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边停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边停车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停车方式,而停车到达和停车出发对路段交通流造成的延误,目前还尚未有明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针对双向两车道的道路采用路边垂直式停车方式的情况,本文建立了计算停车到达和出发导致路段交通流延误的模型和公式,就这一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索。路段交通流延误的分析计算可用于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根据具体路段受干扰的程度,为是否允许路边停车提供决策依据;在进行交通分配时,确定更合理的路阻。  相似文献   

2.
路边停车对路段延误及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边停车的实际情况,对车辆驶入驶出泊位造成的车流延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车辆驶入泊位造成的延误模型;同时还对实施路边停车后影响通行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不同的道路组织情况下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实施路边停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路边停车。可能有朋友认为路边停车是非常容易的,还有必要单独上一课吗?其实不尽然,很多新司机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明明路边有比较大的空当,可就是停不进去,或者停进去后发现离路边又比较远,车身左边已经出停车白线了。  相似文献   

4.
小荆 《当代汽车》2007,(4):74-75
停车其实和开车一样,都是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只要掌握了技巧,再加上经常练习,就没那么难了,要想停好车,就要学会使用后视镜,如何判断与选择车身两侧与障碍物的距离及角度,正确估计后视盲区。停车一般是在路边或停车场停车,在这两种场合,停车技巧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停车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讨论了停车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实测数据验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之间的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6.
延误是微观仿真软件Vissim中描述路段交通流特征的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研究了微观仿真软件Vissim中期望车速分布和路段长度对延误的影响。一般说来,期望车速越大,路段越短,延误越小。并将Vissim的仿真结果同HCM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模式下的中国城市路边停车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安实  王健 《中国公路学报》2002,15(2):113-116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路边停车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决策分析方法和次优定价理论,建立企业管理模式下的两层优化非线性决策分析模型,并区分政府是否给出偏好信息,分别给出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求解过程。在广州市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城市停车设施资源。  相似文献   

8.
城市停车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各大城市“停车难、乱停车”的现状,本文详细阐述了城市停车现状及产生停车问题的原因,总结了其他国家的停车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投资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交叉口延误是现代城市交通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采用静止队列法分析了交叉口排队与停车延误。根据车辆通过交叉口的真实过程,运用静止队列法,以队列首尾各自向上游移动描述排队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次排队和二次排队通过交叉口的排队长度与停车延误,并归纳了排队长度与停车延误的一般算式,最后仿真研究了连续多个周期各时段的排队长度及其变化,讨论了时段长度与停车延误准确度的关系,并确定了时段长度合适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双车道路段通行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的研究状况。根据我国绝大多数公路为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的特点,提出了载重车辆折算系数、双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路段服务水平划分、各种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单晓峰  王炜  王昊  徐上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6):41-43,64
自行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自行车交通流的特性对于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资源,提高白行车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白行车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以单位面积车道上车辆集散程度定义白行车交通流密度的新方法,并基于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拥挤状态下自行车交通流密度、车速和流率3个参数的相关性,发现非拥挤自行车流的速度总是分布在接近期望车速的范围内,且与流率、密度无关,而速度的离散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分析了车道、宽度与交通流3个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模型可用于在给定自行车交通需求以及服务水平条件下自行车道的设计宽度。  相似文献   

12.
章基于交通瓶颈路段车辆排队状态的实际变化特征,对传统的累计到达-消散模型(cumulative arrival and departure model)进行了修正,构造了改进的累计到达一消散模型(即I/O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I/O模型考虑了车辆物理长度,将排队车辆的跟车行驶时间与排队延误两个概念进行了正确区分。I/O模型简单实用,不失为一种分析交通流变化特征的良好方法,为交通流诱导和控制策略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左转车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产生冲突点最多的车辆,因此对左转交通流的延误分析是研究交叉口延误的基础。文中在研究改进的HCM延误模型基础上,考虑了左转车流驶离交叉口时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从而造成左转车流的跟驰延误,结合我国交叉口左转交通流的特性,建立了一个两相位信号交叉口左转交通流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从静态相关性和动态传播性2个角度,以相邻路段服务水平等级相关系数及拥挤传播的范围、持续时间的长度为判断指标定义关键路段。从北京市环路的基本交通流数据着手,寻找影响环路交通运行状态的重要路段。关键路段的识别为交通诱导、交通控制、交通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安全服务水平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为了客观评价低等级公路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选取线形、路侧危险度、交通量、货车比例及大小车速度差作为评价指标,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灰类白化函数,确定相应阈值,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评价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实际低等级公路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谢卓然 《公路》2012,(5):282-284
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上认为城市交通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北京市提高停车价格进行分析,认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及改善北京市城市交通环境.分别分析了提高价格的风险,并根据调研得出的几项结果,进行了探讨,认为停车设施价格的调整对于城市交通环境具有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1个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和停靠模型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跟驰模型中,通过为停车路段和非停车路段设置不同的慢化概率,探究机动车正常行驶和巡游停靠过程的差异性。在停靠模型中,通过设置停车机动持续时间,解析路内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中正常行驶车辆和巡游停靠车辆的运行规则分别进行了标定,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53.74%~75.71%,能更真实地反应路内停车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本文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16.39%~52.85%,可以避免过高估计路内泊位对路段通行能力的负面影响,是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分别探究了停车需求、便利性和供给能力变化情景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特征。3种不同场景下路段通行能力均有明显的波动,且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具体地,停车需求由路段交通流量的10%上升至30%时,通行能力下降44.12%;当停车便利性降低,停车机动持续时间由5 s提高到15 s时,通行能力下降24.44%;在500 m的路段上,当停车供给能力由20个停车泊位提高到50个时,通行能力下降39.39%。  相似文献   

18.
信控交叉口延误是评价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度量。分析了城市道路信控交叉口车辆的运行过程和确定延误方法。以合肥市三孝口信控交叉口为例,分别采用韦伯斯特(Webster)模型法和点样本实测法对其进行延误计算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接近。最后评估了三孝口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并提出了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区域交通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北京市机动车现状、停车设施供应现状和停车产业化现状,深入剖析制约停车产业化发展的各种原因,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停车产业化的相关研究,总结经验,展望北京市停车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路侧停车带来的进出停车位排队延误、低速巡游降低通行效率、过量停车加剧交通负荷等问题,研究了路侧停车对路段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视频识别算法,提取路侧停车车辆在驶入车位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和速度波动数据,解析路侧停车过程中的驶入行为特性,并按照行为差异将停车车辆停车全过程细分为进入路段、寻找车位、找到车位、驶入车位、静止停放、驶离车位、汇入路段和错失车位8类状态;分别依据停车车辆和通行车辆的实际驾驶行为,从跟驰特征、速度矫正、换道规则和位置更新等方面对路侧停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选择目标车位时综合考虑了步行至目的地时间和驶入车位耗时2个要素。与常规通行车辆相比,深入分析了停车车辆提前换道和停车完后汇入路段行为对后车的影响。基于实际交通流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经验证,模型拟合度为77.6%;仿真分析了在差异化的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的巡游速度和停车需求强度下,道路延误时间随道路交通量先增加后减少;在低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微弱,在高停车需求强度下,当巡游速度从30 km/h降低至20 km/h,外侧车道饱和流量降低500 veh/h,最高延误时间增加105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