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当前制造业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汽车制造领域中逐步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发展呈现智能化.通过合理利用机器人,可以改善传统制造方法的不足,提高汽车制造质量与效率.文中以汽车制造领域为着手点,分析机器人的优势,探讨汽车制造领域中如何有效应用机器人,推动汽车制造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汽车服务业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链的利润由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现阶段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程度还较低,文章分析了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汽车标准和标准化战略研究,在汽车技术工业范畴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个国家政府,汽车制造商及车辆消费者都极其重视. 随着国际汽车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各国政府及主要汽车制造商都积极投身汽车先进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最为突出的应当属:ITS智能交通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车辆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能及时了解和跟踪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特别是标准和法规,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将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将介绍这三个领域国际标准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目前河南省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已有50多家,分布在郑州、洛阳、鹤壁、漯河、新乡、南阳等地。  相似文献   

5.
孔孟 《时代汽车》2021,(1):60-61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当前汽车领域的发展而言,掀起了新的篇章,也能够为汽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必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不仅需要更多的汽车设计人员,同时也需要汽车维修人员.因此,对中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研究当中,主要针对中职汽车新能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进行详...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21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方案(2014-2015年)》,《方案》提出2014-2015年,在京津冀地区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共推广20 222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北京市8 507辆,天津市6 000辆,河北省5 715辆.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6%,京、津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河北省继续做好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7.
杨铭 《时代汽车》2022,(2):112-113
在能源匮乏的背景下,新能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延伸至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尝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但是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的发展,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越来越低,而且新能源汽车换电的标准越来越规范,我国汽车龙头企业逐渐开始研究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换电模...  相似文献   

8.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1,(52):16-17
博世(BOSCH)公司新技术   博世集团在世界160个地区设有生产、开发基地,其业务涉及到汽车电气、电子、发动机控制和汽车安全系统等领域,汽车领域的销售额占博世集团总销售额的69%左右,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2001年35届日本东京车展上博世展示了最新开发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塑料新材料开发技术的日新月异,塑料正凭借其质量轻、设计空间大、制造成本低、性能优异等独特优势,成为21世纪汽车工业最佳的材料选择.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包括汽车外饰件、内饰件、功能件、结构件等.发达国家甚至将汽车用塑料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刘国卿 《天津汽车》2010,(12):12-13
按照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要求,国务院日前正式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拟定为7个领域,这7个领域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随着相关文件和后续产业配套扶持政策的出台,未来我国汽车产业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是关键,通过技术突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进而要不断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进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时代的全面发展.以汽车领域为例,人工智能已经逐步踏足汽车驾驶技术领域,并且通过人们对智能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汽车驾驶技术中实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未来我国汽车驾驶技术领域也会逐步朝着人工智能化发展,并不断优化和提...  相似文献   

12.
1.先进的电控技术和自诊断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后,电子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汽车提供了速度快捷、功能强大、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用轿车运行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汽车消费的不断升温,关于汽车消费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汽车独有的消费特性,使得购买汽车后的运行成本,包括燃油费、停车费、养路费在内的不菲的养车费用,成了众多有车族的心患.  相似文献   

14.
德国康迪泰克股份公司是橡塑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其母公司大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系统部件供应商,业务遍及底盘与安全系统、动力总成、汽车电子、仪表、信息娱乐系统、轮胎及各类橡塑技术产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华 《商用汽车》2012,(17):60-62
100多年来全球汽车应用的传统能源是柴油和汽油,而汽车已是石油消耗的重点领域,是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如今,节能环保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在多种汽车书能方案中,使用替代能源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而大力推广使用汽车替代能源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方向.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名誉会长姚明德在日前召开第9届客车市场研究会上对道路运输领域推广应用天然气汽车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详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更新换代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汽车的整体制造近在眼前.第29届国际智能车大会(The 29th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IV 2018)旨在促进全球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和国际汽车领域的交流合作.会议整体分为智能车的感知、决策、路径规划和控制等主题,探讨了当前智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综述了会议报告的热点,从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车定位与导航、激光雷达感知与定位和目标检测与识别等方面对车辆感知与定位技术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车辆感知与定位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深度学习方法与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方法是未来车辆感知与定位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娄敏 《时代汽车》2022,(8):64-6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按照当前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社会各领域对培养各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为满足国家保护环境、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于是,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成为了比较热门的专业,在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汽车将成为互联网当中高度自动化的智能终端.智能化的汽车依赖于高效、可靠的车载网络通讯系统,以太网技术以自身的优势引入汽车通讯领域,给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已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基础.文章结合当前车载网络技术的现状和需求,从汽车智能化的角度对车载网络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未来车载以太网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汽车领域超过70%的创新都与汽车电子产品相关,电子产品成本占比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2%成长到现在的25%左右.未来仍将继续提升。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15慕尼黑电子展上,各大主流汽车电子相关领域厂商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高调展示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一场智能革命正在孕育生长。飞速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使汽车在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都取得了革命性进展,这些将促使汽车电子的成本占比日益提高。随着汽车联网化的大势所趋.汽车正在进化为最大的移动终端,除iOS和Android系统外,芯片厂商、车内无线充电技术、娱乐系  相似文献   

20.
1 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为零部件行业带来新机遇 汽车产业链纵向延伸长、跨界融合面宽,构建畅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根基所在.要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多领域交叉融合,弱化专业和部门的壁垒,推动汽车工业与软件、材料和新能源等相关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创新,弥补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发空白,力争在汽车电子和汽车机电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