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加入WTO后,国外向中国出口整车的力度将会加大,我国汽车产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进口车将占领一部分国内市场巳成定论。但是,由于汽车关税是逐步减让的。配额限制的取消也非一日之一事,进口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中国加入WTO后,由于中国国内的自身优势和跨国汽车公司本身的因素,跨国汽车公司将会“以本地化生产为主,而向中国出口整车为铺”,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通过合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7月18日公布了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违反贸易规则。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在贸易争端中败诉。该裁决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质量认证是国际自由贸易发展的产物。公元1903年,英国开始使用第一个证明符合英国BS标准的质量认证标志——风筝志。至今在国际上仍享有较高的信誉。质量认证于公元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较快的发展,到50年代基本普及到所有的工业发达的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一般从70年代开始实行。我  相似文献   

7.
世贸组织近日确实了中国在汽车零部件关税之争中败诉的消息,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首度在贸易争端中败诉。WTO解决争端专门小组表示,中国的进口政策应符合国际贸易法规。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的愿望即将变为现实,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加入WTO,汽车工业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强大的冲击。为此,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WTO的游规则及其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能够以加入WTO为契机,真正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10.
金匀 《汽车情报》2006,(26):7-10
9月15日,欧美加联合向WTO提出正式申诉,要求成立专家组调查中国零部件关税政策。这是白2006年3月提出初步磋商后,欧美酝酿已久的后续举动,平静了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之争终于再起涟漪,这是继2006年3月初步投诉后,三方政府的正式“上告”。  相似文献   

11.
12.
郎嘉 《当代汽车》2008,(5):58-61
3月20日。WTO家组就中国汽车零部件案当事方发布最终裁定报告,报告维持了专家组在2月13日发布的中期报告的立场,即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价值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税率征税的做法违反相关贸易规则。该裁定报告将在今年7月正式散发给所有WTO成员国。2月13日,WTO专家组向欧盟、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四个当事方散发了关于汽车零部件争端的初步调查结果,支持由这三方对中国汽车进口零部件关税政策提出的申诉。根据WTO的相关规定,中国还有上诉的机会。如果中国上诉,则还需要大概半年的二审,等到发布最终裁决结果,可能已是2009年初。  相似文献   

13.
叶根楼 《上海汽车》2000,(4):6-9,27
本语文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将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4.
纪伟 《汽车与配件》2006,(15):38-39
今年7月1日起,根据WTO贸易自由化的规则,中国进口汽车的市场前景如何?目前本土化乘用车的品牌已达89个,品种191个, 是否完全能实现进口替代?怎么理解“国产大众化,进口个性化”的提法?即将实行的按排量交纳消费税,对进口车影响如何?落地完税制和品牌专卖对市场销售渠道的影响等等问题,都是相关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所关心的。今年3月10日在上海安亭举办的进口汽车展暨“2006后关税阶段中国进口车市场走势研讨会”,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于晶 《运输车辆》2009,(1):25-25
2008年12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公布了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3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报告。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年末前夕,《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并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连同其它一些涉及进口汽车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政策,表明2005年是进口汽车市场的节点年。  相似文献   

17.
程军 《上海汽车》2004,(6):14-18
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关税逐步降低,从而使国外汽车生产厂商的汽车以低价进入我国汽车市场成为可能。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受到国外汽车倾销带来的压力。倾销是一种价格扭曲行为,对被倾销国的正常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文章就对我国汽车市场上面临的倾销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面临WTO挑战的中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