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讯     
《车主之友》2020,(1):112-117
一汽-大众新迈腾家族领创上市12月18日,一汽-大众新迈腾家族在北京正式上市,包括新迈腾GTE、新迈腾在内的两款新车共提供10种配置选择,售价区间为18.69万-30.99万元。作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的年度压轴之作,新迈腾家族在新能源技术、智能互联、智能驾驶等方面进行创新,携GTE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众行家”汽车智能互联服务、IQ.DRIVE智能驾驶技术、IQ.LIGHT智能安全灯光技术四大首发科技变革而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车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车联网技术,即智能驾驶辅助、车载资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智能售货控制技术和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嵌入融合,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了一款便捷式售货智能语音交互控制系统,系统由基本的硬件平台、基于Linux的软件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处理平台构成,着重介绍了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售卖系统,实现了零售机器内商品无接触、全语音化智能购买体验,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零售智能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被研发及应用;而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加重,为了建立新的交通秩序和规范,也需要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支撑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车辆动力学控制,防碰撞系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新能源技术。文章还概括出我国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技术与绿色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20—22日,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支持,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津泰达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星通办。  相似文献   

7.
吉久正 《时代汽车》2022,(10):193-195
2018年6月7日,国家发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标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汽车焊接质量检查数字化的研究方案、数字化监控的网络架构、技术的创新及难点、实现的功能等。焊接质量检查数字化研究能在焊接质量检查方面达到高效、快捷、智能的目的;通过网络技术、大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技术等技术搭建焊接质量检查数字化平台;焊接质量检查员工通过此平台能够便捷输入、智能查询,得到焊接质量大数据,分析提升焊接质量;结合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对实际焊接质量检查数字化进行研究,从大数据的角度加强对焊接质量问题的汇总分析和问题解决,提升汽车整体的焊接质量和智能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智能跟随辅助系统应用小车的设计方案,包括用超声波定位技术实现的跟随功能、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建立了跟随技术的数学模型,实现了以交通工具为对象的跟随技术的应用。根据实际效果,分析了智能跟随辅助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研究点,并且设置了灵活的控速防撞反馈,提高智能跟随系统的反应性能,提高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最终实现新型的城市出行智能交通。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安全是电能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文章阐述了智能变电站运维要求,并分别从变电运维中智能化技术的管理内容和应用措施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情况:在运维管理层面,主要在管理模式、信息保障、仪器检查等方面发挥智能技术优势;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智能变电风险评价模型、智能变电运维技术、智能化继电器保护技术、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等,确保变电站安稳运行,为电力行业稳健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纤传感器的智能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结构是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光纤传感科学、材料科学、信号解析科学等科学的不断发展,以智能结构为主体的各类智能建筑物也逐步付诸实践.法布里·珀罗光纤传感器(FPI)以其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稳定性等优点,率先在智能结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采用光纤传感器等的多种技术的智能桥梁的原理和结构,并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应用光纤传感器以及应用FRP、CFRP等新型加固材料的智能桥梁的工程实例.实践表明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桥梁在性能监测、健康诊断、预警和智能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金学 《上海汽车》2002,(12):37-40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推广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能。目前这些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6):143-143
2006年12月21日,2006年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年会暨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SAc/TC268主办,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办。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智能路面的发展,综述了智能路面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提出了智能路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智能路面的体系架构,包括路面信息感知获取层、信息集成处理层、综合服务层和能量供给层;重点介绍了智能路面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能量收集与利用技术、自我调节技术和基于智能路面的车路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智能路面的设计和建造方法;最后提出了智能路面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路面是由特定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多种智能,并且能够为人、车、环境提供服务的道路路面;智能路面的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道路自身潜力和适应未来的交通工具;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智能路面的各种能量收集和自我调节技术应着重解决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各种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路面的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路面,其设计和施工可以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块化施工、3D打印和智能压实技术,集合成一套新的建造工艺。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汽车之友》2023,(11):16-17
9月22日,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吉利汽车发布了数字李生座舱系统云化应用技术,是行业首个面向智能汽车座舱体验的专属云应用架构,就像一个数字李生的云端虚拟空间。据了解,吉利云原生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将实现车端和云端算力协同,并基于云计算和4G/5G通讯技术进行实时推流从而突破汽车座舱本地算力瓶颈。  相似文献   

16.
刘飞香 《隧道建设》2019,39(4):545-555
为配合郑万高铁实施的基于全工序机械化配套的隧道安全、快速、高质量修建技术,针对超前支护、钻爆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关键工序开发系列化智能装备,并系统性地总结和提炼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装备的4大支撑技术,即围岩参数识别与处理系统、三维空间定位与量测系统、大数据处理与共享系统、智能控制决策系统,是实现隧道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基础与前提; 同时,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施工协同管理平台,借助隧道大容量通信网络和隧道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隧道内装备与装备、装备与环境、装备与围岩的互联互通互动,为隧道智能建造提供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及无线通讯技术,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及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两个案例对无线通讯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及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智能网联试验场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的测试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模块化柔性试验场,该试验场包括应用场景、感知发布、网络链路和管理服务4个层次。应用场景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验证智能网联交通设备和服务在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适应性;感知发布层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以及可变情报板等信息发布设备,实现环境数据及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下发相应的控制信息和服务信息;网络链路层由车载异构网络构成,通过网络间的协同工作,为应用场景层和感知发布层的设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层负责下层数据的存储、备份、处理和可视化,并实现下层测试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上述模块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室内测试台架,配合试验场进行交通场景构建、测试场景复现和单一要素分析,实现智能网联交通的柔性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验场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控可追踪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能够模拟真实的道路交通场景,提高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效率。该试验场的建设、推广与应用,能够推进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为实现未来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系统的创新与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包括车辆整体感知技术、决策控制技术、测试评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平台包括计算、云控、终端、高精度动态地图和信息安全基础平台,总结了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并给出针对传统车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冬 《时代汽车》2022,(5):17-18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日益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中,有助于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达到更高的生产制造效率和质量,推动制造行业、企业跨越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其次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