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浏阳河隧道全封闭防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阳河隧道为一座采用防水型复合式衬砌结构的特长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防水标准高。通过对浏阳河隧道全封闭防水施工技术的介绍,阐述"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和"以防为主、多道设防"的全包型隧道防水理念。  相似文献   

2.
防水型复合式衬砌隧道的设计要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随着地下工程的大发展和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隧道浅埋地段将采用防水型衬砌。防水型复合式衬砌隧道在国内应用很少,通过本研究,对其设计要点进行总结。 研究结论:防水型复合式衬砌隧道是否应用成功取决于以下4个方面:一是结构设计特别是仰拱的设计是否合理;二是防水系统是否严密,防水措施是否到位,防水板性能选择是否合理,可粘贴防水板是防水型隧道实现防水目标的保证措施之一;三是不能忽视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该种影响在地表有软弱地层时可能是极为严重的;四是严格的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以京沪高速铁路隧道全封闭防水设计为例,介绍了浅埋隧道全封闭防水的应用范围、衬砌结构、防水材料的选用以及防排水措施,对其它浅埋隧道工程采用全封闭防水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位是影响隧道防水型衬砌力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防水型衬砌的影响,基于Biot固结方程考虑17种不同地下水位的工况。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采用均匀连续各向同性渗流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内力。通过分析衬砌在不同水位下产生的内力,总结地下水位变化对隧道防水型衬砌受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在大于隧道半径3倍以上的范围,拱顶、拱肩与拱墙的轴力不随地下水位变化;在地下水位变化的时候,拱顶为最不利位置,拱墙为安全位置。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边坡防护工程量,消除运营安全隐患,高速铁路高挖方路堑段多以隧道代替路基,即以隧道明洞的方式通过。传统的明洞拼装模板施工时间长、耗损多、且混凝土外观质量无法保证,进而影响防水施工。本文以银西高速铁路宁县一号隧道出口段175 m明洞施工为例,采用多作业面平行施工技术,利用钢筋绑扎台车,配合衬砌台车和外侧整体钢模板连续施工的方法,通过加强对模板拼装、衬砌浇筑及回填等关键工序的过程控制,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明洞拱墙衬砌快速高效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漏水是铁路隧道严重病害之一,已逐渐得到设计、施工和养护人员的重视。近10多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出现,铁路部门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新建隧道防水和既有隧道漏水整治进行了大量的科研、试验和推广应用。如新建隧道采用塑料防水板作夹层的复合式衬砌,防水混凝土在二次衬砌的应用,三缝处理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既有隧道采用喷涂乳化沥青整治大面积渗漏,衬  相似文献   

7.
山岭铁路隧道防水板和施工缝是容易出现渗漏水的薄弱区域,也是影响铁路隧道防水效果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隧道防水板铺设不密实、容易脱落、二次衬砌端头混凝土施工缝易出现裂缝和脱落、背贴式止水带周围混凝土不密实、排水功能欠佳等防水质量问题,文章依托某铁路隧道工程,优化防水板铺装方式,采取红外线激光定位和磁焊机焊接增强防水板稳定性和防水性;针对二次衬砌端头混凝土容易被衬砌台车衬砌模板挤裂,借助V型橡胶条以及橡胶垫板作为“保护层”缓冲,避免混凝土被挤裂;另外引入新型梯形背贴式排水止水带,确保防水效果,提高隧道工程防水质量,增强铁路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越江盾构隧道的防渗止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越江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渗漏水机理,总结国内外盾构隧道管片衬砌防水的技术方法,包括管片接缝防水、管片自防水、管片二次衬砌防水。重点介绍管片接缝止水的功能要求、材料种类及断面形式设计方法。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越江隧道工程提出了防渗止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较高,对隧道安全使用功能要求也相应提高.严寒地区高铁隧道的渗漏水、挂冰等病害,一直是困扰东北铁路运营部门的难题.防止全包防水型隧道后期渗漏水是目前铁路隧道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介绍哈牡客专爱民隧道全包防水设计系统,并总结分析隧道运营后的实施效果,可为严寒地区高铁隧道的防寒保温及全包防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黄土的性质和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论述高速铁路黄土隧道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并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大断面硐室施工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黄土隧道设计时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预留沉落量的计算公式。其中有关的经验教训是多条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的总结,希望能给今后高速铁路黄土隧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