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灾变链式理论、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从能量链的演绎角度对地震能量在介质载体中的传播演化致灾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地震能量的链式演化关系,分析能量链演化过程量变与质变关系。提出能量链演化物质第一性关系,及地震灾害的诱发与介质载体的形态变化关系,为抗震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能量作为灾害环链模型的载体,能量在不同介质载体中传输演化的表观形态和演化特性有所不同。能量致灾演化过程能够体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演绎的复杂性,以及系列灾害能量过程演化的非线性,灾害能量链式循环演化形式是客观物质质变阶段激进变形的结果,导致能量致灾演化与环链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也体现Ⅲ能量致灾循环演绎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分析含水率较大区域路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路基介质颗粒在地震下的形态变化、地震等级能量演化与介质波动位移的并存关系。通过能量链的演化关系研究路基破坏机理,深化认识地震致灾模式下介质变化规律,对我国路基加固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灾害能量质环理论为研究导向,分析灾害能量在介质载体中传播演化对道路边坡破坏特性的阶段性影响。加强灾害能量作用下对道路边坡破坏的理论指导,从能量学角度对道路边坡从介质扰动、介质位移直至扩大破坏等环节进行论述。通过对灾害能量作用下边坡破坏本质诱因的理论研究,为道路边坡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路径、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耗散以及在不同介质间传递时能量的损失,讨论了基于地震强度、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要素的能量对桥梁的作用,得出了反应能量与地震惯性力的关系式;分析了不同地震要素对能量的影响和变化趋势,提供了地震能量通过介质载体传导对桥梁的地震作用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呈现愈变愈烈局面,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就自然灾害对公路建设及运营的影响进行分析,其原因有主观,也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并有针对性提出积极主动的对应策略,以此来减轻对公路运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防、治理各类复杂特殊岩土体公路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区域地质构造环境极端变化诱发的公路灾害,文章在分析公路灾害孕育、诱发、发生、发展过程中地下水补、径、排等关键水文地质致灾条件和灾害类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公路灾害的成灾机理特征,诱发、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提出了对公路建设全过程的公路灾害安全评价和以勘探、预防预报、治理地表水、地下水运动变化等水文地质条件关键点为核心的公路灾害治理与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能量质环理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能量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研究,构建灾害能量传输、聚集成无数能量质点、质点相吸形成环链、环链相交形成能量断面的体系,各个能量断面叠加形成能量破坏体,能量破坏体不断的传输与演化直至最终诱发下一次灾害等全过程循环系统。阐述地质灾害隔断体系构建新思路及研究的意义,探索各系列灾害能量致灾规律新模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能够有效地提高抵御各系列灾害破坏能力的水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表征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的特性指标,构建了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杭州市公路网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估结论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一定程度上反映公路网的抗灾能力,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在重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采取了向灾区调拨现金与物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震后恢复重建基金等多种措施,对减轻灾害损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公共财政在应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综合的灾害管理体制和财政应急机构、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市场、个人及政府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摊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规范救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公共财政时重大自然灾害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城市防灾救灾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减灾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方法。分析了灾害对城市及交通系统的影响,引出了灾害、防灾、救灾、减灾、城市生命线系统和交通生命线的基本概念。综合考虑平时和灾时对交通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减灾思想及冗余设计理念,阐明了以减灾为目的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重点内容。其中基于减灾的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从技术、政策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灾时交通管理系统以及交通响应模式。最后从法规教育、防灾意识、防灾准备三个方面总结了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讨论灾害条件下的交通控制问题,可为我国交通应急救援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暴雨洪水频发,成为影响公路交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从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生态恢复和防灾理念等四个方面对公路洪水灾害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这有益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水运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时的独特优势,同时指出了水运在灾害救援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对今后水运如何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当灾难发生时,军队即成为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救灾运输保障任务,在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对运输保障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抵御自然灾害公路运输保障在战备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应做好的主要工作,以保证救灾行动的快速高效,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在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历史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工程地质、灾害类别、灾害分布、灾害特征等方面对重庆市干线公路的灾害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新形势下频繁发生的公路自然灾害,增强公路网的抗灾能力,分析总结了现有公路抗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从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组织机构、灾害信息管理、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社会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公路抗灾应急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公路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崩塌灾害源成因分析,给出运营、维护、备灾和救灾的防灾策略;指出适用于滨海干线公路的防灾工程;提出滨海干线公路减轻崩塌灾害的防灾规划方法。防止崩塌灾害的发生,减轻崩塌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调查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历史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工程地质、灾害类别、灾害分布、灾害特征等方面对重庆市干线公路的灾害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信息量快速膨胀.对信息处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容灾备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容灾备份系统能够在灾难中最大限度地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正常的服务.要建立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首先要了解容灾备份的等级要求,其次要了解其具体实现技术.本文将对容灾备份的基本概念、容灾备份的等级要求和容灾备份系统采用的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