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燃料电池客车供氢系统正面碰撞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燃料电池客车供氢系统的碰撞特点及国内外关于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法规,介绍了供氢系统的台车碰撞试验和计算机模拟碰撞两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2.
碰撞安全是各种汽车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存在高压管路和高压储气系统的结构特点,CNG汽车除了应满足传统汽车的碰撞安全要求外,还应满足相应的高压气体系统的安全要求;而在中国对于CNG汽车的碰撞尚无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该文针对CNG汽车的结构特点和特性,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CNG汽车的碰撞安全法规及试验方法,探讨了国内CNG汽车碰撞安全的评价方法。分析了某车型的3种碰撞形态的4次碰撞试验结果,揭示CNG汽车在碰撞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改进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中国CNG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和制定中国的CNG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模拟碰撞是如今现代化汽车设计研发中极为重要的试验手段,能够在不破坏车辆结构的条件下,对车辆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简要说明了汽车模拟碰撞试验以及加速式模拟碰撞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角度出发,对3种典型加速式模拟碰撞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各类型系统的优点及缺点。  相似文献   

4.
<正>燃料电池汽车在被动安全方面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车内安装有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高电压动力回路,其电压远远超过安全电压;二是有一个高压供氢系统,其氢泄漏造成的危险性很大;相对传统汽车来说,燃料电池汽车对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燃料电池汽车碰撞试验程序和方法进行研究。燃料电池汽车碰撞试验不同于普通的汽车,和普通的电动汽车相比增加了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堆,其和普通电动汽车碰撞试验类别相同,涉及同样因电池类型、电池在车辆中的布置位置等影响动力电池在进行  相似文献   

5.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方法的思考.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车辆结构改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7.
微型客车针对正面碰撞法规的系统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正面碰撞法规要求,对某微型客车优化改进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详细描述了针对某型客车进行系统优化改进设计的过程,分析了汽车改进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实车碰撞试验表明:在不改变汽车外形和主要结构,综合考虑汽车质量和改进成本等诸多约束条件下,通过材料、结构的准静态试验和台车碰撞试验,结合整车及主要零部件碰撞试验,并利用PAM-CRASH/SAFE等数值分析手段,对整车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改进可使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碰撞试验用安全带肩带拉力传感器的使用特点,结合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计量性能,探讨了一种准静态的方法进行校准。从而保障汽车碰撞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汽车碰撞试验仪器的量值传递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燃料电池车氢系统碰撞试验的方法,从试验和理论的手段进行氢系统结构碰撞安全性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汽车安全测试法规,确定了氢系统碰撞试验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氢系统碰撞安全性的方法.最后,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该系统的安全设计满足整车碰撞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正确理解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汽车前碰撞告警系统性能标准和评价规程,以完善我国汽车前碰撞告警系统标准,对比分析了ISO 15623标准和NHTSA 26555评价规程中对前汽车碰撞告警系统自身特性、试验工况、告警距离计算等方面的要求,并对某车型配置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告警距离与两标准要求告警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O 15623在系统告警、探测区域和试验工况方面要求更完整,NHTSA 26555在试验准备和试验程序方面规定的更具体。建议我国在制定汽车前碰告警系统性能标准和法规时,以ISO 15623为主,适当加入NHTSA 26555的优势部分。  相似文献   

11.
汽车性能试验测试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便携式计算机为核心的汽车性能试验测试与分析系统,其功能囊括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汽车性能试验的全部内容,该系统由便携式计算机,PCM-3132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组成,本系统的软件由21个独立的应用程序组成,可完成数据采集,时域示波,概率统计,自相关分析,自功率谱,互功率谱,传递函数,相干,1/3倍频程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基于笔记本电脑的汽车空调道路试验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及应用,阐述试验中的数据采集方法,给出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计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高性能的数据采集设备结合个人计算机,建立系统硬件平台;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再结合相应的驱动程序,开发出集数据采集、测试、存储、分析和显示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虚拟测试平台。该平台的测试结果表明:本虚拟测试系统操作简便、快速,运行可靠,测试精度高,测试成本低,可维护性高,可扩充性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制度和耐压测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符合IEC61010标准的由工业PC控制的机动车辆产品耐压测试系统。系统由程控电源、测试回路、信号采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接口卡等部分组成,其中程控电源采用电压电流瞬时值双环控制,确保测试电源稳定,波形畸变小;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数据重复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性能的数据采集设备,结合个人计算机,建立系统硬件平台;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再结合相应的驱动程序,开发出集数据采集、测试、存储、分析和显示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虚拟测试平台。该平台的测试结果表明:本虚拟测试系统操作简便、快速,运行可靠,测试精度高,测试成本低,可维护性高,可扩充性好。  相似文献   

16.
李绍磊 《天津汽车》2011,(9):13-14,62
当前,汽车的安全性,尤其是碰撞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因此车辆强制性碰撞的评价规范——NCAP体系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研究、开发的重点。文章从NCAP体系的诞生出发,详细介绍了NCAP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以及各类NCAP的试验和评价规程差异。最后,文章详细介绍了C-NCAP,论述了C-NCA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C-NCAP今后的良性健康发展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汽车的碰撞安全问题是汽车行业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开展汽车结构的耐撞性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国内外汽车结构耐撞性设计与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鉴于碰撞过程的强非线性与众多设计准则相互耦合等特性,重点对近似多目标耐撞性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车身碰撞仿真技术在红旗轿车车身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贾宏波  李掌宇 《汽车工程》1998,20(5):257-261,301
汽车被动安全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车检测方面。本文介绍了红旗轿车车身开发中应用高度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车身结构碰撞历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工作的概况。通过对基本结构件的研究弄清计算方法和参数,通过对车身主要吸能结构元件仿真计算研究,找出合理的技术参数,为全车身碰撞计算提供依据。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红旗轿车车身碰撞计算。与实车碰撞实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对红旗轿车前纵梁组件不同设计结构方案能量吸收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自动变速器故障自诊断系统不易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具体位置,文章借助汽车OBD自诊断协议,组建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数据采集系统。以某轿车01M型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挡故障为例,采用V.A.S5052故障诊断仪对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典型故障诊断模型,并对自动变速器典型故障进行实际数据测试,准确识别出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挡的典型故障原因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线路故障和车速传感器断路故障。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高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20.
赵长春  衣文索 《汽车技术》2002,(4):23-24,42
本文分析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控制流程,提高未来对汽车零部试验台控制系统的一种发展方向,即通过智能化网络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系统,真正做到在办公室内控制现场设备,察看运行情况,记录运行过程并适时进行调整。基于Lonworks^TM技术的系统是一种可以实现从现场设备到用户操作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