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儿童多发病,部分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感染水痘时,往往有致命危险,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应用西咪替丁与病毒唑联合治疗22例水痘患儿,同时与单独用病毒唑治疗的20例水痘患儿对照观察,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对象 42例均为3~12岁确诊为水痘的患儿,表现为发热和典型皮疹(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向心性分布),其中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4例(患肾病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均接受激素治疗)。2 方法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再激活阶段的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期间50例带状疱疹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B细胞和NK细胞比例,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10和IL-6水平。分析带状疱疹患者VZV再激活阶段免疫机制。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带状疱疹患者CD3+和CD4+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NK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血清中IFN-γ、IL-10以及IL-6水平显著升高;CD8+T细胞、B细胞比例和IL-2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带状疱疹患者神经受累严重程度可能影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论 在VZV再激活期间,免疫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5-2017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陕西省2005-2017年水痘报告病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2005-2017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01 370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77/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6月和12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及以下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8.63%,2015年14岁及以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08.37/10万;同期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起,主要集中在小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化枝2是陕西优势基因型。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的监测处理措施及民众疫苗接种意识,进而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情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 CVB1~ 6Ig M,CVB1~ 6Ig G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明显低于病毒性心肌炎组。2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与病毒性心肌炎组无明显差异。 3潜在型克山病组红细胞 C3 b 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则明显升高 ,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有 CVB感染存在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6到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6,HHV-6)是一种新发现的疱疹病毒,它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并与多种疾病有关;但目前对该病毒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病毒的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1986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Salahuddin等首次报道了从6名患B淋巴细胞瘤及淋巴腺炎的患者(其中2名HIV阳性)中分离到一种新的病毒;由于该病毒同时又感染入的B淋巴细胞,故当时命名  相似文献   

6.
<正> 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之一是呼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简称合胞病毒。合胞病毒感染对象是人及动物,分布广泛,为全球性,传染性强。可在人、猴细胞增殖,增殖后引起细胞界线不清,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病变。胞浆内可出现嗜酸性包涵体,所致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单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 γ、IL 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 3 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Th1亚群CD+4CD45RA+,Th2亚群CD+4CD45RO+的表达 ,并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同期检测 1 5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结果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h1细胞CD+4CD45RA+明显下降 (P <0 .0 5 ) ,Th2细胞CD+4CD45RO+虽有下降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Th1 /Th2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中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以IFN γ水平下降最为明显 (P <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RSV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 ;Th2及其功能相对增强 ,Th1 /Th2的失衡是导致该病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检测患者IL 6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半数溶血值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MTT法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 褪黑素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 ,血清半数溶血值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结论 褪黑素可对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鼠发挥免疫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克山病病区健康儿童硒含量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调节因子的检测结果。发现病区健康儿童硒含量及红细胞C_(3b)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而病区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却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但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区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缺硒和血清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60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重复感染占当时住院肝炎病人的14.8%。在重复感染中,同时感染甲、乙两型肝炎者9例;乙肝抗原携带者及慢性肝炎基础上感染甲肝者41例;乙肝隐性感染免疫后又感染甲肝者10例.同时观察到部分病人重复感染时,HBsAg 滴度下降或消失。并探讨了肝炎复发或突然加重的原因,认为两种肝炎病毒重复感染是肝炎复发或者突然加重的主要因素.故预防HBV 携带者及慢性乙肝重复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23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并多器官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发现衰竭器官的顺序依次为肺、肾、心、肝、脑、胃肠、DIC。衰竭器官平均为3.4个。病死率为100%。结果提示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原发或继发肿瘤对脏器的侵犯是MOF发生的基本条件,而各种感染又是MOF的诱发因素,并对MOF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来自西安或其周边地区、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宫颈病变筛查者2 641例,对其HPV感染状况、各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及各个年龄段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HPV感染率较高,约37.15%.其中大部分为HPV高危型感染,占HPV感染的68.4%; HPV低危占10.5%;中国人常见亚型占6.73%.HPV高危型、HPV低危型、HPV中国人常见亚型之中任意两种或三种HPV亚型共同感染(混合感染)占HPV感染的14.37%.其中HPV16、HPV58、HPV52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HPV6和HPV11为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未发现HPV43型感染病例.HPV各型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其中HPV高危型感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18~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低,约21.7%;60岁以上年龄段达到顶峰,约30.56%.HPV低危型感染在18~30岁及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感染率相对高,其余年龄段感染率较低.结论 西安地区就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37.15%).高危型HPV、低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及IL-2、sIL-2R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2、sIL 2R的含量 ,免疫粘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S P(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IL 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sIL 2R则明显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RFER)明显降低 (P <0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通过临床检测患者IL 2、sIL 2R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活性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为了对本病进行更有效的防治,于1979年8月至1980年2月对西安城、乡病毒性肝炎分布情况及流行因素作如下调查研究。方法以西安城、乡及长安县各种职业人群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以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硒及含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对大骨节病 (KBD)病区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KBD病区人体血硒含量 ,GPX活性 ,红细胞C36R花环率和IC花环率及血清RCIA促进率和抑制率 ,以及补硒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病区人体血硒含量、GPX活性和红细胞G3b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 ;血清RCIA抑制率明显高于非病区 ;②病区人体IC花环率 ,血清RCIA促进率与非病区人体无明显差异 ;③补硒 1 2周后 ,血硒含量 ,GPX活性 ,C3bR花环率明显提高 ;血清RCIA抑制率明显降低。④病区人体普遍处于低硒状态 ,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结论 KBD病区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清RCIA抑制因子增高是低硒所致的一种普遍效应 ,而不是KBD病区人体所特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了11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LTT)、E玫瑰花结形成率(E—RFR)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发现83%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表明免疫功能失调是导致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用中药肺康宝口服液后,CD_3、CD_4、CD_8阳性细胞数、LTT、E—RFR、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临床显效72.4%,进步25%,总有效率97.4%。药效学试验表明:肺康宝口服液能明显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并具有镇咳、耐疲劳、耐缺氧及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给克山病病区14岁~16岁居民每日口服200μg亚硒酸钠硒或硒酵母硒12周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硒含量以及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以探讨补硒对病区居民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说明,补硒可使低硒人体血硒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增高;病区居民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低硒有关;硒酵母硒提高血硒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比亚硒酸钠硒明显。  相似文献   

20.
慢病毒载体介导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理想条件,以获得稳定高表达GFP的MSCs亚群.方法 慢病毒载体介导GFP以25、50、100、200和400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分别作用12h和24h感染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感染效率和荧光强度,MTT法评价感染对MSCs增殖的影响,从而确定理想的感染条件.平皿克隆套环法挑选理想条件下感染的MSCs单克隆.结果 MOI为100、200和400作用24h时,感染效率较高,分别为88.94%、99.65%、99.42%;MOI为100和200时,感染对MSCs增殖无影响,MOI为400时,感染的MSCs增殖减慢.挑选MOI为200、作用24h感染组的单克隆细胞,其1月时感染效率为99.95%,且荧光均一、强度很强.结论 MOI为200作用24h是慢病毒载体介导GFP标记MSCs的理想条件;通过细胞单克隆技术可获得稳定高表达GFP的MSCs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