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史斌 《东北公路》1997,20(2):89-91
通过营口互通式立交方案优选和施工图设计,介绍了解决城市立交线型标准与拆迁、占地之间矛盾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朱树强 《东北公路》1997,20(4):80-82,14
本文主要介绍互通立交平面线型计算的一种方法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深圳市后海湾填海区沙河东滨立交工程设计在满足各向交通的前提下,既使立交结构安全、经济、美观又节省工期这一重点、难点,介绍了从交通分析、线型设计等几方面对该立交进行方案比选及优化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城市快速路总体线型设计及全互通立交节点方案设计的要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西乡大道立交工程地处深圳市宝安区G10 7国道与西乡大道交汇处 ,平面线型采用部分苜蓿叶式 ,立面采用三层布置。简要介绍大型互通立交桥梁设计特点及小半径弯梁桥和异型体结构计算、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 道路的立交型式很多,从交叉路口各肢路间能否任意转向这一交通功能来看可分为互通式与分离式两种。从线型上分有:1.完全式,它以苜蓿叶式立交为代表,象 Y 型、喇叭型、对向环形匝道式等均属这一类型;2.交织式,它以环式立交为代表;3.平面交叉式,它以菱形立交为代表,其它象部份苜蓿叶式、平面  相似文献   

7.
立交匝道对于立交的交通功能具有较大的制约的作用,并且是保证交通枢纽正常运行、为车辆提供转向的必要条件.虽然匝道总的形状取决于立交的式样和类型,但线型和特定受到交通类型、交通功能、交通量、相交路性质、设计速度、道路用地、地物拆迁量、交叉角、匝道端点型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尽量采用高标准的技术指标实现转弯的最好服务水平;一方面将立交占地总面积压缩至最少,这是城市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匝道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规划结合现状地形选定后对城市快速路总体线型开展立体交叉方案设计。根据前期预测的交通量数据确定主要交通流向,结合周边环境选定立交型式,并结合开发时序提出近远结合的实施建议。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佛山谢边枢纽立交桥是连接广佛高速公路、国道 32 5线和南海桂丹公路的一座涡轮型互通立交 ,共有匝道17条 ,全长 5 36 6m。结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 ,介绍了小曲率半径情况下连续箱梁的线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研究双纽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对双纽曲线在立交小环道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线型应用的可行性、与现行规范的衔接和曲线定位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用运行速度检验了双纽曲线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叉口停车线设计是影响交叉口通行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平面十字交叉口的观测及分析,总结现状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的基本模式及问题,提出基于通行条件约束的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的实现目标及约束条件。将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理论化,给出平面十字交叉口停车线设计的基本模型。最后分析影响停车线设计的因素,并总结规律。在应用方面选择厦门市一个典型十字交叉口进行设计,以检验停车线设计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比较国内外已有的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软件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交叉口数学模型——MESH—GRID模型。基于该模型的交叉口设计方法简捷、精确,适用于所有交叉口样式,能快速绘制等高线、标注板块高程,更能实时直观的查看、调整交叉口设计面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左转待行区已经在很多城市得到推广。介绍左转待行区设置的一般步骤,结合交叉口几何条件、左转车流、直行车流分析左转待行区设置的量化条件,根据最短绿灯间隔计算左转待行区长度的临界值,选取通行能力、停车延误、停车次数等参数来评价左转待行区设置对交通效益的影响,并结合南京市新建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汉中路-虎踞南路交叉口满足左转待行区设置条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前提下,较之左转待行区使用前通行能力大幅增加,车均延误略有降低,停车次数有所增加。因此,在满足设置条件的前提下,设置左转待行区能够有效提高交叉口行车效率,改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张文正 《隧道建设》2020,40(Z1):270-277
为研究不同车站折返线配线型式,满足折返能力和折返功能,减少车站规模和造价,以南昌地铁3号线银三角北站为背景,分析和研究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的折返间隔和适用条件,得出不同条件下推荐的折返配线型式。对于线路的永久起、终点站,从节能投资、减少车站规模和提高折返能力的角度,优先采用站前折返的方式;对于线路的临时起、终点站,需要结合远期延伸线路长度、车站型式、车场选址和全线配线综合确定;对于中间站,一般设置单渡线起临时折返功能,或者与停车线一起设置贯通式双停车折返线。  相似文献   

15.
由于直线与缓和曲线交点坐标计算的复杂性,该文提出了基于坐标变换为基础的迭代解法,并把这种解法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王慧  程安徽  曹志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1-23,M0005,M0006
华福大道为淄博市中心城区南部一条城市主干路。随着南部城区的建设,该区域新建了大量的居住区及沿街商铺。目前公路性质的道路断面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求,急需进行城市化改造,完善道路沿线的市政设施及交通设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两侧的开发建设。同时,该道路的改造建设,可以与世纪路、西五路一起组成中心城区南部区域的重要城市出入口,缓解现状柳泉路的交通压力。现对华福大道改造设计从横断面形式选择、道路选线、交叉口渠化、路基支挡与防护及道路结构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以4相位单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保持信号周期不变的情况下,以减少人的总延误和交叉口区域尾气排放量为目标,通过改变各相位绿灯时间来建立优化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仿真算例表明,此方法在降低交叉口区域人总延误的同时,减少了该区域内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在保障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改善了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道路曲率变化范围较大时,智能车辆在大曲率道路工况车道保持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切换控制理论的智能车辆车道保持控制系统,该车道保持系统由上层可拓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在上层可拓控制器中,通过车道线检测得到车辆相对于道路的位置信息和道路曲率信息。根据可拓集合理论,选取预瞄点处横向位置偏差和前方道路曲率值作为可拓集合的特征值并划分可拓集合,求解关联函数,并根据关联函数值将车辆-道路系统状态分为经典域、可拓域和非域。在下层控制器中,在经典域采用基于横向位置偏差和航向偏差的PID反馈控制器,在可拓域中采用基于前方道路曲率的PID前馈-反馈控制器,非域中车辆-道路系统处于完全失控状态,采取紧急制动。2种仿真工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PID反馈控制,提出的车道保持控制系统,有效抑制了在大曲率道路下的跟踪误差值,提高了智能驾驶汽车在时变曲率的道路工况下车道保持控制精度和工况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姚毅 《汽车科技》2014,(2):29-32
在白车身开发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箱框架上横梁延伸板结构,它通过紧固件螺接的方式安装在白车身前端的水箱框架总成上。和传统的焊接固定方式相比,这种新型的螺接结构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在总装造车和售后服务时,操作工通过拆卸该板,便能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去方便地拆装和维修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减小了操作难度。以发动机舱内的蓄电池拆装过程为例,证明了螺接水箱框架上横梁延伸板结构的设计有效且实用。钣金零件使用螺接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适用但不限于水箱框架上横梁延伸板,可根据实际需求,应用于白车身其他零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G15公路嘉金段是上海市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匹配沿线区域发展需求及交通流量增长趋势,针对G15公路嘉金段进行改扩建研究。从项目背景、工程概况、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总体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关键节点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基于功能、经济、社会、环境、安全等多目标均衡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改扩建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