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驾驶员视觉兴趣区域指标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描述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搜索特性,提出"驾驶员视觉兴趣区域"的概念,包括单位时间视觉兴趣区面积和视觉兴趣区重心坐标两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获得驾驶员眼动指标,并利用Matlab计算出单位时间视觉兴趣区面积和重心坐标。视觉信息由公路线形、车辆行驶状态和交通流等组成,其影响因素分别为公路平面线形条件、行驶速度和前方车辆数。最后,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得驾驶员眼动数据,定量分析并回归出驾驶员视觉兴趣区域与视觉信息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模型。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的运动视觉特征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总理2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中详细地分析了驾驶员运动视觉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庆采取的相应对策,以求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点益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在出行时选择公交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此,公交车驾驶的安全问题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相关数据表明,驾驶员的违规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应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交车驾驶员安全与驾驶视觉特性的关系,有效保障公交车行驶的安全性。公交车驾驶员是驾驶行为的参与者,行驶过程中结合视觉信息操作驾驶行为。本文简要概述了驾驶员的视觉基本特性与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及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的影响等方面,基于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视觉是影响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视觉反应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至关重要。良好的道路环境条件可以有效诱导视线,改善驾驶员视觉心理,提高行车安全性。该文讨论了安全视距、视觉惯性及诱导、视觉适应性、视觉干扰、视觉刺激等几种视觉影响情况,从视觉角度分析道路环境,提出相应的道路安全设计对策,深入理解交通安全的实际状况,达到真正贯彻安全设计理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驾驶人视觉感知角度了解4种控制措施(限速标志、警告标志、减速标线、彩色路面)对驾驶人行车速度控制的效果,基于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建立了视觉信息负荷模型,将驾驶人前方视觉区域划分成1个中央视野和4个周边视野,量化了速度控制措施对驾驶人视觉感知影响。基于实车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行车速度与驾驶人感知到的速度控制设施的视觉信息量显著相关,信息量越大,减速幅度越大;在速度控制措施的持续影响下,减速频率不会超过,而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括了工业视觉系统的发展、主要构成和特点,同时借助总装典型应用案例介绍了视觉系统在整车装配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应用场景的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的视觉系统结构如何在总装装配质量保障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这些视觉系统应用成果也可为其它汽车公司总装生产线视觉应用管理和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驾驶人在长隧道中间段驾驶中容易出现“隧道催眠”现象,为了缓解这一特殊视觉心理问题,在分析隧道催眠现象产生原因和长隧道中间段照明环境改善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特殊颜色灯光带作为视觉滤波带的隧道中间段照明设置形式。根据不同颜色光源下的视觉功能试验,选定不影响视觉功能但具有较强视觉刺激作用的红色光源作为视觉滤波带光源颜色。利用DIALux仿真软件建立设置了红光特殊照明以及普通照明2种场景下的隧道模型,并对有关照明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红光特殊照明对隧道照明参数无不利影响。通过红光特殊照明及普通照明隧道路段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人动态视觉特征,包括眨眼频率及瞳孔直径,结果表明通过红色特殊灯光区域时,驾驶人的眨眼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路段,瞳孔面积也存在较明显的先增大再减小的过程,说明红光段对驾驶人具有明显的视觉刺激作用。为评估红色特殊灯光区域对视觉安全性的影响,引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作为红光段视觉负荷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红色特殊灯光带引起的视觉负荷在驾驶视觉舒适范围内,其视觉刺激作用能够满足驾驶视觉安全要求。综上可以说明,红色特殊色彩灯光带能够在保证视觉舒适性的同时给驾驶人提供视觉刺激,起到视觉警示作用,缓解隧道催眠现象。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道路视觉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文中从驾驶员的视觉角度出发,论述了行车中驾驶员视觉环境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特征,说明了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心理、行为及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在道路设计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景观等交通环境要素,为驾驶员提供一种宜人的道路环境,以利于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9.
王丰元  周一鸣 《汽车工程》1997,19(6):357-362
根据车辆自动引导系统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开展了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车辆有线引导的基础研究,描述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分析了影响视觉输入的各项基本因素。根据哈夫(Hough)变换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引导路线检测的算法,通过典型引导路线特征图象的试验分析,验证了算法对直线特征的检测性能、对复杂背景下直线检测的可靠性和对实际道路中的中心引导线检测的有效性。分析了控制模型中实用视觉系统检测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炳强 《公路交通科技》1998,15(A01):102-104
详细分析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对求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益。  相似文献   

11.
韩国倩  董长坤  韦刚 《公路》2020,(3):192-19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加之有限土地资源空间的制约,公铁并行建设越来越成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一种新兴发展趋势。当高速公路与铁路并行距离较近时,可能诱发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津石高速公路与铁路并行路段为工程背景,分析论述了公铁并行建设可能面临的公路车辆撞击问题、极端天气相互影响问题、铁路列车眩光问题以及铁路列车行驶视觉诱导问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类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了其在公铁并行建设条件下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预防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经课题组研发的彩色陶瓷减速标线的特点及应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彩色陶瓷减速标线的视觉效果、陶瓷骨料性能、施工流程以及在湖南衡桂高速公路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和应用,一种既有震动减速又有视觉提醒作用的新型减速标线,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独创性,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吴琼  潘晓东  杨辉  陈聪 《中南公路工程》2013,(5):99-102,118
隧道内是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区,由隧道内封闭单调的行车环境引起的侧墙负面效应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设计合理的隧道侧墙图案可有效缓解这一效应.通过利用3DMAX等软件模拟长隧道驾驶环境,采用评价清单的方式,从视认性和闪现率的角度对隧道内侧墙图案的色彩、图案尺寸及间距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侧墙图案应用设计,可改善隧道内的视觉环境,提高其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面积的相关数据,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小汽车与货车、入口段与出口段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变异系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1)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以及小汽车与货车驾驶员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车型(小汽车和货车)与隧道区域(入口段和出口段)2类因素之间对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无交互影响; 2)货车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觉负荷更严重,货车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瞳孔面积增大与减小变化率峰值均大于小汽车驾驶员; 3)货车车型和出口区域的驾驶员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视觉干预的高速公路行车轨迹横向分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车辆荷载在道路横断面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局部破坏是影响路面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行车视觉环境与驾驶员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视觉干预的理念,采用不同道路交通标线的组合使车辆行驶轨迹横向偏移,轮迹横向偏移后,路面横断面内受力趋于均匀,延长了路面寿命。研究成果为路面养护管理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路和桥梁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为了评价桥梁与公路系统视觉安全方面的协调性,保障交通安全,从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入手,深入分析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的各组成要素并建立三维动态仿真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构成的要素,确定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因子,提出以桥梁和公路视觉安全为评价尺度的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丁旭  王海晓  高明星  吕贞 《隧道建设》2022,42(4):679-687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特征,参照峰均比(PAR)、频段比(LF/HF)等物理学、医学参数,提出“瞳孔面积相对变化强度”(RCPA)的概念,将其作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划分出该指标取值与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并建立RCPA与速度、照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RCPA可以较好地体现出隧道出入口段视觉负荷渐变累积和急剧震荡的规律; 2)在即将驶入洞口和刚刚驶离洞口时的瞬时视觉负荷最大,超过了生理极限; 3)RCPA与速度、照度的定量关系可为隧道出入口制定安全速度阈值、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道路线形设计中的视错觉及纠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路设计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但在实践中发现,根据汽车行驶特性设计出来的道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常常会因视线问题引发交通事故。本文以视知觉原理为基础,探讨道路错视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路工程为带状构造物,其跨越地域广、穿越地形复杂,造成了公路选线设计任务量大,尤其是多方案比选的时候,现场定线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数字地面模型和CAD技术为公路选线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手段,该文对数字地面模型DTM和CAD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预见了其在公路选线领域的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达到驾驶人早发现隧道洞门、早适应环境变化、早决策驾驶行为的目的,通过分析隧道入口区域行车环境下的视距视区与交通安全问题,借鉴常见的线条形视线诱导设施(如反光环、反光条、弹性交通柱等),构建隧道线性诱导系统,并提出基于线性诱导的隧道入口区域改善方法。另外,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集白天与夜间环境下注视点的位置数据; 将注视区域分为5类,并分析注视点在各区域的视觉转移特性,评价隧道入口区域改善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 1)隧道线性诱导系统具备形式多样、较大尺寸、可以勾勒轮廓、发光分散等特点,同时可以以低成本提升隧道光环境的安全性。2)隧道入口区域改善前,驾驶人的注视点以较大概率出现在前方近处。3)改善后,驾驶人的注视点以较大的概率出现在前方远处,表明改善方案使得驾驶人的视距充足; 改善后注视点在主要分布区域的注视概率变动比改善前更为缓和,表明驾驶人的视区变化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