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铁路客站一般是由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市内公共交通形成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其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接与站场车场及站房的布置密不可分,必须一次规划、分部实施;同时项目由于涉及不同体制、不同投资主体,必须划清工程界面,为以后投资及管理界面的划分打下基础.如广东省一直以来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三者处于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2.
截至2020年,铁路建设了大量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客站.这些客站在促进现代化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构建和贯彻站城融合发展理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运营中也发现了部分客站客流超饱和、部分客站客流欠饱和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问题.结合工作实践,采用分区取样调查和对比的方法,通过梳理65座客站客流量...  相似文献   

3.
新建公路工程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时,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恒载和活载作用会引起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土层发生竖向和侧向变形,土层变形产生的附加应力引起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基础产生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当上述变形超过规范要求时应重新确定下穿方案。结合某新建高速公路下穿已建成的大西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从桥梁承载力、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等方面分析新建下穿工程引起的土层变形对大西高速铁路桥梁的安全影响,该新建公路工程以路堤占压铁路桥墩承台下穿大西高速铁路时,铁路桥墩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均超出规范要求,新建公路工程实施时改为以公路桥的形式下穿大西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4.
以某城际轨道交通下穿杭甬高铁桥梁工程为研究背景,为减少对杭甬高铁运营安全的影响,提出桩板路基及简支梁桥两种结构形式下穿高铁。并对新建的下穿结构在施工期间及运营阶段下,利用桩土共同作用有限元程序Midas/GTS等有限元软件,着重从桩基承载力、基础沉降等方面分析土体扰动对杭甬高铁桥梁的安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板路基及简支梁桥两种结构形式下穿既有高铁桥梁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桩基的长期固结蠕变沉降计算分析又是关键环节.经过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受荷—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建立多级荷载作用下的多层黏弹性地基单面排水或两面排水条件下的一维固结方程,并基于Laplace数值逆变换推导桩底压缩层在多级荷载作用下的有效应...  相似文献   

6.
库水位涨落影响下建筑桩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完成后,水对土体的软化作用会对库岸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将影响到库岸边坡本身的稳定性,必然对边坡上建筑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也会产生影响,尤其是175 m水位以下的建筑桩基础.但目前水库蓄水对桩基的影响研究非常少见,这给蓄水后建筑地基的承载力的复核与评估带来了极大不便.在三峡库岸边坡现场,设置了2根大直径试桩,采用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对基桩浸水前后的承载力、侧摩阻力、端阻力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基于试桩的测试结果,对桩浸水前后的承载力、沉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市地铁7号线黄木岗站区间隧道穿越华强立交桥桩基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时桩梁式托换桩的主动托换和被动托换的荷载转化规律及桩基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被动托换的沉降主要由托换梁的挠曲变形引起,而主动托换时千斤顶的顶升作用可以有效抵消托换梁的挠曲变形;主动托换时,顶升位移为1.68 mm时为最佳截桩位置,此时截桩能有效减小托换工艺对桥梁上部结构影响;被动托换的总体施工前后桥墩柱顶面有较大隆起,不能满足桥面板平顺的要求。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导黄木岗站区间隧道现场施工,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铁路沿线城市空间物业开发的设计手法,结合宝鸡市南客站核心区站前广场工程的设计实践,从系统性设计观、工程性质解析、消防设计思路、空间建构方法、无缝接驳、技术要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展示将铁路与城市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消防和投资问题、平层空间中对多种交通体系的有机组织、不同坐标和高程系统背景下分区域构建柱网、各板块交接处的问题解决等技术成果,总结出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思路,力求为该领域的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的工程案例。受围岩条件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表隆陷、地面建(构)筑物倾倒损坏、地下管线变形破坏、隧道坍塌等多种风险。结合长株潭城际铁路Ⅱ标树木岭隧道暗挖区间下穿高升酒店工程,采用方案比选、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实践等方法,确定了隧道下穿施工建筑物的桩基-筏板托换保护方案,并通过现场监测结果论证了所采用技术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李卿 《铁道建筑技术》2024,(3):100-104+175
针对深厚软土地区地表堆载造成的桥梁桩基病害问题,对某典型城市高架桥桩偏位案例进行研究,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阐明了深厚软土区桥梁桩基的偏位机制,研究表明:不平衡堆载导致软土中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导致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得地基土内部产生水平荷载,同时桩身产生负摩阻力,这是导致桩基产生水平偏位且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不对称堆载,排水边界的变化,是加剧软土固结效应的潜在因素;当桩基已经产生偏位时,地表卸载对桩身变形的修正作用显著;基于PST的桩基完整性检测结果与桥墩偏位结果验证了有限元计算的合理性,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确定桩身的应力分布特征,为桥梁结构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香港西铁兆康站的工程地质条件、桩基工程的特点、采用的各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赵建强 《铁道勘察》2012,38(3):78-81
济南站无站台柱风雨棚工程在既有站场环境下改造,受条件制约无法实现线间立柱,形成单跨跨度109.55 m的大跨拱形结构,为路内单跨跨度最大无站台柱风雨棚。单跨超大跨度拱形结构形成巨大的水平推力,给上部结构及下部基础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以济南站风雨棚桩基础设计为例,介绍大直径柱下单桩承载能力及桩身结构设计,重点介绍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计算模型以及现场静载试验测试。  相似文献   

13.
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西站采用预应力管桩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管桩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桩身损坏情况。为了提高管桩的利用率、降低成本,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造成管桩损坏的各种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损坏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采取控制措施后,管桩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方面都符合设计要求,合格率为99.4%。通过研究施工控制效果和总结施工经验,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简要论述管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武广客专5标桩基础岩溶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溶地区溶洞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针对各种溶洞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法,可供岩溶地区钻孔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始建于1909年8月的天津西站,至今已整整走过100个年头。作为当年津浦铁路的“龙头”.天津西站独特的哥特式站房不仅讲述着历史,也叙述着中国铁路屈辱的昨天。今天,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天津西站作为全线5个始发终到车站之一,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海河之滨,成为天津新的交通枢纽和城市标志。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受力分析的角度,简要介绍青岛客站的结构体系、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处理、抗浮措施以及地下候车室箱形挡墙的设计,阐述了复杂的建筑、简单的结构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张然 《铁道建筑》2020,(2):91-94
依托宝兰客运专线路基的地基处理工程,研究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对刚柔性组合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地基处理设计中工后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柔性短桩长度宜控制在5~10 m;当路基荷载超过200 kPa(路基填高超过8 m)时,应适当增加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值,以提高刚性桩荷载分担比,充分发挥长桩的作用。宝兰客运专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刚柔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段路基状况良好,列车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8.
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高速铁路建造经验表明,采用支撑于桩基础上的弹性地基梁来代替土质路堤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弹性地基梁结构具有技术条件优越、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弹性地基梁的桩基布置方案则是控制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开展桩基布置方案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初步拟定弹性地基梁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对桩基的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初步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黄庄站—科南路站区间隧道施工中桩基托换以先加固后托换、先"稳住"后"解体"为设计思路,采取地表支托加固和洞内加固处理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针对地铁隧道工程桩基托换的特殊性、设计方法和施工经验进行探索和总结。现场监控量测表明:桩基累计最大沉降为8.47mm,最大差异沉降为2.91m,帽梁未出现开裂,桩基托换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在既有编组站内修建下穿框架箱形涵,既要保证线路行车安全,又要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对正线的行车干扰,线路架空方案的选择是设计成败的关键。着重介绍1-5.3 m框架箱形涵下穿济南西编组站Ⅰ场高路基带土顶进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