大情况下的停车需求相对比例关系。根据典型单一性质用地不同时刻的停车需求率,确定不同性质用地的停车需求,进而通过叠加计算混合用地共享条件下的停车泊位数。提出运用泊位共享效用指数衡量混合用地中各种用地不同停车需求组合下的泊位共享效率。分别以行政办公与住宅用地组合,住宅、餐饮和行政办公用地组合为例,分析确定泊位共享效用最优的不同用地停车需求比例关系及其相应的泊位共享效用指数值,同时得到泊位共享效率较高的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6.
停车需求预测是停车设施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各种停车规划与管理方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对停车需求的预测往往是将各类不同用地性质的停车需求量进行简单的累加,而忽略不同用地性质的停车共享性。通过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的各种停车特性,在单一用地性质的停车生成率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时间的变化性、驾车者的可接受步行距离以及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多功能建筑的共享式停车需求预测模型,为城市多功能混合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停车需求预测是城市停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多以建筑规模来求得停车需求。通过停车需求与项目自身吸引和产生的诱增交通量,以及与土地利用等关系的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诱增吸引产生交通流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检验拟合该模型。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停车需求研究是建筑物停车配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受到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路网容量、交通体系构成及运行状况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建筑物停车供给水平、停车泊位共享、公交服务水平、消费行为、个人收入水平等微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西单地区对这些微观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商业建筑停车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为商业建筑停车需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供需矛盾首先要把握中心区停车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特征关系。通过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停车场短时车辆到达率与离去率的调查和分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其进行短时预测,得出小区所有停车场车辆总到达率特性比单个停车场更为稳定和显著,而车辆离去率特性在两者之间的差异则不明显。本研究为中心区停车场的管理和停车诱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停车行为的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停车需求管理措施中停车收费费率政策重要性的分析,指出统一的停车收费标准对于城市的不适用性.一个合理的收费费率应该根据其对静态和动态交通综合优化程度来确定,而停车行为特征的隐含因素正说明了动、静态交通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具体区域的停车收费费率如果基于其停车行为特征来进行调整更具有合理性.以上海市闸北区的停车研究为例,对基于停车行为分析的停车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已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泊位供给和需求重新进行分类,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的重点。着重探讨了交通政策、泊位共享策略两个因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明确了二者在停车需求预测流程中的作用。结合综合交通规划预测数据,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为例,运用这一思路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分区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泊位需求数量。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探讨了中心区内停车设施供应与需求的时间、空间不均衡关系。根据不同用地停车设施使用特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动态停车泊位需求模型,描述了不同功能建筑物停车需求的时间变化规律。根据停车需求的差异性,提出了互补型用地功能区停车泊位优化整合方法,该方法在不增加停车泊位总量的情况下可提高单个泊位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停车资源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适的停车设施,不仅能满足停车需求,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阐述了停车设施的分类及特点,在分析停车设施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停车设施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采用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不同区域适宜的停车设施进行优劣排序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针对独立停车场建设项目,研究了采用客观条件逐层递进分析法选择合适的停车设施的步骤,构建了完整的停车设施选择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南京湖南路商业区附近一拟建停车场项目为例,利用该评价体系得出其适合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结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同类城市经验,在考虑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交通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建筑物停车配建的三类分区方案. 在此基础上,以公共建筑停车配建指标为例,通过对路网整体容量与交通饱和度的差异、机动车出行目的构成与停车结构的差异、建筑物机动车吸引强度的差异、区域车辆停放特征的差异分析,构建区域停车需求因子计算公式,得到公建停车配建指标差别化系数,为确定配建指标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停车特征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停车需求的多个因素。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权重最小的因素,建立了停车需求与剩余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合理预测停车需求及制定泊位供给策略是进行停车规划的关键环节。现缺乏需求预测方法与停车目的关联,需求与供给指标混淆。结合铜仁市停车规划项目,提出基于停车目的单车停车泊位需求系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预测居住地、工作地、访问地三大类停车泊位需求总量及分布,并结合停车分区的划分建立差异化供给指标体系,最后提出适宜各分区的公共停车布局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小汽车通勤出行,对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及其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对深圳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调整总体思路。重点针对小汽车通勤出行停车时间长、进出停车场时间集中两个特征,提出两种停车收费调整方案——交通方式转移和鼓励错峰出行,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征收行政性收费——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停车场经营者新增的收益纳入市财政。最后,从制度层面探讨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的相关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为背景,应用条件风险价值函数刻画个体共享泊位的风险感知特征,提出基于风险感知收益最优的泊位定价方法,探究共享停车供需关系对最优租赁价格的影响规律,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灵敏度分析各关键参数对共享停车政策效能的正负导向效用。研究表明:基于风险感知收益最优的泊位定价方法能根据外部停车需求约束差异寻找出适度的“竞争性”价格,在确保停车泊位有效利用的同时,引导个体积极参与泊位共享过程,避免因损失厌恶情绪影响弹性停车激励机制的顺利推行。泊位的最优租赁价格将随着停车场回收情况而有所波动,若回收的共享泊位数量过多,该方法则倾向于提高租赁价格,以对冲回收成本;反 之,会以牺牲部分停车场利润为代价,设定较低的租赁价格,保障共享泊位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